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信基金2020全年費用整理---你投資的是超高費用基金嗎?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基金的內扣總開銷是對基金未來績效最有力的預測因子。
本文整理2020全年,台灣投信業者發行的基金所收取的內扣總開銷。我們專注內扣費用超高的基金族群。因為高費用,有帶來較差績效的傾向。(註)
沿用去年的分類方法,我將這些基金收費依其收費多寡,分成”聖母峰等級”、”玉山等級”、”101等級”。
首先是收費高昂可比擬聖母峰高度的基金。這些基金年內扣總開銷高達5%以上。可見下表:
基金名稱 |
2020全年內扣總開銷 |
台新印度基金 |
10.31% |
瀚亞2026收益優化傘型基金之 美元保本基金 |
6.59% |
瀚亞2026 收益優化傘型基金之 南非幣保本基金 |
6.53% |
統一中小基金 |
5.11% |
瀚亞菁華基金 |
5.10% |
台新印度基金10.31%的內扣總開銷,除了2%的經理費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在於有一項高達5.38%的”其它費用”。再加上其他項目,形成超過10%的費用成本。
操作一支基金可以操作到需要10%以上的費用,到底是為了費用收入而成立基金,還是為了幫投資人獲取收益而成立基金呢?
瀚亞2026收益優化傘型基金之美元保本與南非幣保本基金,都有6%以上的全年內扣總開銷。
根據基金公司資料,這兩支基金的經理費都”只有”1%,如下圖紅框所示(左側是美元保本基金,右側是南非幣保本基金)。
為何會出現單年6%以上的超高內扣費用呢?
理由在於,投信投顧公會網站的資料顯示這兩支基金在2020的經理費根本不是1%,而分別是6.52%跟6.46%。
一年收取6%經理費的理由在於,該基金公司要在基金成立的期初(也就是2020),就將這兩支基金預計的存續期間,也就是六年,每年1%的經理費,總共6%一次收齊。
目前美國五年期公債殖利率是0.79%。六年期間,花費每年1%的成本,要如何保本?可說是個”有趣”的問題。
統一中小基金跟瀚亞菁華基金分別收取5.11%跟5.10%的內扣總開銷。問題都出在本來就已經太貴的經理費(1.6%),加上頻繁交易形成的過高交易成本。
聖母峰之後,接下來是收費等級與玉山同高的基金,也就是每年內扣總開銷4%到5%之間的基金。如下表:
基金名稱 |
2020全年內扣總開銷 |
街口中小型基金 |
4.99% |
合庫台灣基金 |
4.85% |
統一經建基金 |
4.81% |
統一台灣動力基金 |
4.78% |
統一奔騰基金 |
4.73% |
統一黑馬基金 |
4.67% |
兆豐國際第一基金 |
4.48% |
統一全天候基金 |
4.48% |
兆豐國際電子基金 |
4.37% |
復華復華基金 |
4.37% |
復華大中華中小策略基金 |
4.24% |
群益長安基金 |
4.21% |
富邦印度ETF傘型基金之富邦印度NIFTY基金 |
4.16% |
復華全方位基金 |
4.15% |
新光創新科技基金 |
4.13% |
瀚亞中小型股基金 |
4.08% |
復華高成長基金 |
4.07% |
群益奧斯卡基金 |
4.06% |
台新全球不動產入息基金 |
4.06% |
瀚亞外銷基金 |
4.03% |
這個組別收費最高的”街口中小型基金”其實正是2019全年收費最高的”華頓中小型基金”。(2020一月13日,四支華頓基金全都改名為街口基金)。
2019華頓中小型基金內扣總開銷5.76%,2020街口中小型基金全內扣總開銷4.99%。這種特定基金業者收費持續較高的現象,在境外基金與本地基金,都可以看到。
代號00652的富邦印度ETF,假如單看基金公司的資料頁面,會覺得0.99%的經理費,比一般股票型基金1.5%的經理費便宜。但是其實全年內扣費用高達4.16%。
千萬不要直覺的以為基金的內扣總開銷會是一個接近經理費的數字。
最後是費用與101大樓同高的基金,這是內扣總開銷在3-4%之間的基金。如下表:
基金名稱 |
2020全年內扣總開銷 |
新光中國成長基金 |
3.93% |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 |
3.93% |
新光大三通基金 |
3.91% |
凱基新興市場中小基金 |
3.90% |
台新新興傘型基金之台新新興市場機會股票基金 |
3.90% |
元大多多基金 |
3.87% |
日盛首選基金 |
3.87% |
新光店頭基金 |
3.85% |
復華中小精選基金 |
3.84% |
瀚亞高科技基金 |
3.82% |
兆豐國際國民基金 |
3.81% |
野村高科技基金 |
3.77% |
日盛高科技基金 |
3.75% |
野村e科技基金 |
3.75% |
群益葛萊美基金 |
3.72% |
兆豐國際豐台灣基金 |
3.70% |
日盛日盛基金 |
3.67% |
富邦科技基金 |
3.65% |
群益中小型股基金 |
3.62% |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 |
3.62% |
日盛小而美基金 |
3.62% |
街口台灣基金 |
3.62% |
富邦長紅基金 |
3.60% |
施羅德2025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3.57% |
富邦高成長基金 |
3.56% |
永豐永豐基金 |
3.56% |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 |
3.54% |
復華亞太成長基金 |
3.52% |
合庫六年到期ESG優先順位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3.50% |
景順2026到期全球新興債券基金 |
3.49% |
景順六年階梯到期精選新興債券基金 |
3.49% |
富蘭克林華美策略高股息基金 |
3.48% |
聯邦中國龍基金 |
3.46% |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 |
3.44% |
日盛MIT主流基金 |
3.41% |
台新中國通基金 |
3.41% |
復華華人世紀基金 |
3.40% |
元大高科技基金 |
3.38% |
元大經貿基金 |
3.37% |
野村台灣運籌基金 |
3.37% |
元大多福基金 |
3.34% |
瀚亞中國A股基金 |
3.33% |
富蘭克林華美中華基金 |
3.33% |
富邦精準基金 |
3.32% |
日盛新台商基金 |
3.32% |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 |
3.31% |
富蘭克林華美台股傘型基金之高科技基金 |
3.31% |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 |
3.30% |
