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紙黑字的理由---續1(Reasons to Buy)

真正要考慮的基金買進理由,排第一的,就是費用率。

實證證明,費用愈低的基金,其未來表現愈好。基金費用高低,是對未來績效有最強預測效果的因子。(可參考晨星為文直指高費用的危害(High Costs are associated with Underperformance and High Attrition Rate)一文)

扣除通膨後,股市期望報酬是每年5%左右,樂觀一點,算6%好了。一個每年6%的期望報酬,卻要在費用方面,每年分超過1.5%給資產管理業者,等於直接扣掉25%的期望收益。

假如投資人認為這個沒關係的話,他就是金融界的呆子。而一個Fool和他的Gold,往往會很迅速的分離。這點對金融界的Fool,一樣適用。

基金買進的理由中,一定要有對費用的分析,而且不是從網站上抄下經理費就可以了。財經網站和基金公司網頁,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告訴投資人他們到底從你口袋中拿了多少錢(這點是金融管理單位的怠忽職守)。

他們其實拿很多,卻跟你說很少,這樣你才會繼續讓他們的大手擺在你的口袋裡。投資人要翻閱又厚又難看的年度財務報告書,把經理費以外的支出,包括會計師簽證費用、律師費用、交易費用、表現費、等多到數不清的費用都挑出來看,你才會知道這支基金到底有多貴。(通常願意花時間進行這點分析的基金投資人,就會對國內販售的基金倒盡胃口了。)

投資相同地區或是市場的基金,為什麼要買比較貴的基金?成本低廉的基金,是難以否決的優勢。

再來,對主動型基金的投資人,你一定要徹底瞭解經理人。

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開車風格,每個經理人也都有他的投資風格。

你知道誰的開車風格?爸媽、先生、太太、兄弟姐妹的,身邊親近的人,你才會知道他們的風格。你也知道坐上他們的車會是什麼感覺。

對於經理人也一樣。假如投資人不知道他的風格,就沒辦法知道坐上他的基金會是怎樣的感覺。但要做到這點,相當不容易。對於大多數投資人來說,經理人是一個只有名字與照片的人,而不是和你一起生活的親人。

很多人看過去基金的成績,來判斷經理人的投資性格。這就像在高處看一台車怎樣開,然後就說你知道駕駛的開車風格了。

有兩個問題。首先,看這台車跑和坐在上面的感覺很不一樣。看著它跑,它跑超快、過彎不減速、踩煞車踩到打滑,都是別人的事。但當你實際參與時,這些全都是切身相關的事,你不一定受得了。

第二點,你看著車子直線加速跑高速公路,順暢無比,不代表你坐上去之後,前面的路還是高速公路。未來的路可能是山路、結冰路面或是沙灘等等你根本沒想過的路途,而你不知道這個駕駛會怎樣開過這種路段。

對於經理人投資性格的分析,以國內基金投資環境所提供的資訊來說,是根本做不到的事。首先,沒有人在談,也沒有人進行這方面的分析然後提供資訊給投資人。再來,散戶投資人,一般也不會有資源和能力進行這方面的分析。假如你和綠角一樣,買美國註冊基金,在美國晨星的基金分析中,倒是有些對經理人投資風格的描述。

這個經理人是有錢就要投入呢?還是找不到標的就開始積蓄現金。他是持股二百支四平八穩的人還是持股20支的大膽鬼。他是愈跌愈買,買到投資人叫苦連天,都不改初衷的頑固傢伙,還是個會順從基金投資人意見的乖寶寶。他是個勇於追高的動能投資人,還是認為成長也有合適的價格。想想看,對於目前自己持有的基金,你能回答出上面這些問題嗎?

