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投資金律)再讀後感續2---最要緊的風險


投資金律的第一部份,投資理論,是理論、歷史、心理和環境這四大分類中份量最重的,共有四章。

第一章作者闡明投資的基本道理,風險與報酬的關係。投資報酬來自於承擔風險。但承擔風險,不一定有報酬。風險與報酬,是投資最基本的關係式。就如同一加一之於數學。但很可惜的是,很多投資人,以為自己懂的是高等微積分,但其實,他連一加一這個基本道理都還參得不夠透徹。

很多謬誤,譬如”長期投資負報酬怎麼辦?所以要短進短出。”、”風險愈大報酬就愈大,所以要重壓幾支個股,或買賣期貨權證。”這些錯誤的投資想法,根本癥結都是對於風險的不夠瞭解。

投資是要先控制風險,再談報酬。將資本有計畫且有效率的暴露在投資人可以接受的風險中,來獲取賺錢的可能。而不是先著眼於報酬,然後去暴露在風險之中。人對金錢的欲望是無窮盡的。先看報酬的結果,是讓貪心引領自己的金錢步入危機重重之地。讓金錢暴露在不會有對應報酬的無用風險。讓金錢投入賭博遊戲之中,然後自以為在投資。

第二章大概是全書算式最多的地方。但這裡的核心概念非常重要,也很有意思。請讀者在這裡放慢速度,仔細品嚐這些算式中的投資原理。你會發現,比起一般色彩鮮艷,文字淺白的大眾理財讀物,這一章雖然較費腦力。但當你懂得其中的道理時,你將掌握很多很多投資人根本從未想過也不知道的基本原理。

重點就是折現率就是該資產的預期報酬。折現率愈高的時候,資產價格就會愈低。什麼時候折現率會高漲呢?就是風險高升的時候。這個算式,將風險與報酬完全連結。懂得這個道理,投資人就會知道,當市場下跌,其實就是折現率拉高的時候,就是資產類別必需以更高的期望報酬才能吸引投資人的時候。假如你投資是為了較高的期望報酬,下跌時不買,那時要買?上漲時,期望報酬低的時候買嗎?

這個道理,因為它是立足於數學算式之上,可謂之鐵律。當你將這基本原理內化成自身的投資哲學時,我相信,面對市場下跌,你將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這也就是我會寫出像拍賣折扣風潮襲捲全球,統統85折起讓你心情為之一變的計算空頭與週年慶這些文章的基本心態。

市場下跌對剛開始累積資產的年輕人是好的。去年市場重挫時,有些報導寫說當時的新鮮人真是運氣不好,一開始投資就遇到難得一見的熊市。我都看不太懂。這些年輕人,我覺得真是好運到家!

Anyway,投資不需要太多繁複花巧的算式。懂得第二章,花時間吸收第二章,你會發現,光靠這章,你就會得到與眾不同的市場觀點。

在充分運動讀者的大腦後,第三章可能會讓腦細胞倒立過來,特別是假如這位讀者還有看績效挑基金的心態。本章開頭就用一個非常諷刺的黑猩猩專業經理集團的表現來做比喻。讓讀者看看,一群毫無選股能力的動物,表現出的績效會有那三件特質。然後在接下來的段落,讀者會看到,人類經理人表現出的績效型態,和黑猩猩完全相同。假如讀者不是有著黑色長毛的靈長動物的話,應能很快看出基金界主動選股的真正意函。

對投資世界進行科學探討其實是非常最近的事。直到1950年代,統計學等相關數學工具才開始被大量用來探究金融世界。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也累積了相當的知識。但很多投資人,學投資就像是先從占星學學起,而不學萬有引力和天文學。去讀一些草莽英雄的個人成功經歷,以為自己照做就可以成為下一個登基的劉邦,結果變成江邊自盡的項羽。他們放棄縱觀全局的科學論述,卻去相信一些某些人用會有效的方法(這句同義於,有些人用不會有效)。他們看病時,不會願意退到沒有抗生素和電腦斷層的年代,但在投資時,他們將科學論點視為洪水猛獸。

為什麼會這樣?實在很難懂。我想到最可能的原因是,這些理性觀點妨害了他們短期致富的美夢。他們覺得自己相信怎樣,就應該是怎樣。這些投資人,可謂當代的地平說與地球中心論奉行者,就是當代的鍊金術師,就是活在當代的原始人。

假如讀者要更詳細瞭解近代金融理論發展,我覺得Capital Ideas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章作者還特別挑出巴菲特和彼得林區這兩位大師出來講。這些成功的主動投資人,可謂主動選股投資人的神盾。有人批評主動選股無用,就抬大師出來當擋箭牌。作者直接進攻,明白論述為什麼你不應該期待重現他們的成績。

我倒是有個反過來講的論點。那就是,這些大師的存在,正證明了主動選股是個無用也無意義的遊戲。

譬如,有一群飛行員,他們說自己受過專業對地炸射訓練。OK,那好。我們就讓他們飛戰機,掛實彈去靶場炸看看。結果一陣塵土飛揚後,這100位飛行員中,有兩位命中目標。

這些人會對地炸射?

