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hares Core ETF的競爭成效(Are Core ETFs 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y?)

在兩年多前寫的iShares的新ETF發行策略這篇文章中,我解釋了iShares為了跟Vanguard在費用上競爭,特別推出了一系列的iShares Core ETFs。這系列的ETF特點就在於內扣總開銷較低。

兩年過去了,這些費用較低的新標的是否有成功的達成目標呢?

首先,我們將Core ETF跟iShares原先早就存在,而且投資方式幾乎完全相同的ETF標的相比。

下表左方,是iShares在2012十月新推出的4支Core ETFs。表格右方,則是早已存在的四支ETF。



標的代號

資產總值

標的代號

資產總值

IXUS

1.58 Bil

ACWX

2.03 Bil

IEMG

7.81 Bil

EEM

31.9 Bil

IEFA

5.75 Bil

EFA

61.59 Bil

ISTB

341.82 Mil

SHY

9.17 Bil

(資料來源:美國晨星。2015五月底)

表中可以看到,第一個標的,投資美國以外全球股市的IXUS,有15.8億美金的資產,已經算比較接近原先ACWX 20.3億的資產總值。

其它三個標的,包括IEMG, IEFA, ISTB跟原先就已經存在的標的比起來,資產總值都仍有頗大的差距。

接下來,我們將iShares與Vanguard類似標的相比。




標的代號

資產總值

VXUS

4.66 Bil

VWO

48.7 Bil

VEA

28.11 Bil

VGSH

583.6 Mil


戰況可說是二勝二敗。

Vanguard的 VXUSVWO資產總值勝出。

基本上,VXUS一個標的的資產總值就超過iShares的IXUS加ACWX的資產總值。

VWO一支ETF的資產總值也超過iShares的IEMG加EEM的資產總值。

也就是說,在全球美國以外股市,與新興市場股市這兩個區塊,iShares新發行的ETF,成效不彰,新舊標的聯手,都無法跟Vanguard競爭。

但在美國以外已開發市場與短期美國政府債這兩個區塊,則是iShares勝出。EFA的資產總值勝過VEA。SHY勝過VGSH。而且都是舊標的勝出,新成立的Core ETF仍是落後。

這兩個區塊iShares勝出的原因在於它的ETF成立已久。

EFA在2001八月就已經成立了,VEA在2007七月才成立。
SHY在2002七月成立,VGSH在2009十一月才成立。

Vanguard的ETF等於是在起跑線等,讓iShares先起跑,跑了六、七年,再開始追。不是那麼容易追上。

下表整理各ETF的內扣總開銷(Expense ratio,簡寫為ER,單位是%)



標的代號

ER

標的代號

ER

標的代號

ER

IXUS

0.14

ACWX

0.33

VXUS

0.14

IEMG

0.18

EEM

0.68

VWO

0.15

IEFA

0.12

EFA

0.33

VEA

0.09

ISTB

0.12

SHY

0.15

VGSH

0.12

可以看到,iShares Core ETF的內扣費用頂多就是和Vanguard一樣而已,沒有比較便宜。

總結來說,iShares Core ETF的行銷策略不是很成功。

當初這一系列ETF發行時,iShares寧可新發行內扣費用較低的Core ETF,不願調降原先標的內扣費用的舉動,對於公司形象的影響恐怕不是很正面。

這個舉動讓投資人發現,這家公司比較在意的是股東的績效,不是投資人的績效。
(其實大多資產管理公司都是如此。但iShares的舉動讓這個心態太明顯的暴露出來。)

而iShares當初推出Core ETF時,很明顯是以Vanguard為假想敵。譬如IEMG的內扣開銷就是設定成跟當時的VWO一樣,0.18%。

但很抱歉的是,iShares瞄準的是一個移動目標。Vanguard標的的內扣總開銷會變。而且通常是,隨著資產變大,內扣開銷會變低。

所以VWO現在0.15%的內扣總開銷已經比IEMG的0.18%要更低了。iShares除非再次調降,不然差距很可能會愈拉愈大。

這就是Vanguard厲害的地方,良性循環。

Vanguard管理的總資產小的時候,很多業界人士覺得沒什麼,不構成威脅。等到它資產愈來愈大的時候,固定開銷占總資產的百分比就會愈來愈低,加上Vanguard這家公司又沒有替股東賺錢的責任,會形成低到很可怕的費用率。

這些低費用加上高超的指數追蹤技巧,會大量的吸引投資人。

(指數化投資工具費用低很重要沒錯,但指數追蹤有沒有做好,也很重要。Vanguard厲害的地方,不是只有它費用低,更在於它指數追蹤也很強。這兩個特點加起來,那才是獨步業界。)

更多的資產,又會進一步把費用率壓低。

這就是良性循環。

iShares面對的,就是這麼一個好還會更好的業者。只要iShares有著為股東創造獲利的責任,它就很難在這個比賽中勝出。

資產管理公司的本質,才是決勝點。

行銷策略與產品發行計畫,都是其次。


免責聲明:
作者與Vanguard與iShares均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iShares的ETF兩手發行策略(iShares’ ETF Launching Strategy)

iShares ETF的證券出借(Security Lending Policies of iShares ETFs)

全美國股市ETF比較--Comparison of Total US Stock Market ETF: VTI、IYY、THRK、IWV、ITOT、SCHB

iShares調降ITOT內扣費用並更改追蹤指數(iShares ITOT with a New Index and Lower Expense Ratio)

iShares Core MSCI Europe ETF分析介紹(IEUR,2016年版)

美國廣泛投資級債市ETF比較—Comparison of Total US Bond Market ETFs: AGG and BND

ETF帶來的慘重損失—以UNG為例(ETF of Wealth Destruction)

台灣人超愛境外基金,但基金愛台灣人嗎?

4 comments:

henryxyz1 提到...

綠角大您好:
想請教一下文中提到的「高超的追蹤技巧」
是否就是造成turnover rate差異的因素?(或是說能由turnover rate看出追蹤技巧差異?)
例如同樣都追蹤S&P 500
Vanguard的VOO是3.00% (ER 0.05%)
Fidelity的FUSEX是4.00% (ER 0.09%)
而iShares的IVV則是5.00% (ER 0.07%)

如果不是的話,造成差異的原因是甚麼呢?(因為他似乎不是Small-Cap Value這種牽涉定義方式造成差異)

感謝!

klhsieh 提到...

這篇寫得好! 感謝!

綠角 提到...

Henry
假如可以用愈小的Turnover
達成指數追蹤
是愈好的事

綠角 提到...

謝謝klhsieh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