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續1

再來,是銷售通路的問題。

基金不應該以銷售通路的利益為考量,1940年美國 Investment Act如是說道。Vanguard以免佣基金回應這點要求。

藉由免佣基金,Vanguard公司試圖將傳統上,以佣金為誘因,讓銷售通路推銷基金,改成由投資人主動向基金公司購買的販售模式。傳統上,基金是被推銷給投資人的。有了佣金的誘因,承銷單位很難避免自身利益與投資人利益衝突的問題。賣一支基金,是為了自身的佣金,還是真為投資人好?Vanguard的基金,不走供應方push的銷售模式,而採由投資人需求方pull的方式。

與基金伴隨的利益衝突問題,再次獲得解決。

Vanguard公司推動平實無華但有效的指數投資法。

1970年代,柏格先生讀到了兩篇文章。一是Samuelson博士在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發表的”Challenge to Judgment”一文。文中提到,學界找不到優異表現可以持續的經理人,並提出呼籲,希望有人開始建立指數型基金。另一篇是Charles D Ellis寫的The Loser’s Game。文中提到,因為成本的關係,85%的退休基金表現連大盤都不如。

當時柏格先生拿出手邊的資料,算出了底下這張圖。

(本圖取材自Bogle先生演說” As The Index Fund Moves from Heresy to Dogma.... What More Do We Need To Know?”)

1945到1974,指數報酬是10.1%,一般股票型基金報酬是8.7%。這1.4%的差距,剛好是當時一般基金的平均運作成本。

這張圖,就是當初柏格說服Vanguard董事會,發行第一支可供一般散戶投資的指數型基金的論點之一。

為什麼當時就只有Vanguard公司發行指數型基金,難道其他基金公司都沒注意到嗎?

答案在於,動機。

基金公司的目的,重點到底擺在那裡?

號稱主動選股可以替投資人創造價值,基金公司才能收取高額的經理費。而事實上,早在1970年,就開始有些證據顯現,這些專業投資人,無法打敗市場,它們整體的表現,小於指數平均、落在市場之後。這些資訊,一般散戶恐怕不易注意到(和現在的台灣投資人很像),但這些業界大頭一定注意到了。但是,為了賺錢,何不就讓投資人繼續相信經理人可以替他們創造價值呢?

Vanguard是一家由投資人共同間接持有的基金公司。它沒必要多賺錢。所以當公司領導人發現,原來最有效的投資法,恐怕簡單到讓人不敢相信,就是用指數化投資賺取市場報酬時,公司有很好的動機發行指數基金。因為它不用號稱可以打敗市場來多賺投資人的錢,它可以只收取低廉費用,給投資人穩穩貼近市場報酬的績效。

對於指數化投資來說,低成本比效率市場是否成立重要得多。也唯有在Vanguard這種公司結構之下,才得以發行超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

Vanguard才有動機發行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要在Vanguard這種公司結構下才容易存活。兩者可說是”絕配”,它們少不了彼此。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

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續2

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續3

財富管理,賺什麼?

最好與很好的抉擇

如何挑選指數型基金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4 comments:

匿名 提到...

疑惑的是:vanguard的競爭利基到底是什麼?不是縮小tracking error就可以了嗎?那其他投信公司不是很容易仿冒嗎?

綠角 提到...

沒錯 發行指數基金的公司多又多 但是 為什麼那麼多人就是要跟 Vanguard買呢?

kinnkin 提到...

請問綠角大

Vanguard的基金

也是透過海外券商買嗎?

還是需要其他方式呢?

謝謝

綠角 提到...

目前我知道買Vanguard基金最簡便的方法
是透過美國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