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歷史迷走”讀後感---你不知道的東京故事


“東京歷史迷走”作者是胡川安先生。

近年台灣人熱衷日本旅遊。日本旅遊書籍成為書市寵兒。

但假如你是一個不甘於只看到一個東西,卻不知道其背後故事的人。或者你就是對歷史文化背景有興趣,那麼這本書會合你的胃口。

書中討論了很多東京的典故。一開始從日本橋講起。

作者的文字請讀者回到兩百年前,想像江戶幕府在此落腳,一個水都的樣貌。日本橋正因處於水陸交通匯簇之點,成為商貿繁盛的中心。到今天日本國道路元標仍座落於此。

日本橋高島屋創建於1933年,當時有”在東京覺得熱,就到高島屋”的廣告。因為當時配有冷暖空調的建築,是相當新穎的設計。這家百貨公司也因建築特色,被選入成為文化財。

三越是三井越後屋的簡寫,本是和服專賣店,在1935擴建,成為今日百貨公司的雛型。店內有一件四層樓高的檜木雕像,天女像。

對於外食人口如何促成居酒屋這種用餐地點的形成。江戶新起的商人、如何偏離貴族、武士的喜好,促成庶民文化的興起,浮世繪的表現形態,書中都有扼要但切中重點的說明。讓讀者體會,在千年古都京都之外,東京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特色。

全書最精彩的部分我認為是銀座資生堂與明治神宮的故事。

今天東京的銀座,就像紐約的第五大道,巴黎的香榭大道。都是一個大城最具代表性的商業街道。

但這個現在相當理所當然的想法,其實是一個商人夢想的實現。

他就是資生堂創辦者的兒子,福原信三。資生堂創辦者在新橋,日本火車在東京的第一個車站,開店立業。建立企業識別度。

在關東大地震之後,福原信三積極參與銀座的重建。他提出”大銀座”想法,原先銀座只有一丁目到四丁目。計畫採行後,才將五丁目到八丁目納入。

福原信三投書報紙鼓吹”世界大銀座街”。要有一流的商品、值得信賴的品牌,良好的逛街環境。這些本來被視為空談的文字,後來逐步實現。

資生堂本身做了很多努力,從一個日本傳統藥舖,轉為兼營咖啡店與藝廊的化妝品專門店。

其中咖啡店的經營對於資生堂有相輔相成之效。

日本當時的”富二代”,因為將西式工業與產品引進日本的實業家或經商致富的商人的後代,他們需要一個地點來體會城市的時尚感、高級感。

資生堂的咖啡店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這還牽涉到日本當時”社交民主化”運動的過程。原來喝下午茶,還是一個需要當時日本的有識之士努力推動的文化。

一家商店的主持者不只在意他自己事業的發展,也對它所處的商業區貢獻心力。

明治天皇過世之後,按其遺願,遷葬京都。東京人也希望有個紀念明治天皇的地方。於是開始了明治神宮與神宮外苑的建設計畫。

神宮與外苑這兩者是一體的。神宮以日本神道教的規格,神格化這位天皇。外苑則是世俗的活動地點。

現在神宮的周遭的森林,是透過當時日本全國的”獻木”運動植樹而成的。總共移植了九萬株以上的樹木。而且,只接受日本國內樹種。言下之意,就是這片森林就是代表日本全境。這個領域由神宮內的天皇管轄。

這個概念在東京的日本皇居也可以看到。假如你繞皇居外圍走,在人行道上每一段距離就可以看到日本一個縣的代表圖案。

外苑則包括霞之丘競技場、神宮外苑球場、聖德繪畫紀念館等。也是由明治神宮管理局管理。

同時由宗教與世俗兩個層面建立整個紀念的園區。

書中還討論了1964東京奧運當時的社會氛圍。聖火選手選擇的背後意涵。當時的首相岸信介就是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衍生討論到2020東京奧運的象徵意義。

就跟世界上許多大城市一樣,有許多故事發生在東京,這些故事也塑造了東京。

一個建築、一條街道、一座公園,它們背後的故事,或許才更是引人深思的迷人之處。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和食古早味"讀後感---職人的價值

2016東京馬拉松參賽經驗2(2016 Tokyo Marathon)---跑步禪

4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謝謝綠角的分享,我在台灣資生堂工作了20年,感覺與有榮焉。

綠角 提到...

Rex
不客氣~

綠角 提到...

learnman
謝謝你的分享~

sulun17 提到...

Thanks for sharing high quality book. I also like learning the hidden history of a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