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hares Core ETF的競爭成效(Are Core ETFs 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y?)
在兩年多前寫的iShares的新ETF發行策略這篇文章中,我解釋了iShares為了跟Vanguard在費用上競爭,特別推出了一系列的iShares Core ETFs。這系列的ETF特點就在於內扣總開銷較低。
兩年過去了,這些費用較低的新標的是否有成功的達成目標呢?
首先,我們將Core ETF跟iShares原先早就存在,而且投資方式幾乎完全相同的ETF標的相比。
下表左方,是iShares在2012十月新推出的4支Core ETFs。表格右方,則是早已存在的四支ETF。
標的代號 | 資產總值 | 標的代號 | 資產總值 |
IXUS | 1.58 Bil | ACWX | 2.03 Bil |
IEMG | 7.81 Bil | EEM | 31.9 Bil |
IEFA | 5.75 Bil | EFA | 61.59 Bil |
ISTB | 341.82 Mil | SHY | 9.17 Bil |
(資料來源:美國晨星。2015五月底)
表中可以看到,第一個標的,投資美國以外全球股市的IXUS,有15.8億美金的資產,已經算比較接近原先ACWX 20.3億的資產總值。
其它三個標的,包括IEMG, IEFA, ISTB跟原先就已經存在的標的比起來,資產總值都仍有頗大的差距。
接下來,我們將iShares與Vanguard類似標的相比。
標的代號 | 資產總值 |
VXUS | 4.66 Bil |
VWO | 48.7 Bil |
VEA | 28.11 Bil |
VGSH | 583.6 Mil |
戰況可說是二勝二敗。
Vanguard的 VXUS和VWO資產總值勝出。
基本上,VXUS一個標的的資產總值就超過iShares的IXUS加ACWX的資產總值。
VWO一支ETF的資產總值也超過iShares的IEMG加EEM的資產總值。
也就是說,在全球美國以外股市,與新興市場股市這兩個區塊,iShares新發行的ETF,成效不彰,新舊標的聯手,都無法跟Vanguard競爭。
但在美國以外已開發市場與短期美國政府債這兩個區塊,則是iShares勝出。EFA的資產總值勝過VEA。SHY勝過VGSH。而且都是舊標的勝出,新成立的Core ETF仍是落後。
這兩個區塊iShares勝出的原因在於它的ETF成立已久。
EFA在2001八月就已經成立了,VEA在2007七月才成立。
SHY在2002七月成立,VGSH在2009十一月才成立。
Vanguard的ETF等於是在起跑線等,讓iShares先起跑,跑了六、七年,再開始追。不是那麼容易追上。
下表整理各ETF的內扣總開銷(Expense ratio,簡寫為ER,單位是%)
標的代號 | ER | 標的代號 | ER | 標的代號 | ER |
IXUS | 0.14 | ACWX | 0.33 | VXUS | 0.14 |
IEMG | 0.18 | EEM | 0.68 | VWO | 0.15 |
IEFA | 0.12 | EFA | 0.33 | VEA | 0.09 |
ISTB | 0.12 | SHY | 0.15 | VGSH | 0.12 |
可以看到,iShares Core ETF的內扣費用頂多就是和Vanguard一樣而已,沒有比較便宜。
總結來說,iShares Core ETF的行銷策略不是很成功。
當初這一系列ETF發行時,iShares寧可新發行內扣費用較低的Core ETF,不願調降原先標的內扣費用的舉動,對於公司形象的影響恐怕不是很正面。
這個舉動讓投資人發現,這家公司比較在意的是股東的績效,不是投資人的績效。
(其實大多資產管理公司都是如此。但iShares的舉動讓這個心態太明顯的暴露出來。)
而iShares當初推出Core ETF時,很明顯是以Vanguard為假想敵。譬如IEMG的內扣開銷就是設定成跟當時的VWO一樣,0.18%。
但很抱歉的是,iShares瞄準的是一個移動目標。Vanguard標的的內扣總開銷會變。而且通常是,隨著資產變大,內扣開銷會變低。
所以VWO現在0.15%的內扣總開銷已經比IEMG的0.18%要更低了。iShares除非再次調降,不然差距很可能會愈拉愈大。
這就是Vanguard厲害的地方,良性循環。
Vanguard管理的總資產小的時候,很多業界人士覺得沒什麼,不構成威脅。等到它資產愈來愈大的時候,固定開銷占總資產的百分比就會愈來愈低,加上Vanguard這家公司又沒有替股東賺錢的責任,會形成低到很可怕的費用率。
這些低費用加上高超的指數追蹤技巧,會大量的吸引投資人。
(指數化投資工具費用低很重要沒錯,但指數追蹤有沒有做好,也很重要。Vanguard厲害的地方,不是只有它費用低,更在於它指數追蹤也很強。這兩個特點加起來,那才是獨步業界。)
更多的資產,又會進一步把費用率壓低。
這就是良性循環。
iShares面對的,就是這麼一個好還會更好的業者。只要iShares有著為股東創造獲利的責任,它就很難在這個比賽中勝出。
資產管理公司的本質,才是決勝點。
行銷策略與產品發行計畫,都是其次。
免責聲明:
作者與Vanguard與iShares均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iShares的ETF兩手發行策略(iShares’ ETF Launching Strategy)
iShares ETF的證券出借(Security Lending Policies of iShares ETFs)
全美國股市ETF比較--Comparison of Total US Stock Market ETF: VTI、IYY、THRK、IWV、ITOT、SCHB
iShares調降ITOT內扣費用並更改追蹤指數(iShares ITOT with a New Index and Lower Expense Ratio)
iShares Core MSCI Europe ETF分析介紹(IEUR,2016年版)
美國廣泛投資級債市ETF比較—Comparison of Total US Bond Market ETFs: AGG and BND
ETF帶來的慘重損失—以UNG為例(ETF of Wealth Destruction)
台灣人超愛境外基金,但基金愛台灣人嗎?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4 comments:
綠角大您好:
想請教一下文中提到的「高超的追蹤技巧」
是否就是造成turnover rate差異的因素?(或是說能由turnover rate看出追蹤技巧差異?)
例如同樣都追蹤S&P 500
Vanguard的VOO是3.00% (ER 0.05%)
Fidelity的FUSEX是4.00% (ER 0.09%)
而iShares的IVV則是5.00% (ER 0.07%)
如果不是的話,造成差異的原因是甚麼呢?(因為他似乎不是Small-Cap Value這種牽涉定義方式造成差異)
感謝!
這篇寫得好! 感謝!
Henry
假如可以用愈小的Turnover
達成指數追蹤
是愈好的事
謝謝klhsieh的鼓勵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