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角財經筆記的影響(The Impact of this Blog)

寫寫寫,綠角寫部落格也有一段時間了,也吸引了一些朋友的目光。我不禁想問自己,這個部落格替讀者帶來怎樣的改變,對台灣的投資環境會有怎樣的影響。

首先,在部落格我一直講述自己覺得很有道理的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概念。這兩個觀念,將可以帶給投資人自信,覺得他可以不用依賴分析師的選股分析、不必花大錢請經理人操縱基金、不必花錢買訊息說什麼時候該進該出。投資人自己,設定好目標,做足功課,就可以舒服的投資了。

假如讀者相信,並開始採用這些投資方法,等著他的是條康莊大道。但是,這將會讓提供這些服務的金融業者,失去作生意的機會。

而且國內沒有業者提供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管道。使得持有指數化投資理念的投資人,必需向外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的部落格有很大一部分在講海外券商開戶和指數型基金的相關事宜。

我不是金融界人士,某人開戶買基金我也沒有任何一點佣金。我講海外券商,講外國公司發行的指數型基金,也不是我對國內金融業者不滿,要讓它們沒生意作。而是因為我相信指數化投資,因為這是目前台灣投資人能有效建立低成本指數投資組合的唯一管道。(假如有人知道其它方法,拜託跟我說。)

錢匯出去要成本,在不在意?錢放在一家你沒看過它的門面,只看過它網頁的公司,擔不擔心?山姆大叔大手一揮,30%不見,心不心疼?答案全是Yes。

(註:綠角累積了兩年報稅經驗後發現,非美國來源收入的30%預課稅款,可全額報稅領回。美國來源收入的30%預課稅,假如在年度免稅額以下,也可以報稅領回。可參見如何申請美國來源收入退稅(How to File for U.S. Source Income Withheld Tax Return with Form 1040X)一文。)

那為什麼還要這樣投資?因為,好處大於壞處。

最大的原因,指數化投資在理論與事實皆證明有效,它是個有效的投資方法。我的部落格中已有許多文章講述指數化投資的基礎,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看。

指數化投資獲得的認可,可能遠超乎你的想像。Vanguard基金公司,光Total Stock Market index這支基金,就有1052億美金(至今年九月 30日)的資產,以1美金兌32.4塊台幣計算,這一支基金就有34085億台幣的資產。台灣全部投資人放在幾百支海外基金的錢總共有多少?依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2007年八月的資料,是17981億台幣。Vanguard這一支指數基金,就有近兩倍台灣人整體投入海外基金的總額。Vanguard公司還有一支Vanguard 500 Index Fund有1279億美金的資產,還有歐洲指數、新興市場指數、債券市場指數等等等指數型基金。

這些錢,是Vanguard公司強迫投資人投入的嗎?不。這些都是投資人自行選擇投入的。這些錢的數量,明白代表了指數化投資獲得的廣泛認可。可惜,在台灣,知悉指數化投資的投資朋友,為數不多。

另一個原因,成本。

一個買100萬台幣的基金,收9.95美金手續費、定期定額免手續費、免帳戶保管費的投資管道,誘不誘人?我是覺得比台灣這些3%還要算幾折,0.2%還要算幾年的投資管道划算多了。一定也有很多投資朋友這麼覺得,所以開戶詳解那篇下方,才有那麼多要求推薦的回應。

但想想看,假如你是台灣的金融業者,你怎麼看這件事?

一個有足夠資產克服匯款成本障礙的客戶,我們就算有100萬台幣的投資好了。有100個人開戶轉到海外券商,就是1億台幣流出去。這個投資管道不會吸引每個月有3000塊可以投資的人,它會吸引每月有三萬、六萬、十萬可以投資的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威脅。

金融業者會怎樣看待這個”威脅”?我想有兩個可能。一是封殺。目前國人自行在海外券商開戶是完全合法的行為,在個人行為方面,無法控管,除非法令改變。但對於資訊流通方面,或許有使得上力的地方。我完全能體會這個部落格的”威脅性”,我也知道有金融從業人員在看這個部落格(因為Google強力的後台分析系統)。但我想請金融業者體認一件事。這個部落格,只是一個散戶分享自己投資經驗的地方,不是一個組織化的運作,目的在瓜分你們的客戶。假如你們覺得受到威脅,你們應該採取另一個可能,就是競爭。

假如你們擔心投資人因為國內基金投資成本太高,選擇海外券商,那你們應該壓低價格,提升服務,留住你的客戶。假如你們怕投資人因為國內販售的基金品質太低,選擇出國投資,那你們應該提升基金品質,或是引進海外高品質基金。

競爭才是存活的根本。金融國際化,投資人就有國際化的選擇。假如台灣金融業者有本事打贏美國金融業者,你的生意,將可以放眼全球。我們台灣的投資人,也才可以不用辛苦的讀英文,到銀行匯款,到郵局寄航空郵件。假如這些服務,在國內就可以買到,那不是很好嗎?

