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的真義---續(The Real Meaning of Performance)

再來就是,績效這個採樣數字,它的短期變異很大,大到往往可以掩蓋經理人之間的能力差異。

譬如你要比較甲乙兩地的氣候,但是它們都是氣候很不穩定的地區。一年當中,你用四週的時間進行採樣,假如在甲地這四週,剛好都採樣到它氣溫較低的時候,在乙地這四週,剛好都採樣到它氣溫較高的時候,你達到乙地氣溫高於甲地的結論,你可能是對的,但也可能,這個結果只是反應你採樣的運氣,事實是剛好相反。

每個經理人的表現都有運氣成份(或只有運氣成份?)。時間愈短,運氣成份的影響愈大。要排除運氣的影響,要把測量期拉長。譬如你在甲乙兩地的氣象站都全年365天搜集數據,就可以避免剛好採樣到全年極端的影響。連續量測十年,就可以避免採樣的十年間單年極端天候的影響。基金經理人間的較量,也是要時間拉長才較有可能比出有意義的高低。

不論是市場影響,還是運氣成份,要排除它們,唯有靠長期觀察帶來的大量採樣數字。

要多久的觀察期才能確知經理人的能力如何呢?這在財金學界仍是一個爭論中的問題,有人說二十年、有人說三十年、有人說五十年。但重點是,不論誰是對的,沒有人覺得五年或是十年,足夠你評論經理人的表現。

我再重覆一次,不論是五年或是十年的時間,都不足以評論經理人的表現。

這代表什麼呢?

這表示,假如你真要等二三十年看一個經理人是否有能力,假如真有經理人可以做那麼久的時間。當你看到三十年的優異表現,想要跟著該經理人開始投資時,他通常就快要退休了。就算你運氣很好,這位經理人仍是活力充沛(或覺得賺得不夠),仍繼續經理基金,但當大家都發現他的能力,把大量金錢投入他的基金時,基金的資產膨脹會讓主動投資的優勢難以維持。

這表示,假如你現在投入一個沒什麼過往經歷的經理人,在過了二三十年後,確認他有或沒有能力後,你的投資年限,也已經過了大半。

這表示,你也不用太再意星星、勾勾,等用十年以下資料做出來的基金評比。它們通常只是經理人運勢評量,而不是能力評比。

主動投資的績效評量當中,其實有很深的學問。但金融界和財經媒體,不會教你這些知識。他們塞給你膚淺的一年、三年表現數字,以小數點下兩位的”精準”,讓你以為這是測量,但投資人卻從來沒想過也不知道,它們原來是採樣。

但當你懂得這些數字的真正意涵時,你會發現挑選主動經理人的難度,不下於翻越一座入雲的高山。假如此時投資人願意仔細看一下自己手上的裝備和腦中的知識,而且沒有明明赤手空拳還自以為裝備完善的過度自信問題,通常他就不會想參與主動投資的遊戲了。

績效這個數字,假如投資人只會盯著它看,不知道它代表的意義,不知道它產生的背景環境,或許,不知道還比知道好。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績效的真義(The Real Meaning of Performance)

常見的投資謬思---績效至上(Short-term Performance Proves Nothing)

晨星和你想的不一樣

荒謬的績效至上(The Single-Minded Focus on Performance)

4 comments:

micyang 提到...

台股基金的經理人做不長,要觀察也難吧!!!

綠角 提到...

是啊
根本是一個受制於人的遊戲

匿名 提到...

台股基金存在著過渡包裝商品、切割無謂市場區隔的現象。如果取名『XX高科技』、『XX中小』那麼這種標榜是有跡可尋、有意義的。然而常見一些不知所云的基金名稱,例如『飛虎』、『飛龍』之類的差異化命名,當中也許隱含的伎倆就是:分散投信在績效榜上的風險,可以到了年終不論市場多或空,公司內總有一兩支上得了檯面的『勝利者』可供行銷操作。

綠角 提到...

沒錯
有時候光看名字
真不知道這支基金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