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1---蕭條時的英雄,繁榮時的狗熊


Money of the Mind”的作者是James Grant。這是一本專門討論美國借貸歷史的書。作者不用什麼深奧的理論或圖表來說明,每一章,就是當時的企業家跟銀行家的故事,並引用當時的媒體評論,讓讀者充分體會當時與現在的不同情境,看到從南北戰爭以來的美國信用史演進。

第一章的標題是Gloomy Sewell,悲觀的Sewell,指的是美國的一位企業家,Sewell Lee Avery。他在1905到1936年間,是美國知名的石膏板製造商Gypsum的總裁。

可能是在經濟萎縮的1890年開始職業生涯的關係,Sewell對未來的景氣一直抱持悲觀的看法。在1928,他認為即將有財務衝擊,所以他要求公司保有充足現金。更在1929年九月,就是日後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認定大蕭條開始的那個月份,裁員2000人。

在大蕭條的年度,1930,31,32,33,Sewell掌管的Gypsum每一年都獲利。公司現金充足,而且沒有長期債務。這是少數幾家在大蕭條期間仍能獲利的美國公司。而且石膏板的主要需求者是建築業,這是一個景氣循環的行業。在衰退與蕭條中仍然維持公司的獲利,這是非常突出的成就。

這個傑出表現受到注意,當時的美國零售與百貨龍頭Montgomery, Ward&Co董事長,邀請Sewell來當總裁。(這個邀請有點半強迫,書中對這個故事有詳細的說明)。

Montgomery, Ward&Co剛好是Gypsum的相反,在20年代過度樂觀的擴張,讓這家零售業者陷入困境。1931當年營業損失900萬美金。股價從156跌到6塊。

Sewell開始進行改革,提升陳列的商品品質、商品目錄改版,引進新的管理人才。

1934年,營收回到200萬美金的獲利。1935則是900萬美金的獲利。Sewell被譽為芝加哥第一商人,

但Sewell仍然是Gloomy Sewell,他心中仍有恐懼。他一直在擔心下一個衰退。他從不借錢蓋新的分店,手上的現金大多買政府債。

結果在後續的景氣榮景中,開始落後對手。1946年,因為無法遞交貨品,退給客戶2.7億美金。當被問道為什麼不擴增時,Sewell說”過去每平方英尺3美金的建築成本會再回來,何以現在花每平方英尺14美金蓋新的店面呢?”

Sears則是在1952年借了2億美金,大舉擴張。今天,我們記得的是Sears百貨,而不是Montgomery, Ward&Co。

Montgomery, Ward&Co不良的營運績效,也引起股東行動。在後續的董事選舉中,Sewell敗陣,黯然離開。

當初請Sewell來擔任執行長的企業董事,他們看到1920年代的繁榮,造就了當時許多的”企業天才”,然後在後續大蕭條的考驗中一一落馬。大蕭條中的持續獲利,讓他們以為已經找到真正的天才,Sewell。

但實際上,Sewell就是要蕭條時才會表現良好。他在繁榮中因為過度保守,一樣中箭落馬,交出難看的經營績效。。

一直以為景氣會永遠好下去,跟一直以為下一個蕭條就在下個月、下年就會發生,都是以單一態度面對市場的方式。這個態度不會變,就像一個不會動的時鐘一樣,一天之內,總會對個兩次。

就跟股市內的許多”大師”一樣。有些人會一直樂觀的看多未來,認為就是要100%投資股市,來充份的參與日後的上漲。也有些人一直悲觀的看待後市,認為最好是持有現金。

大漲的年度,前者會是大師。大跌的年度,後者會是大師。這些人都將在這些時刻享受到他們人生的高點,績效可觀,被媒體追著採訪。

但你沒看到的是,在大跌的年代,前者會是狗熊。大漲的年代,後者也會變狗熊。他們會變成最錯誤的投資示範。

實際上,不管對或錯,他們的態度其實從來沒變,就是一只不會動的時鐘。只是能否貼合當時的市場狀況罷了。

聰明的投資人應該瞭解到,市場本來就是有漲有跌。短期內的漲跌是無法預期的。同時為兩者做好準備,才是健全之策。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2---百年前的銀行

Money of the Mind讀後感3---農地就是只有那麼多,只會漲不會跌

Stress Test讀後感1---當2008已成遙遠的回憶

“Getting by on $100,000 a Year”讀後感1—金字塔銷售的原型(Pyramid sales scheme)

“The Only Investment Guide You’ll Ever Need”讀後感1—如何玩遊戲vs.該不該玩遊戲

常見的投資謬思---靈活的多空操作(The Handicap of Long and Short)

1 comments:

綠角 提到...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