100個中兩個?假如這100人都才剛學會開飛機,也只會開飛機。他們飛過目標區就壓投彈鈕,說不定命中的還超過兩個勒!

那麼多主動投資人中,只有那麼少人獲得成功,大多都失敗,正證明主動選股的無用。

只挑成功的出來講,就像那100位飛行員中,只看那兩個命中目標的,然後說他們這100人從事的是有意義的活動一樣。這絕對算是一種一廂情願,一種目光如豆。

而很多散戶自力進行選股遊戲,作者比喻為獨自划船對抗第六艦隊。很多投資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東西,以一種輕鬆自在的態度參與市場。他們因為看不到對手是誰,而放心上場,但很抱歉的是,球網的對面,就是山普拉斯。

投資金律的投資理論這部份,從根本道理到投資心態,可完全重塑一個投資人的世界觀。


ps. 本書的英文版是: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投資金律)再讀後感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投資金律)再讀後感續1—行為偏差與投資歷史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投資金律)再讀後感續3—從內功到招式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投資金律》 2023全新第二版讀後感2---請小心,你的報酬與你採用投資策略的報酬,可能有不小差異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讀後感2—風險精論

推薦文章---The Truth about Risk

投資人的遊戲

你的基金、國王的新衣(Your Funds,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1---說故事的魅惑

18 comments:

白河夜船之蓮貓 提到...

不知道是不是看了一年綠角大文章的關係,感覺更能看懂綠角大的文章了。 說實話因為綠角大把這些觀念想得很透徹,所以我剛接觸時不是很能理解。像本文的100人取兩人的例子,其實猛一看不容易懂說。不過,這似乎也證明我也跟著成長了,嘿嘿....

匿名 提到...

說得很好
不過除了巴菲特和林區之外

你好像把葛拉漢集團的12個人也忘記了
這些老巴的同門師兄弟每一個績效都贏過大盤

話說這100位飛行員中,有兩位命中目標,而你卻發現這兩個人採用的投資方法都師承同門(皆為價值投資)

也許你該懷疑的不是他們幸運,而是血統問題

很可惜這在學術界裡是不被承認的存在。(但不表示他不存在)


老巴自己也說過他不相信市場擁有效率、也很感謝因為那些就讀商學院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使自己的投資成績更加的出色,話說投資不就是買一家公司長期持有麼?

下次再提出老巴之前,也許你可以把老巴的傳記與他從1988年到2008年寫給股東的信好好看一遍,英文版的在他的公司裡有。
免得你對他的認識只來自於你所自認為的認知。


網址如下:

http://www.berkshirehathaway.com/letters/letters.html

匿名 提到...

不過也許該慶幸的是只要大家都願意去相信商學院的投資學、什麼當代投資組合、相信風險應該被分散、否定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對於我們這些價值投資的追隨者的幫助可謂不大,因為有這些人的幫忙,讓我們有便宜可撿,價格與價值的錯估,讓我們的風險降到最低但報酬提升到最大。

阿青 提到...

認同綠角的剛出社會遇到金融風暴好運到家
雖然賠了點錢
但是賺了很多經驗
年輕錢不多可以賠的錢不多
我想這次金融風暴嚴重程度在未來的50年
應該不會太多了

朱古力男爵 提到...

相對的,也有很多人希望價值型投資者的存在,可以讓市場更有效率。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魚幫水,水幫魚吧~

綠角 提到...

謝謝各位讀者的分享

蓮貓兄的留言讓我想到一個問題
或許我以為寫出來是平鋪直敘的東西
讀者卻覺得要繞三個彎才能懂
這真是沒有想到

價值投資啊?
假如我是主動投資者
在這個價值投資當道的年代
或許我會選擇非價值投資的路
譬如成長投資

人多 從來不是好事

白河夜船之蓮貓 提到...

我在看黑天鵝時也有這種感覺。不知道是翻譯的關係,還是作者愛講法文冷笑話的關係。總覺得舉的例子跟要闡明的道理,兜不太起來...

匿名 提到...

