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讀後感—投資老手的理性見解


作者”麥克風”先生是市場老手。所謂”老”,不只是他從十幾歲就步入市場,已經累積近20年的經驗。另一更重要的地方在於,他對投資世界有務實的瞭解。

投資世界中,“老”並不自動等於經驗老到,見識成熟。市場上多的是已經在市場中打滾三四十年,卻仍走不出短線進出,選對飆股賺大錢心態的人。他們年紀相對較大,比較”資深”者可能已有孫子。他們帶孫子去上幼稚園時,可能沒想到自己的投資大腦也還在念幼稚園。

投資世界中,也有那種短短進入市場中兩三年,就藉著大量閱讀與反覆思考,已經對投資有務實期待與深刻瞭解的人。

投資不是做的愈久,就一定愈厲害。

作者的務實面,從對風險的小心態度顯露出來。

首先,持續在市場中生存的重要性。這或許是這本書命名為”市場求生”的理由。作者認為,投資的第一步,要在市場中存活下來,而不是滿腦子都想著高獲利。

所以有一個專門章節的標題就是”追求不破產,比短期大賺更重要”。我完全同意。這是一個不論你是主動或被動投資人,都該遵守的基本原則。

接下來,書中對於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有豐富的對比討論。很多主動投資的書,根本不敢提被動投資這個選項,或甚至以一種”我這種投資法穩勝指數化投資”的阿Q心態應對。麥克風不是,書中第二章很明白的討論了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

書中還有專門段落破除”買0050年化報酬18%”的過度幻想,以及”靠過去波段操作0050一定會賺錢”的後照鏡投資法。

最後一章,6大股市賺錢陷阱。非常引人入勝。對於投資有著以幻想的人,一定要看,”拜對老師從此不敗”、”靠技術分析、波浪理論穩操勝券”、”當個輕鬆自在的全職投資人”。作者在這裡用他實際的觀察和事例,破除這些幻想。

投資,很大一部分是避免犯錯的過程。

這些討論,讓我覺得,投資人不只是主動和被動的分野。更重要的是,理性與不理性的差別。

主動投資人寫的書,就算裡面的主動選股方法,我根本不會去用。但假如論點與邏輯都很清楚正確,那麼就有可觀之處。

譬如Howard Marks對風險的精闢見解,譬如Ken Fisher不落俗套、破除迷思的討論。都很值得學習。他們都是主動投資人,但我很喜歡他們的書。

一個使用ETF的投資人,卻是利用ETF重壓他看好的單一產業和單一國家,以為買買賣賣,就可以在金融市場撈錢。或是靠一個價格段落,神奇指標,就會穩賺不賠。抱歉,這種論點我實在看不下去。

有些宣傳主動投資的”大師”令人反感之處,不是他做主動投資,而是他在投資上有過度美好的幻想,不切實際的期待。這種不理性的主動投資,往往包裹在高獲利預期的糖衣內,讓人看不出它的不合理之處。

該反對的,不是主動投資,而是不理性的主動投資。

很高興台灣也開始出現論點與邏輯都相當清楚明瞭的主動投資書籍。台灣的主動投資也需要更多高水準的討論。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過度自信的病癥—偽大師才會說市場容易打敗(The Problem with Overconfidence)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4---追隨大師或追逐金錢

投資顧問的等級(Different Levels of Investment Advisors)

2 comments:

Andy Wang 提到...

教你如何賺18%......,現在還不是靠賣書賺錢,少來

綠角 提到...

Andy

寫書宣導正確,有價值的觀念
向來都是一個正正當當的營生

這個觀念可以是健康保健、人生處事、當然也包括投資理財

(寫書宣導喝符水治病,不敗投資神話,那當然就是另一回事了)

覺得寫書好賺的人
通常只看到書出版後的收入
沒到看寫書前的付出

也沒有算過,一本幾二三十塊的版稅
搭配上台灣出版界的現況
是很難賺的場面

對很多作者來說
一樣的時間去加油站打工(或是做自己的本行),總收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