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Sense Investing讀後感---投資就是這麼單純


Common Sense Investing的作者是Rick Van Ness。我之前看過他寫的“Why Bother With Bonds”。我會注意到Common Sense Investing這本書,是因為它被列在“The White Coat Investor”的參考書目中。

這本書很特別的一點在於它的章節標題與排列方式。本身就是一個正確理財的完整流程。所以當你看到這本書的章節目錄時,其實就是看到一個良好投資計畫的大綱。

如下圖:


十個原則分別是:

一個可行的計畫
早投資
不要承擔過多或太少風險
分散
不要擇時進出
使用指數型基金
降低費用
節約稅費
保持簡單
堅持下去

每個原則分別帶出一個投資的重點或步驟。每個原則也自成一個章節。書不厚,每一章很快就可以看完。

早投資,才可以早點開始參與市場的成長。

不要承擔過多或太少的風險。這很精要。承擔過多風險,以為高風險必定會帶來高報酬的投資人,往往在下次金融風暴時,黯然離場。不敢承擔任何風險,投資總是要尋求保證報酬的人,往往只會將資金全部放在低成長性的工具,長年下來,購買力連通膨都跟不上。

如何承擔對自己來說,剛剛好的風險,就是投資的要義。
(在個人理財,以為追求最大報酬才是投資要義,恐怕後果往往不是很好。)

“分散”這章除了討論不要去承擔單一公司的風險外(因為這是不會得到對應補償的風險),也討論在不同的資產類別間分散的效果,也就是資產配置的核心作用。

討論資產配置的作用時,常用雨傘製造公司跟太陽眼鏡製造公司的例子。雨天時,雨傘商賺錢,太陽眼鏡沒人買。晴天時,太陽眼鏡製造商賺錢,雨傘公司不好。所以只要你同時投資這兩者,就可以不用擔心晴天或雨天,會有比較平順的投資成果。

不,太多投資人太聰明了。他們認為可以持續正確猜測接下來是雨天或晴天,在雨傘跟太陽眼鏡公司間轉換。後來他們大多會發現,他們沒有自己想像中聰明。

不要擇時進去跟採用指數化投資工具,代表作者在” 兩個核心問題”的個人解答。我也認同這個想法。

投資成本跟稅務負擔,是投資時的負面動力。這兩者愈高,投資成果會愈差。所以要將其壓低。

最後兩章,保持簡單跟堅持下去,則是全書精要。簡單,我們才能在已經複雜的職業跟家庭生活中,仍可以完成投資計畫。假如你的投資方式很複雜,需要耗費大量心力,那麼遲早,要不是堅持不下去,不然就是勢必要犧牲家庭生活與工作。

堅持下去,這最難。其實這個部落格兩千多篇文章,說到最後,實際執行起來,就是這本書中講的投資方式。可是為什麼要說那麼多?因為很多人會跟你說,投資沒有那麼簡單,或是投資有更好的方法。

基金公司希望你相信,專業管理可以帶來比市場好的報酬。

財經媒體希望你相信,持續收看它們的頻道或雜誌,你就可以知道下一波最新投資趨勢。

券商業者希望你相信,只要投入一點心力自行研究,就可以挑出未來表現比較好的股票。不要買進並持有,交易才對。

事實上,專業主動經理人帶來的往往是落後市場的報酬。首席經濟學家只是一個職稱,不代表市場預測能力。散戶想在市場打敗專業法人,不是個合理的期待

但金融業者全都希望投資人相信,”投資沒有那麼單純,你可以做的更好!”

難就難在,投資人必需知道,其實投資就是那麼單純。在投資世界投入更多心力想要勝過市場,或是抓漲避跌,帶來的往往是更差的成果。

投資的道路,說明起來其實很簡單。難就難在,要投資人相信並知道這就是正確的路,走上去,並且持續走到終點。

說到最後,市場起伏只是投資路上的一個考驗。選擇正確的路,才是最大的問題。

每到書局中的財經理財區,每次在架上看到的,都是教投資人如何選股致富,做選擇權期貨賺大錢的”專門”書籍。全都把投資講得很困難,必需投入大量心力學習,在市場中持續精進,才能獲利。

事實上,當代投資人的最大挑戰就是,你要看到這類書籍,知道它們的參考價值不高,成果大多很難看。你只要找到一本像Common Sense Investing這樣的書,然後照書中的方法進行,就可以完成投資的工作了。

問題是,這樣的一本書,只會偶爾,不常的,出現在書局的投資理財書目區。因為它講述的不是主流,也不是討喜的投資論點。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讀後感

偏頗的閱讀環境(Bias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2 comments:

楊聰 提到...

可否分享多些「不要承擔過多或太少風險」作者所指的意思?謝謝🙏🏻

綠角 提到...

謝謝learnman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