我期待這天的到來,也期望國內業者的競爭力提升。

但假如國內的業者仍不思改進,我會很慶幸有這麼一個國外的選擇。而這個選擇,和國內業者的服務相較之下,會顯得相當誘人。而且會有愈來愈多人和我有一樣的看法。金融業者不能阻止投資人做出自己的選擇。我不希望台灣金融業有天才驚覺客戶已經被海外券商挖走一大塊,而是從現在就開始善待你的客戶。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為什麼要開海外券商交易戶

不滿足的投資人

綠角週年慶---The Pleasure of Reading, Writing and Sharing

台灣指數化投資人2015年度聚會(Taiwan Bogleheads 2015 Annual Conference)- 回顧與心得2

綠角財經筆記的經營成本(The Cost of a Blog)

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Can You Tell White from Black?)

一位財經作家給財經記者的一些期許

25 comments:

123 提到...

上星期去了解台新銀行引進的ETF:
1.產品不多 選擇性少
2.申購手續費1.5% 贖回手續費1.5% 還要管理費--比目前台灣販售的海外基金還貴
3.淨值是收盤價(每天只有一個淨值)
4.可單筆或定期定額購買

loveandy 提到...

Dear 綠角大大,

透過您無私的分享
才能夠知道原來個人可以去海外開戶這件事情
日前匯出了第一筆資金去海外
開始了被動投資之路
還沒有機會說聲感謝
在此像您表達我的謝意

我看了你這篇文章很感嘆
深深的覺得台灣金融業缺乏競爭力
雖然有著相當光鮮亮麗的外表
但是卻沒有對客戶提供相對應的服務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未了從客戶身上多榨一點利潤
隨便買個基金
他會有各種名目來跟你收錢,什麼經理費、保管費、手續費....
客戶一毛錢都還沒有賺到的時候
就已經被扒了好幾層皮

我相信他們也有看到被動投資的趨勢
只是目前幾家大型的金控公司霸佔了整個金融市場
在一個寡占的競爭環境
任何一個人的策略都會影響到其他人
目前大家都可以賺到很不錯的利潤
所以沒有人願意去擋自己以及別人的財路,當第一個去大規模引進商品的公司
自然一般的投資大眾也沒有好的方法去購買這類的產品(就像我之前)

這些金控公司若再不改變
競爭力的流失不是一天就會看的出來
但是當有一天這些人發覺他們失去競爭力的時候
通常都已經無力回天了

Sincerely,

Andy

阿信 提到...

台灣的投資標的太少
所以大家才會往海外投資基金
指數型基金
而國內因為政策法令的限制
與政治因素
所以某些好的基金無法上架
或被卡住
這是可惜的地方

匿名 提到...

那板主有考慮過集資成立台灣的vanguard嗎?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如何?

匿名 提到...

我是一個投資新手,覺得能在起步時讀到你精闢有見解的文章非常幸運
剛開了海外戶頭

請問Morningstar® Mutual Funds™值得訂閱嗎 你有選用裏頭推薦的基金嗎

綠角 提到...

Andy 我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 當他們可以賺那麼多錢 台灣投資人又覺得這種投資成本是合理的 恐怕難有改變

123 感謝你分享的台新ETF資訊 可買的標的似乎不少 可惜貴了點

su 謝謝分享

七賢 這個提議還蠻不錯的 可惜綠角沒有一點金融背景 現在也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可忙

匿名先生 這個值不值得訂閱就見人見智了 我是沒訂啦 因為我就是只買指數型基金和ETF 我也不知道這些基金有沒有被這個刊物推薦過

Nikolai 提到...

綠角大您好

感謝您之前的推薦
最近處理 1st trade 開戶的事情差不多了

這兩天跟理專聊了些事情
他告訴我很多客戶是非常被動的
一方面希望獲得很高的獲利
一方面卻不想承擔什麼賠錢的可能

當這些客戶在投資前 (其實我覺得這是投機吧)
眼裡就是一個月 10% 20% 的報酬率時
"區區" 1.5% 當然不看在眼裡

而他的工作時間
其實有很多是花在安撫這些客戶不如意的情緒上

我想台灣的銀行這麼理直氣壯地收這麼高的費用
某方面來說也是投資人自己 "培養" 出來的吧

綠角 提到...

Swallow 你說的沒錯 很多我們在抱怨的事 其實都是咎由自取

匿名 提到...

建議綠角不要幫人推薦美國網路券商了
看起來很像是版大在招攬國外投資 當然我們都知道不是 綠大單純是熱心 可是主管機關那些人可不是那麼聰明的
尤其最近似乎某些人把版大的站當成心腹大患

建議可以開個推薦區 讓大家自由去推薦 而不是由版大去推薦

綠角 提到...

這個問題我也有想過

其實 金管會的人 早在今年八月就看過這個部落格(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Google的後台系統)

假如我寫這些文章是違法的 那海外券商 公開鼓勵投資人開戶的中文網頁為什麼沒被取締?

不知道其他朋友有什麼看法? Anyway 謝謝你的好意

匿名 提到...

