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南克”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讀後感1—擠兌影子銀行
”行動的勇氣”一書的核心,是柏南克先生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期間的回顧。而他的任期中,剛好經過2008金融海嘯。也就是說,看了那麼多關於金融海嘯的論述後,讀者終於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聯準會的主腦,在這段期間的想法與做為。
柏南克是學界出身,專長於貨幣政策。在書中第二章,他就闡明自己的傾向。
首先是”凱因斯學派”。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認為工資與物價具有僵固性,未必能隨經濟狀況彈性調整,可能造成就業人力與資本財的浪費。
譬如經濟衰退,消費力減弱,公司營收下滑。但假如工資仍維持一定,沒有跟著向下調整,顧主在收入減低的狀況下,可能會以裁員因應,造成人力閒置。
針對這種狀況,凱因斯一派認為需要靠政府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加以補足。
後來1970年代的嚴重通膨,被歸因於貨幣過度寬鬆。凱因斯一派的不足,造成經濟學界興起”新古典經濟學”(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經濟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這些學者以數學論證”看不見的手”的存在。因此這個派別對政府干預的必要性與成果,持悲觀看法。
但1980年代的經濟發展,新古典經濟學又解釋不通。因此經濟學界發展出”新凱因斯派綜合體”(New Keynesian Synthesis)。這一派仍認為工資與物價的僵化,的確會造成市場處於失衡狀況,需要政策干預,推它一把,讓它回復。
這也是柏南克認為制定政策的最佳框架。
柏南克對於大蕭條有深入的研究。銀行擠兌,造成金融體系搖搖欲墜的場景,他很熟悉。但在21世紀,他面對的危機有另一種型態的”擠兌”。
銀行,是最傳統的資金提供者。但金融發展到今天,銀行已經不是唯一的資金提供者。
譬如在美國,像房貸公司,投資銀行等機構,可以直接跟有錢的人借錢。昨天提到的” 附買回交易”就是其中一種模式。
這個借貸系統,稱為”影子銀行”。
在信用危機中,把錢放在銀行的存戶,知道自己的錢會受到存款保險的保障。這一道終極防線可以用來防止信心潰堤。
但在影子銀行系統中貸出款項的人,一遇到危機,他貸出的款項沒有任何中央政府的保證。他只能自求多福。借出方可能要求更高的利率、更好的擔保品、更短的借貸期限。或是期限到了之後,就根本不再借錢出去。
這種擠兌,你絕不會看到銀行門口排隊的人龍,但它一樣會造成原先需要資本運作的企業,面臨雨天收傘的窘迫情境。被迫縮減業務,或是在跳樓大拍賣中賣出證券,實現損失。真的週轉不過來,就是關門倒閉的下場。
柏南克的挑戰在於,如何在這場危機中,維持住金融市場參與者的信心。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柏南克”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讀後感2—救或不救
柏南克”行動的勇氣”(The Courage to Act)讀後感3—摸黑前進
柏南克”Why are interest rates so low?”讀後感-無奈的央行
柏南奇全球經濟大未來論壇—參加後感想1(Bernanke in Taiwan)
Stress Test讀後感1---當2008已成遙遠的回憶
The Age of Turbulence(我們的新世界)讀後感----自由的成長
大賣空讀後感---故事般的有趣情節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