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出價收購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BlackRock bids for 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在09年三月,美國財經新聞開始報導巴克萊考慮出售旗下的iShares相關投資管理部門。
當時美國晨星寫了一篇”Who Could Afford to buy iShares?”的報導。認為同樣是ETF重要發行者的Vangaurd和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ers因為反托辣斯法,不太可能會是出價收購者。
在09年4月9號,巴克萊同意接受CVC Capital這家Private equity company以44億美金收購iShares。但這份合約中,允許巴克萊接受其它更好的出價與提案。
然後在09年6月15號,巴克萊宣布貝萊德集團(BlackRock)願意以135億美金出價收購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貝萊德集團不是只買iShares,它是將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這個為iShares和法人提供指數化投資的部門整個買下。
巴克萊董事會認定,這是一個比CVC Capital更好的提案。所以除非CVC Capital可以在六月18號之前,提出一個與貝萊德提案相當或更好的提案,那麼巴克萊將接受貝萊德的提案。
不過放棄與CVC Capital先前的合約,巴克萊要付出1億7500萬美金的罰鍰。
貝萊德的收購提案中,135億美金的出價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以現金支付的66億美金。第二部分則是巴克萊將持有貝萊德與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合併後的新公司(預計名為BlackRock Global Investors)19.9%的股權。這部份股權約值69億美金。
目前狀況僅是巴克萊董事會接受貝萊德的收購提案。收購案仍需經巴克萊股東大會同意。目前巴克萊計畫在八月召開股東大會決定此一事項。預計整個收購案要到09年底才能完成。
完成收購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後,會讓貝萊德集團管理資產超過二兆美金且成為ETF市場中的重要角色。
目前很難預測整個收購案會對iShares造成怎樣的影響。身為一個散戶,當然是希望有更低的價格與更好的服務。在ETF方面,那就是更低的總開銷與持續良好的指數追蹤表現。
Vanguard也參與了對巴克萊的投標。這件事引起了許多反應與討論。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ETF主要發行公司
巴克萊新聞稿
貝萊德新聞稿
Labels: 參考
8 comments:
這裡看出ETF的潛力.但能取代共同基金可能性還是很小.沒有理專會願去推,利潤少,海外市場操作不方便 XLB,XLF, XLK..不可能來台灣股市掛牌吧. 所以在賣者,經銷網路,還有各國政府可抽頭下,共同基金還是會主流
謝謝分享
我倒是認為投信沒有看到市場。已經有投信準備要發滬深300了,他們看到了國人對中國股市的偏好。如果告訴投資人QQQQ裡面有15%的Intel,10%的Microsoft 5%的 Applied Materail... 這可是好賣點啊。可惜的是沒有人願意引進。
我的文,請參考。
http://3fire.blogspot.com/2008/12/etf.html
感謝Trifire兄的分享
你那篇文章中的建議
的確是蠻可以考慮的
trifire 您好
我覺得市場有時候很奇怪
想的跟事實有差耶
我這陣子 在綠角大的網站
吸收了不少知識
想說也來做個指數型投資
但爬文發現 美國會有課股利稅的問題
雖然部分可退稅 但是想想也很麻煩
所以我把腦筋動到香港交易所身上
您可以到港交所網站看看
那邊掛牌的ETF真的很多
以lyxor來說 她們有發MSCI全球 MSCI新興市場 還有NASDAQ 還有一些有的沒的很多
Ishares最近也發行幾隻以亞洲為概念的基金
我之前想說 香港沒有稅的問題
這豈不兩全其美
無奈 看了幾天交易量
當場傻眼
好幾隻成交量都非常低
甚至開盤15分鐘了 都沒有成交
看了我都不敢買
香港好歹也是個區域金融中心
真是難以想像有這麼好的商品
卻乏人問津
再看看香港"窩輪" 就是我們權證的成交量
不禁讓人懷疑
華人 是否還是喜歡炒短線
這種指數型投資可能還不成氣候
對了 富邦發的幾檔ETF
我之前逛FUNDDJ等網站時
還被列入規模低於2億還是3億的名單
真是讓人感嘆
小弟我有個想法
剛好可以利用綠角的的園地跟大家獻醜
政府不是有四大基金嗎
每年都委託一堆錢給外國人去操盤
不如學學 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
把一定比例的錢 直接投資指數型商品
但要求得標的外資 不管是道富 還是ISHARES
直接在台灣發行相對應ETF
這樣我們的ETF市場可以馬上超過香港
而且有政府基金做保證
跟散戶推廣時 也更容易
這是我的淺見 希望大家不要見笑
To:KATAI
華人確實是較為短線操作,一般而言華人賭性堅強,故喜歡市場的波動輸贏像賭博一樣的刺激,特別是香港人,更是喜歡短線進出,所以ETF的低成交量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有這樣的環境,發行商沒有氣餒的權利,應該透過各種管道來教育投資人,因為投資人不可能被教育好來準備買你的商品的,凡是市場先行者,都必須有這樣的體認!
大型的法人直接在台灣買指數基金。
就是我的想法與推廣策略啊 ...
國壽的海外資產有上千億台幣耶 ...
把零頭留在在台股買海外 ETF 就可以撐起好幾個ETF 基金了 ....
台灣金融單位的監管也比較容易 ...
Jack的最後一句真有道理
其實美國金融市場那麼大
不是一天兩天就變出來的
那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ETF市場也一樣
台灣的指數化投資
我相信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