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在你買進這支基金之前,就應該寫好。

這些都還是很粗淺的分析。

對於怎樣挑選經理人,資產管理業者和退休基金這些法人,都有一套作法。不僅是搜集候選人的相關資訊,也包括如何矯正自己的行為偏差。當你試圖作出選擇時,你就難免落入人類大腦中預設的行為偏差,譬如將模式套用在亂數結果上、對損失的恐懼、試圖從太少資訊中引導出重要結論等等。這些全都將導致偏差的選擇。

對於大多數散戶投資人來說,這些都是在選擇過程中全部踏過一遍而且還不自知的陷阱。

這也是我不贊成買主動基金的原因之一。不僅在理論與實證上,未來大部份都將輸給指數型基金。對於大多散戶來說,他們沒辦法搜集到經理人的貼身資訊,也沒辦法對自己的選擇過程進行調整。簡言之,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挑什麼還要去挑。

在分析買進基金的理由時,這些關於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問號後的空白,你能填滿幾成?

在基金的資訊中,對於Alpha、Beta、Sharpe等數字,進行量方面的分析,卻不知道也沒辦法進行質方面的分析。在可以用質與量描繪的世界中,只挑一半來看,這叫很會選基金?

不!這叫考試只挑一半的題目來寫。答再好,都只有50分。不用考都可以事先知道結果了,那就是Failed!

假如你知道這個考試有另一個簡單輕鬆的版本,叫做指數型基金的挑選。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不去挑簡單的試卷來寫。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白紙黑字的理由(Reasons to Buy)

白紙黑字的理由---續2(Reasons to Buy)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如何挑選主動型基金

晨星和你想的不一樣

6 comments:

匿名 提到...

個別公司的假帳或產業風險當然就造成基金的風險,只是因為持股分散,所以風險比單一的持股要低。


但基金的風險,至少是一時的,,不會比個股風險這麼大~~只要,有想過,可以承擔風險,買ETF至少不會變壁紙~~

綠角 提到...

分散的投資組合
可以去掉不會帶來報酬的風險

ccwithkk 提到...

我想請問一下,台灣現在有一些投信推出0手續費的方案,我是第一次投資基金,想請問我這樣的成本算是低廉嗎?保德信和寶來
,就你的看法是可信賴的嗎?至於你提出的海外券商,我還在你這作功課,我沒有財經
背景,你寫的文章我很多看不懂,不過還是謝謝你的分享!我會加油!

綠角 提到...

至少你有注意到成本
這是個很好的開始
但購入的手續費
只是外顯的成本
真正殺傷力強大的
是內扣的費用
請參考基金成本大解剖(Detailed Analysis of Fund Expenses)一文

長久下來
就算你買一支買進要5%佣金
但每年內扣只要0.4%的美國基金
不用幾年 就比在台灣買基金划算了
更何況 美國還有免佣基金

實在不是不支持台灣業者
輸別人那麼多
叫我們怎麼支持啊

我也沒財金背景耶
讀者說看不懂我的文章
我就覺得有點苦惱
這些東西 都是從零建立起來的
假如真的看不懂
建議用時間順序
從我最早的文章開始看吧

匿名 提到...

不妨從網路拍賣的角度去看抽成的殺傷力

某收費的網路拍賣, 假設用最低的去算, 以賣書為例子, 上架費1元, 賣出抽3%, 假設一本書單價100元利潤是20%, 賣出的話收3%就是3元, 加上之前的1元上架費, 一共是4元. 實際利潤是16元, 報酬率是16%, 比原來的20%少了4%, 佔原來報酬率的2成!

之前那家網路拍賣收費時鬧得沸沸揚揚不是沒有理由, 這也讓一票人轉到免任何費用的拍賣, 因為收費的殺傷力實在太大!這還只是估計2成報酬率的, 不到2成的, 當然就更大!

不謀而合的是那家網路拍賣的美國母公司的網路拍賣是不收費的, 這點倒是跟基金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拍賣上都能看到收費的不合理, 台灣的基金呢?

綠角 提到...

這個例子相當有趣
感謝匿名先生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