富邦台灣心基金 |
3.29% |
群益馬拉松基金 |
3.29% |
中國信託智慧城市建設基金 |
3.29% |
保德信中國中小基金 |
3.28% |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 |
3.28% |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 |
3.27% |
元大店頭基金 |
3.26% |
中國信託2026年到期新興優先順位債券基金 |
3.26% |
復華全球消費基金 |
3.25% |
聯邦精選科技基金 |
3.25% |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 |
3.24% |
群益大印度基金 |
3.23% |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傘型基金之中國A股基金 |
3.22% |
元大卓越基金 |
3.21% |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 |
3.21% |
日盛上選基金 |
3.21% |
富蘭克林華美六年到期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基金 |
3.21% |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 |
3.20% |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 |
3.18% |
匯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 |
3.16% |
復華東協世紀基金 |
3.16% |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 |
3.16% |
富邦AI智能新趨勢多重資產型基金 |
3.15% |
安聯台灣大壩基金 |
3.15% |
凱基開創基金 |
3.14% |
路博邁AR台灣股票基金 |
3.14% |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 |
3.13% |
永豐領航科技基金 |
3.13% |
宏利四到六年機動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3.13% |
凱基亞洲護城河基金 |
3.13% |
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 |
3.12% |
兆豐國際萬全基金 |
3.11% |
兆豐國際中國內需A股基金 |
3.11% |
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 |
3.11% |
國泰國泰基金 |
3.11% |
統一龍馬基金 |
3.10% |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 |
3.10% |
復華全球原物料基金 |
3.09% |
國泰中小成長基金 |
3.09% |
兆豐國際六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3.08% |
永豐亞洲民生消費基金 |
3.08% |
瀚亞2026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3.07% |
富邦大中華成長基金 |
3.06% |
復華神盾基金 |
3.06% |
台新主流基金 |
3.06% |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 |
3.05% |
野村中小基金 |
3.03% |
鋒裕匯理阿波羅基金 |
3.03% |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 |
3.02% |
富邦精銳中小基金 |
3.01% |
復華亞太神龍科技基金 |
3.01% |
買一支基金,每年被扣除3%的內扣費用代表甚麼?
譬如美國股市從1926年初到2019年底,股市年化報酬約10%,同期通膨約3%,也就是實質報酬是7%。
假如你付出3%的成本,你的報酬會是4%。
(不要再講付出更多的投資成本會取得比市場更高的報酬這種話術了)
4%已經落後同期美國中期公債的年化報酬了。
付出太高的費用會有嚴重的報酬減損效果,你以為你在投資股市,其實高費用會確定你拿不到高風險資產的對應報酬。
而這還是高風險資產有好成果的時候。有人可以跟你保證高風險資產一定賺錢,獲利一定比較高嗎?
(假如有人提出這種保證的話,你可以確定的是,他大概不太了解”風險”是什麼意思)
儘管我已經連續幾年將這些高費用基金列表並寫成文章,但可以看到2020高收費基金數量有增無減。各家業者可說是毫不忌諱自家基金榜上有名。
為什麼?
因為不在意投資成本,以為費用沒關係的台灣投資人,還是佔了絕大多數。
不要天真的以為基金業者會”主動”改善高內扣費用問題。在費用方面,他們是全然的被動。因為那就是他們的獲利,他們的收入。投資人假如沒有覺醒,沒有提出要求,他們是不會改進的。
選擇低費用投資工具,不僅可以保護你自身的資產,也等於大聲的對業者的高收費行徑說No。
註:投信投顧公會網站,詳列出台灣投信業者發行的各基金的內扣總開銷。是值得查詢使用的功能。
(連到該網址後,”年”選”2020”,”月/季/年”選”全年”,”公司”選”所有公司”,”基金”選”所有基金”,然後點”查詢”。就會看到全部台灣投信基金的2020全年費用列表)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台灣投信基金2018全年費用整理1---不要再當基金冤大頭了
台灣投信基金2019全年費用整理1---你還在每年繳交2%以上高額成本給基金公司嗎?
台灣投信基金2021全年費用整理---超高費用基金比你想像中常見
台灣投信基金仍然過高的股票交易費用(Mutual Funds in Taiwan are Charged Too Much for Trading Stocks)
長期使用高成本基金投資的悲慘後果—小明與小明Beta的故事(Small Difference of Costs, Huge Gap in Assets)
勞動基金弊案,三涉案投信懲處結果(Punishments for Mutual Fund Companies in Labor Funds Scandal)
買高費用基金,就是讓別人爽快花你的錢(Funds with High Expense Ratio Can Ruin Your Financial Life)
國民基金、貴族基金,傻傻分不清? (Camouflage for Expensive Funds)
Labels: 基金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