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ly Investment Guide You’ll Ever Need”讀後感3—你沒有自己想像中厲害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投資方面,作者建議,要自行管理投資組合。因為沒有人會比你自己更在意自己的金錢。

券商,目的在於讓你盡可能的多交易,從你身上賺取佣金。銀行,則是想辦法用當前的熱門口號賣你基金。從金融海嘯前的能源基金、拉美基金、東協基金,到現在的機器人基金、美股基金。無一不是追逐當前熱門。而所謂的金融創新,目的往往不是從市場上賺更多的錢(市場就是只能生出那麼多的獲利),而是如何從客戶身上賺更多的錢。

好,所以我們要自行投資。怎麼做呢?

開始研究線圖,基本面、公司財務?

Well,講到技術分析。作者提到,線圖看起來應該有用,其實沒用。它的基本假設是錯的。任何你想到的線圖型態,都在財金學界嚴謹的驗證過了。沒有一個有效。

那我們努力研究公司財務狀況好了。Well,很抱歉。作者寫了這麼一句話:

On Wall Street, it is not enough to be smart and hard-working. There are a great many smart, hard-working people on Wall Street. Smart is taken for granted.

在金融界,光是聰明又努力是不夠的。市場上早已經有許多聰明有努力的人。聰明早被視為理所當然。

投資不是你有研究就會有回報。假如你的研究就跟大家一樣,那有什麼理由你會拿到比較高的報酬?而一般投資人,在上班回家後,用閒聊時間看幾本書,週末上幾節課,就會比金融界整天研究的專業人士研究的還要更深入,更好?

這種期待合理嗎?

用基本常識判斷一下就知道答案。

書中提到一位知名投資人給一般投資人的建議。 Miachel Steinhardt ,美國避險基金經理人。在1967創立Steinhardt Partners,1967到1978年間,取得年化24.5%的成績。

他曾被問道,可以給一般投資人最重要的一個投資建議是什麼。Miachel Steinhardt說:

“請記得,我是你們的競爭對手。”

這真是我看過最好的投資建議之一。也是太多散戶忽略的重點,那就是根本沒看到競爭對手的強度。

一般人會知道,假如你要加入世界網壇,你的對手會是費德勒這種世界級選手。

假如你要稱霸武林,你的對手會是葉問。

假如你要勝過市場呢?

許多投資人覺得自己沒有對手。他剛看完一本選股祕輯,或是剛上完三小時的技術分析或基本面課程,他就覺得自己已經可以打敗市場了。

這合理嗎?


這個狀況可以用上面這張圖說明。這位避險基金經理人等於把畫面最右邊,投資人自以為沒有對手的空白畫面補起來。讓人體會到競爭強度。

假如你身高160公分,體重70公斤,你大概不會想上擂台跟身高190公分,體重120公斤的職業摔角選手比拼。

但在投資世界,我們看到許多體質弱不禁風的投資人,紛紛上台,挑戰各界職業選手。

不要再說”不試試看怎知道”。這代表你只想碰運氣。這跟在彩券行門口說,”不買買看怎麼知道”是一樣的口吻,是一種賭運氣的心態,這不是投資應有的態度。而且,運氣無法長久。

也不要說:”市場不理性,所以只要我保持理性,一定可以從中獲利。”

作者這句話寫得好: “The real question is not whether the market is rational but whether by being rational can we beat it.”

重點不在於市場是否理性,而在於保持理性就能打敗市場嗎?

一句話點破了太多人自以為理性分析就能勝過市場的假設。那真的是個假設而已。

而且一直讓我感到很有趣的一點在於,我從來沒看過那位投資人宣稱自己是不理性的。大多投資人都是很理性,又有投資紀律的,但市場歷史卻表現出不理性的狂漲與重挫。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我們看到的金融市場實際上是一群野生猴子在交易買賣嗎?我們這些理性又客觀的人類都只是在旁邊看著嗎?

因為大多金融業者與投資人有嚴重的利益衝突,所以要我們要自行管理投資組合。而自行選股,不論是基本面或是技術面都不靠譜。講了那麼多,到底要如何投資呢?

作者的解答就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直接拿市場報酬就好

這是一般投資人的最佳武裝。而且只要你穿上指數化投資的盔甲,你會瞬間變強。你會發現擂台上那些身高190,體重120的選手看到你都有點害怕。因為他們知道,打了十回合(十年)之後,他們大多會落後指數,敗下陣來。

金融業者會怎麼想?

那麼可怕的投資人自我武裝,當然是要勸投資人不要使用啊。一開始就杜絕它。所以你會不斷看到這些說詞:

指數化投資沒有勝過市場的希望
市場跌,指數化投資也是虧錢啊
指數化投資已經過熱
“指數化投資就是給不會研究的懶人用的

這些訊息會不斷的由主動投資金融業者與甘當傳聲筒的媒體放送,讓投資人心生懷疑,自行放棄這個武裝。

但對應的事實是:

主動投資更容易帶來落後市場的後果

主動型基金在下跌的市場一樣虧錢,而且虧得更慘

指數化投資管理的資金仍是市場的少數。(主動型業者從來不會說主動型基金過熱)

就算你有時間願意研究,指數化投資仍是最佳選擇。指數化投資不是給”沒時間的懶人”使用的替代方案。它是不管投資人是否有時間,都應使用的最佳方案。


眾多討論與論點,最終指向了指數化投資。指數化投資是去除掉其它不佳選擇後的自然選項。

但在實行的路上,會不斷的有反對的聲音出現,有些是自以為很行的心魔,有些是不斷詆譭指數化投資的高成本主動投資金融業者。一個投資人,事前要想過很多,克服這些障礙,才可能走上指數化投資之路。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也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

後記:
作者在書中贊同使用非市值加權的”指數型基金”。譬如基本面加權或是等權重等方法。他認為這些方法可以帶來勝過市場的報酬。這是我不認同的地方。

成千上萬專業投資人,幾十年的努力,都那麼難打敗指數了,難道勝過市場的聖盃,居然就是把股票加權的方法改一下,這樣就贏了嗎?

而且有些非市值加權方法的勝出,反應的是不同的市場溢酬。譬如作者談到的標普500等權重ETF,這個標的勝過標普500,理由在於它會給中小型類股相對較高的比重,這等於是利用小型股溢酬帶來更好的報酬。

不過作者寫書當時,市場還沒有小型股溢酬的觀念。這是在1992年Eugene FamaThe Cross 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論文發表後才確立的觀念。事後的發展,再次證明,傳統市值加權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其實就已經是很好的選擇。

後記:本書中文版是你唯一需要的投資指南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Only Investment Guide You’ll Ever Need”讀後感1—如何玩遊戲vs.該不該玩遊戲

“The Only Investment Guide You’ll Ever Need”讀後感2—存錢的重要性

常見的投資謬思—輕鬆自在的參與市場(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Overconfidence)

《格局》讀後感3—投資時,你有這些”假勤奮”的舉動嗎?

《態度》讀後感—吳軍博士的投資建議

用功的人(Fruitless Efforts)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