我倒是還沒有看過價值投資的人有多起來過!?因為人性,從來都沒有價值投資當到的年代!!
從葛拉漢至今只看到學術界、投資界都專注價格上面,不管是漲跌或風險,從來沒在本質上下過功夫,對他們而言風險來自於價格漲跌。價值投資他們不削一顧,當然有些人則是自以為瞭解價值投資,卻常常存在許多偏誤,只因為他只從報章雜誌片面取得資料,卻不願意去讀經典作品,瞭解真義。

真正的價值投資一直存在於那些成功的企業家身上。價值投資只是一個名字,敝人認為充其量只是用便宜的價格買一個好公司然後好好享受公司賺的錢。(來自營運利得;股利與保留盈餘)

只是把自己當企業主,以購併與經營公司的心態去購買公司

只是我搞不懂商學院專注在價格的漲跌?有什麼意義?未免格局太小了吧,汲汲營營注意在價格漲跌,還頭頭是道的認為風險就在漲跌之中,主張只要把數量提高或關注在相關係數上,相信只要負相關或數量夠高就能分散風險。

如果一家企業的老闆聽從這些從商學院出來將自以為是的數學道理當成圭奉的顧問的建議,在企業投資上也來「分散一下風險」,那才真讓人啼笑皆非。

我寧願好好買進一家公司專注在他的經營上,也不願意更無法進行所謂的風險分散,買進你所無法瞭解的才是風險的最大。

如果一個東西從頭到尾就都是錯的,即使結論在怎麼正確也是錯誤的。象牙塔內的東西就在象牙塔內就好。

polar bear 提到...

我想到的比方就是那些大師算是中樂透的人
但以他們的理財經驗大概不至於被市場打回原形

匿名 提到...

同意上面那位匿名的說法,雖然現在大家都在講價值投資,但是真正有執行的人卻是少之又少,人性使得價值投資跟指數化投資都沒有辦法流行。

匿名 提到...

借此版面問個問題.
CIT被剃除S&P500,那指數型ETF or 基金會被影響嗎?我看週五SPY還上漲.

Pojen Huang 提到...

人性多半短視與從眾,訓練有術的投資人還是一樣躲不了,就像綠角的首頁摘錄的,這是場跟自己的戰爭,不需跟別人或市場比,敵人始終都是自己。

被動投資是對抗短視從眾的人性的最容易設計。當然也有較複雜的主動投資是可能可以對抗短視與從眾,問題是每個人都略有不同,這方法沒辦法傳授,得要自己學,因為每個人的敵人都不同。

匿名 提到...

巴菲特,巴菲特
每個人都說他是巴菲特
但卻用匿名留言

如果,你真是巴菲特第2的話
從現在開始,留下並公開你的操作績效,並讓大眾可查證.
20年後,就知道你到底是不是巴菲特第2了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寧願相信指數基金
我是不會為了尋找第2個巴菲特,而冒著碰到xxx的風險

Ronald 提到...

應更是說,市場整體投資人(或其平均)不可能打敗指數。而且,也幾乎找不到特定公開的基金可以長期持續擊敗市場(指數)。

不過,如果有人可以持續輸給大盤,或說長期平均輸給大盤超過稅與手續費的部分,其實其反面就代表有其他人是平均而言打敗大盤的。只是我們不知道那些人是誰?是不是同一批人?而且究竟是運氣還是技術也無人知道。

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未能找到持續擊敗大盤的人,似乎並不能證明沒有這種投資人存在。除非能證明沒有這種人存在。但這恐怕是辦不到的。

Ronald 提到...

不好意思再補充一下。

承前段。散戶自行操盤有優點: 不受限最低持股比例,可買進持有:盡可能降低週轉率,可多可空操作靈活。但也因資金有限,投資組合較不能分散風險較高,更重要的是,恐怕得投入許多精力研究或是蒐集情報,才有較高機會打敗大盤或法人。當投入資金不夠多時,平均的研究成本太高了。

投資指數,可節省大量精力且能分散投資標的降低風險,又能在低成本條件下獲得接近大盤的績效,所以應該是對大多數散戶來說是最好用的投資策略。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如果你剛好是天縱英明的投資天才,市場嗅覺特別靈敏,或是內線消息特別多,當然該進行主動式投資。

至於如何分辨自己是否具有投資才能?很簡單。把自己的資金分成兩塊,一塊用指數投資,另一塊自己操盤。追蹤幾年看看哪邊的投資績效好,就讓績效好的那邊投資比調高一點。我相信多數人的結果是指數這邊比重會高得多。

綠角 提到...

感謝pjhuang 匿名先生和Ronald的分享

我在這個部落格呈現我所知與想到的指數化投資概念
並批評常見的投資謬思
但我不強迫別人一定要相信我的概念
相信的人自然會成為同好

相信主動選股的人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喜歡舉著巴菲特神盾到處"征討"
別人不相信你的投資方法有用
就不可以

這種爭論 該停止了

匿名 提到...

我在買對基金賺大錢這本書裡看到巴菲特認同便宜的指數型基金, 並且指出他的老師葛拉翰也認同這種投資方式. 不知道那些努力想當巴菲特第二的人看到了沒有?

並且, 在"夠了"這本書裡, 柏格也提到巴菲特今年年初用vanguard 500 index fund跟一家避險基金公司賭10年, 柏格還開玩笑的說, 他搞不好會考慮買那支避險基金, 呵呵.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