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財經雜誌的公司報導買股票嗎?那你一定要知道這個研究的成果(Cover Stories are Just Stories)

三不五時,我們會在財經雜誌看到上市公司的訪談。記者可能是實際走訪工廠,或是訪問創辦與經營者。看他們如何辛苦的打下這片事業,日後前景如何等等。

假如你看到這種報導就深受感動,然後買進這些公司的股票,這會帶來怎樣的成果呢?

發表在2007年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的”Are Cover Stories Effective Contrarian Indicators?”,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這篇研究,作者搜集美國主要財經雜誌,包括Business Week, Fortune和Forbes在20年期間(1983-2002),對於特定公司的正面與負面報導。而且這些報導必需是封面故事,該期雜誌最大的主題。然後看這些公司,被報導之後的股價表現。

好表現指的是報導之後,公司股價表現優於市場指數。壞表現,則是落後指數。

作者搜集了該公司上封面報導之前兩年與之後兩年的股價表現。他們把報導分為五個等級,1是非常正面,2是正面、3是中性、4是負面,5是非常負面。

這20年期間,這三份財經雜誌,總共提供了593個關於特定公司的封面報導。其中有549家公司,可以搜集到報導前兩年與報導後兩年,共四年的股價表現。

符合一般經驗,關於特定公司的報導大多是正面的。這549家公司的報導中,有350個報導是正面的,只有100個報導是負面的。

作者查看報導發表之前一個月、六個月、一年與兩年報酬。還有報導發表之後,一個月、六個月、一年與兩年報酬。

除了股價本身的表現之外,還將公司股票報酬與同期間的市場指數相比。

結果顯示,符合預期,一般來說,一家公司就是在表現特別好之後,才會上封面報導。在表現特別差之後,也會上封面報導。

但在雜誌上出現,從這份研究的統計來看,代表極端報酬的終止。

被正面報導的公司,只有微弱強度的證據,在報導之後六個月,股價還可以持續有好表現。其它持有期間的報酬,跟同期指數報酬相比,沒有明顯差異。

被負面報導的公司,在被報導之後,比較傾向有正報酬。但這個報酬,跟同期指數報酬相比,也沒有統計上的差別。

所以,看到封面上的正面報導,不要急著大舉買進。因為這個報導的出現,通常就是它過去優異表現的終點。也沒必要特別去放空這支股票,因為它表現就是跟同期指數類似,不一定會大幅下跌。

看到雜誌封面上的負面報導,也不要急著去放空這支股票。因為這通常已經是它厄運的終點。也沒必要特別大力買進,因為報導之後,它也未必就會開始反彈,大放異彩。

所以,看到這些封面故事報導後要怎樣做呢?

什麼也不必做。

這些報導與故事,不應是你做投資決策的依據。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訪問公司,有用嗎? (Confirmation Bias, confirmed!)

說故事的人(The Storyteller)

可怕的巧合(What a Coincidence!)

平衡型基金的平衡報導(A Balanced Report for a Balanced Fund)

7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平常在看-今周刊-這類的雜誌在報導某一企業未來的遠景....心裡都有一股莫名的衝動想在股市中下單購入..現在看到版主這一篇後.心理該須建立一個自我屏障.

Nikolai 提到...

在台灣,一些廣告或是寫手筆下,
就成了這一季精品基金多好,下一季換邊境市場可多注意
....以此類推

實在沒甚麼好推後,
伊斯蘭市場...公用事業等等冷門的題材就可以拿出來炒

十年前也是這樣

真是好熟悉的循環 xd

綠角 提到...

匿名朋友
的確是這樣啊~

綠角 提到...

謝謝Learnman的分享

綠角 提到...

Nikolai
這就是基金與投資宣傳的一再循環
可說是,老狗的把戲

Alex 提到...

真的該改革一下台灣基金行業..
收太多了費用了,根本把台灣人當盤子

綠角 提到...

問題在於
收這樣高的費用
卻沒有對應水準的服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