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2019致股東信讀後感1(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持有股票,不要操作股票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今年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一開始就提到公司整體獲利狀況。

Berkshire在2018年賺了40億美金。包括248億美金的營運盈餘(Operating earnings),30億美金的無形資產損失(主要來自Kraft Heinz的商譽減損),28億美金的實現資本利得(指賣出證券所得)。以及206億美金的未實現獲利減損(指的是原先未實現的獲利,現在看變少了)。

GAAP要求未實現獲利的增減需列入公司的盈餘(Earnings)報告中。

巴菲特不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要求。而且就如他之前所說的,這個條款會造成波克夏的盈餘呈現大幅波動。

譬如在2008第一季跟第四季,波克夏分別損失11億與254億美金。但在第二跟第三季,是獲利120億跟185億美金。

相較之下,波克夏所擁有的許多公司與事業體,在2018的四季,全都帶來相對穩定與令人滿意的營運盈餘。

巴菲特提到,不可避免的波克夏的GAAP盈餘一定會有大幅的短期波動。因為波克夏持有總值1730億美金的股市投資組合。在2018第四季美國股市下跌時,有時候一天之內,光股市部位就會帶來超過40億美金的損失。

巴菲特請投資人注意公司的Operating earnings,也就是實際做生意,賣東西,賣服務出去,所創造的獲利。而不是關注短期的股價起伏。

在沒有GAAP的要求之前,波克夏等於可以躲在一個保護傘下,雖然其事業有相當大的一塊是投資股票,但它在呈現盈餘時可以忽略掉股市投資部位因市價波動造成的獲利增減。

這種呈報方式,或許對投資人的心態穩定有所幫助。

但波克夏的”獲利”,的確跟它持有的股票價值有密切關係。當專門投資股票的基金跟ETF,都必需用其所持有的證券價值來計算目前的獲利跟虧損時,波克夏這個也有大量投資股市的公司,沒有道理是例外。

日後投資人在觀看波克夏的每季盈餘時,勢必會暴露在股市起伏帶來的波動之中。

每一年給股東的信,第一頁就會列出波克夏過去每一個單一年度每股市價(Market value)與每股淨值(Book value)的變化。

巴菲特說,以後不會再列出Book value,因為用它來衡量波克夏的表現已經失去它的意義。

有幾個理由。

第一個在於波克夏已經逐漸從投資股票為主的公司,轉為運作實際公司營運來賺錢的公司。(這個事情我在波克夏的雙重本質這篇文章有說明與解釋。)

第二,波克夏營運的公司,會計準則要求以遠低於這些公司目前價值的Book value納入計算。這個誤差近年日漸擴大。

第三,波克夏預計日後會買進自家公司股票。這些買進會造成每股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上升,但淨值(Book value)降低。

以上三個因素會造成Book value逐漸無法衡量波克夏真正的經濟表現。

日後,波克夏的財務表現將注重每股市價。每股市價在短時間內會有較大的波動,但長期下來,會反應公司的實際表現。

巴菲特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Berkshire’s stock price will provide the best measure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這個觀點,就是投資的基本態度。

投資,去參與股市,是相信這支股票會反應一家公司的營運與獲利成長。

譬如我們買進並持有0050,就是相信台灣這50家大公司會持續的成長與帶來獲利,最後反應的股價的增值上。
(或是做全球任何地區股市的指數化投資,都是這樣的道理)

我們投資股市,獲利來自公司。

而不是說,我們投資股市,獲利來自”操作”。

譬如看些指標,買賣0050。

這是自以為不論實體公司表現如何,自己都可以藉由”操作”獲利的心態。這是幾乎不可能達成的任務。

因為,就如巴菲特所說,股票市場長期下來,是反應這些公司在實體經濟的表現。

有些人投資股票,就只是在操作一張證券。

有些人投資股票,是想要參與公司的成長。

選後者,不要當前者。

股票不是賭場中花花綠綠的籌碼,讓賭徒用各種”策略”丟在牌桌上跟人一決勝負的東西。

股票代表的是一家公司的所有權。買股票,是成為公司的所有者。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巴菲特2019致股東信讀後感2(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比現金股息更重要的事

巴菲特2019致股東信讀後感3(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買保單來賺錢,還是買保單被賺錢?

巴菲特2019致股東信讀後感4(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成功的投資來自成功的經濟與國家

資產配置者眼中的肺炎疫情與股市大跌2—資產持有者vs.資產交易者(First Quarter of 2020 in the Eyes of An Asset Allocator)

巴菲特2020致股東信讀後感1(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保留盈餘的威力

巴菲特2018致股東信讀後感1(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成功股市投資的共通原則

巴菲特2017致股東信讀後感1(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巴菲特與避險基金的賭局

巴菲特2016致股東信讀後感1—小成長的大威力

巴菲特2015致股東信讀後感1(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波克夏的雙重本質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