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in One Lesson讀後感4—健保帶來價格上限政策的所有負面效果
在看到Economics in One Lesson討論人為制定價格上限的不良後果時,心中真是非常感慨。這本半世紀前寫成的書,內容簡直就如神算般的,預言了台灣全民健康保險政策施行的動機、後果與”補救措施”。
為了讓全民都可以享有醫療服務,於是推動全民健康保險,每一項醫療服務,從打針到開刀,都有一個固定點數。(這就是價格上限,這也是制定價格上限的典型理由)。
看診就醫變得很便宜後,造就了一些民眾,不用白不用的心理。一個小病要看三家醫學中心的醫師,確定他們的診斷都一樣,才會”安心”。或是根本不急也不需要到急診的病,就直接看急診。這就是過低的價格,造成需求提升的效果。
(我一直記得SARS時,醫學中心急診空蕩蕩的場景。那才是民眾非必要不到急診的真實情況。)
而付出得不到合理回報的生產者,也就是醫師,開始離開。急診、重症、產科、小兒科,人員一個接一個出走。
政府發現,出問題了,有些科別人力吃緊,供不應求,於是開始拿出配套措施。
首先,更寬廣的價格管控。提供醫療服務所需的藥品,醫材,開始控制價格。
然後就如書中所說的,這些被訂下價格上限的東西,只好也跟著短缺了。我們看到藥廠和醫材廠,退出台灣的新聞。
譬如兒童止瀉劑停產。
譬如在2016四月,心臟科吳靜芬醫師在臉書分享的以下消息:
政府再出招,對特定的科別或是醫療行為提供補助。譬如像今周刊的這則報導
這些措施為什麼沒效?
正如前文所說,這些補助,不是補助生產者,是補助消費者。也就是說,你我繳交的健保費,正大規模的補助健保資源的濫用者。提高門診點數,那就是每兩天就要看一次門診,沒看心理不舒服的患者,得到最大的補助。提高急診給付,那就是濫用急診的人得到補助。愈濫用,補助愈多。
一切的問題,就出於一開始的,價格上限管控。
很多人不看根本,看表象。
譬如說”現代醫師好逸惡勞,救美不救命”、”藥商和器材商都是唯利是圖的小人”。這種論點,反應出的不是被批評對象如何不堪,而是這個人恐怕根本沒看到問題的根源。
多次過去在討論健保相關議題時,我一直有個感覺,真正對這個制度痛心疾首的,是醫療從業人員。有些民眾,對這些問題有很深的同情。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種刻意壓低醫療費用的政策,仍是”好處大於壞處”。
這種心態,Economics in One Lesson也有討論。
現代社會中,一個人需要上百上千種的產品與服務。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牛奶、麵包、汽油、衣服、藥品等必需品。最好這些東西都有價格上限管制。但唯有一樣不能有管制,就是自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當我們看到從事別的行業的人因此這些管制在受苦時,心中不禁會有點慶幸,還好有這些管制可以讓我們少花錢。
但就如書中反覆提到的,當看問題只從一個面向看時,無法導出正確觀點。以為價格管制是好的心態,就是單純以消費者出發,沒想到生產者。沒有人會白白的讓別人”佔便宜”。不顧慮生產者的後果,就是他們會轉向其它,不再生產了。生產者放棄自己的專長,消費者買不到東西。沒有人從中受益。
正確的觀點與思考邏輯是必要的。因為它可以讓一般民眾知道,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價格上限管制,其實一點好處都沒有。這種政策將導致剛好相反的結果。民眾需要的東西,不再有人提供,嚴重短缺。
看懂了這點之後,民眾也才能選擇真正對自己有益的官員與代表。民眾也才能看出那些官員,是連幾十年前就寫成這本書的經濟基本原理都搞不懂,卻還有臉說自己是為全民健康把關的人。
不少衛服部官員受訪時,就是整套為”全民”著想的說詞。為了民眾就醫權利,為了全民的費用支出,所以有如此政策,這些管制等等。一副急民所苦、熱心公益的樣子。
這完全都是以醫療服務的使用者為出發點的想法,根本沒想到醫療服務的提供者。醫師賺錢,就是貪財。賣藥有賺,就是黑洞。讓醫療從業人員不僅根本得不到應有的補償,還要背道德黑鍋。
這些認為靠著自己大有為的措施,就可以把經濟基本原則扭轉過來的人,其實正是國民健康與福祉的最大殺手。
全民健保從來不是”全民”健保。它是一個只偏一邊,沒顧慮到生產者的政策。我們正看到這個違背基本經濟原則政策,一步步顯現它的惡果。
最後引用作者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If we try to run the economy for the benefit of a single group or class, we shall injure or destroy all groups. We must run the economy for everybody.”
For everybody! 經濟是共榮的原理,不是犧牲一群人,成就其他人的原理。
期待有一天,我們能看到真正為全部人著想的共榮政策。
後記: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一課經濟學"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秦帝國與台灣健保敗亡的相同原因(The Problem with Taiwa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健保DRG : 一個照顧愈高難度患者愈可能賠錢的荒謬制度
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事件給台灣醫界的啟發—給的太少做的太多(The Problem of Doing Too Much with Too Little)
Capitalism and Freedom讀後感5---醫界的省思
“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讀後感1----總額給付制的奧妙
“最光明也最黑暗的醫療現場”讀後感1—在鐵軌上揀拾銅板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4 comments:
這一篇寫得太好了!
請大家告訴大家~~~
謝謝支持~
與綠角大分享 中國社會主義式醫療的成果 恐怕是臺灣醫療的借鏡 共兩篇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421-opinion-xiaoyixin-china/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421-mainland-healthcareproblem/
比健保制度更為扭曲 還有複雜的地方財政收入來源
王伯達的 誰搞砸了台灣經濟ㄧ書 有2個重點:訂定了價格上限會造成商品供不應求的浪費;訂定了價格下限會造成商品供過於求如 最低工資反而害了勞工。但這些觀念都很反直覺跟反選票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