關於台新的ETF,我補充一些更詳細的資料。(因為我有實際在買)

申購手續費1.5%部分,用網銀可以打折,大概可以打6折,所以是0.9%。

管理費部分,只要持有超過三年就免收,我想三年對長期投資來說應該不算啥,所以這部分的收費其實可以某種程度上忽略。

贖回手續費1.5%部分,雖然不能打折,不過這部分是以原始信託金額來算的,考慮折現以及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有打折的效果。

上述三點加一加,其實跟一般打6折的境外共同基金在手續費上沒有差多少啦!

只是台新有一些規定蠻機車的,像是75元的手續費下限,造成定期定額一次要買多點才划算,像我這種小戶,一個月沒幾千塊可以投資,甚至得變成兩個月買一次才行,這在操作上蠻麻煩的。

現在台新的ETF標的雖然少,要湊個還可以的投資組合倒是勉強啦!至少他有股票、商品期貨、房地產、黃金這幾種不同種類。

綠角 提到...

謝謝路人甲的補充

trifire 提到...

其實海外基金總代理制度上路
怎麼沒有人要引進 Vanguard 與 Barclays iShare 系列的基金呢 ?
這是我一直想不通的 ...

真的是有利可圖 ...
為什麼沒有投顧/券商要引進 ?
有看綠角的金融同好要說說嗎 ?

又台灣一般銀行通路可以買到的唯一的指數型基金投資就是
富達的歐洲50基金,追蹤道瓊歐洲50
想投資歐洲的可以參考一下

綠角 提到...

感謝trifire的再度光臨和分享 就我所知 日本人在國內就買得到Vanguard基金 看Vanguard 那些資產龐大無比的基金 或許他們想的是 成本的問題

ffaarr 提到...

綠角大:

最近一直很想留言感謝您,雖然訂閱這個部落格有半年了,也對於重視成本費用、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這些看法非常贊同,但一些原本根深蒂固的想法要一時之間完全改過來並不是很容易,要實際影響到作法實行就更困難了。一直到一兩個月前開始,陸續找您推薦的三本中譯書來看,才對於一些投資的觀念想法有比較深入的認識,之後又再將這裡的文章按分類一篇一篇好好再讀一次,終於有了更深的新體會(畢竟那些書是美國人寫的,這裡的文章更能有貼近的感覺)也終於下定決心開了海外帳戶,開始一步步把原本的基金投資轉入指數化的資產配置,並且著重於長期的投資配置和風險管理,而不要再常常花時間去「猜」股市或匯率的變動趨勢。我覺得這個改變的過程讓我覺在理財的路上有重生之感,真的非常感謝。

綠角 提到...

ffaarr
我也曾有過相同的感覺
當時看完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和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之後
頓覺耳目一新 心中有所悟
馬上用電腦打了封email給作者
謝謝他寫了那麼好的書

比起Bogle或是Bernstein這些
指數化投資的先驅和大師
綠角只是個拾人牙慧的後學
但我很高興自己寫出的文章
也能讓投資朋友有所共鳴
或許 採行指數化投資 注重成本的人只是少數
但我們每個人的選擇
其實已經讓這個投資世界 產生了變化
願彼此能在投資的路上 相互切磋

Unknown 提到...

綠角大大,

"山姆大叔大手一揮,30%不見,心不心疼?"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在美國開戶的利得會被美國政府課稅嗎?
不好意思好像問了很笨的問題...

綠角 提到...

你可以查看一下”海外券商”
這個分類裡的文章
應有滿意的解答

Jason Y 提到...

非常喜歡綠角大的文章
不過
綠角大似乎從未分析過台灣的金管會財政部中央銀行這些主管機關的管制措施 對台灣資產管理業所造成的惡劣影響
你說的很多問題 其實跟主管機關的一些政策所造成的副作用有關
這三個部會的官員進公家機關後就不再求知識
偏偏金融業又是近年進步最快的產業ㄓㄧ
然後就不准台灣基金業者做官員不懂的事情跟產品 台灣業者如何進步呢?
你說的許多指數化產品 在台灣的限制條件不是業者能力 而是金管會的政策
建議版主找伊些基金經理人聊天 您就會知道金管會的年度檢查之項目有多可笑 比中國還落伍

金管會許多政策都是逼台灣人買外國基金 去外國券商開戶(像最近的台灣券商複委託不得讓客戶買放空型ETF)
金管會有很多洋鬼子的間諜 她們很鼓勵大家跟外資作生意 不會找你的麻煩的

綠角 提到...

謝謝Jason的指點
很有趣的方向

ckc 提到...

接觸 綠角財經筆記 一個月

目前已停止所有定期定額的基金扣款

重新思考"投資"的意義

只能說

綠角讓很多沉睡中的人,都清醒了

感謝綠角的無私奉獻~

綠角 提到...

也謝謝你以實際行動支持~

綠角 提到...

savier46**
兩家券商皆已為您推薦
祝開戶順利~

Unknown 提到...

將近要過10年了

銀行業者 依然沒有動作

遺憾.

綠角 提到...

的確

很慶幸當初自己沒有"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