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高成本投資工具存退休金的嚴重後果--”多繳、少領、延後退”(The Adverse Effects of High-Cost Investments on Your Retirement)
2017一月20日,蘋果日報在一則標題為勞保費率9.5%-->18%的報導中討論了年金改革議題,文中有這麼一句:”多繳、少領、延後退”,是很貼切與精要的陳述。因為這剛好是用高成本投資工具來累積退休金的典型後果。
本文以數字進行驗証。
首先是”多繳”。
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模擬。一個人從25歲出社會開始工作,一直到60歲。他每月存下1萬,一年共12萬,來累積退休金。假設他的退休投資組合可以產生每年5%的報酬,那麼他的退休資產成長狀況會像下表:
(假設年初投入)
  
                                                                                                                                                                                                                                                                                                                                                                                                                                                                                                         
|     成長率5%     | ||
|     歲數     |     每年投入     |     年末價值     | 
|     25     |     120000     |     126000      | 
|     26     |     120000     |     258300      | 
|     27     |     120000     |     397215      | 
|     28     |     120000     |     543076      | 
|     29     |     120000     |     696230      | 
|     30     |     120000     |     857041      | 
|     31     |     120000     |     1025893      | 
|     32     |     120000     |     1203188      | 
|     33     |     120000     |     1389347      | 
|     34     |     120000     |     1584814      | 
|     35     |     120000     |     1790055      | 
|     36     |     120000     |     2005558      | 
|     37     |     120000     |     2231836      | 
|     38     |     120000     |     2469428      | 
|     39     |     120000     |     2718899      | 
|     40     |     120000     |     2980844      | 
|     41     |     120000     |     3255886      | 
|     42     |     120000     |     3544680      | 
|     43     |     120000     |     3847914      | 
|     44     |     120000     |     4166310      | 
|     45     |     120000     |     4500626      | 
|     46     |     120000     |     4851657      | 
|     47     |     120000     |     5220240      | 
|     48     |     120000     |     5607252      | 
|     49     |     120000     |     6013614      | 
|     50     |     120000     |     6440295      | 
|     51     |     120000     |     6888310      | 
|     52     |     120000     |     7358725      | 
|     53     |     120000     |     7852662      | 
|     54     |     120000     |     8371295      | 
|     55     |     120000     |     8915860      | 
|     56     |     120000     |     9487653      | 
|     57     |     120000     |     10088035      | 
|     58     |     120000     |     10718437      | 
|     59     |     120000     |     11380359      | 
|     60     |     120000     |     12075377      | 
從上表可以看到,這樣一路投資累積下來,可以達到12075377的終點價值。約是1200萬。
假如這個人使用的是高成本的投資工具(不管是主動或是被動工具),造成投資組合每年落後市場1.5%,報酬率從每年5%,下降為每年3.5%。那麼他的累積過程會變成下表:
(繳交更多的投資成本會帶來更高的報酬? 建議可以看一下諾貝爾獎得主親自為投資人講解的加減法複習。
有專家說”還是有高費用基金拿到好表現”?你覺得有醫師跟你說”還是有不注意飲食,身材過胖、血壓太高,血糖太高的人可以活很久啊。”有道理嗎?請見 看績效就不必看費用的荒謬理論
做事應注意通則。那是最可能遇到的狀況。)
|     成長率3.5%     | ||
|     歲數     |     每年投入     |     年末價值     | 
|     25     |     120000     |     124200      | 
|     26     |     120000     |     252747      | 
|     27     |     120000     |     385793      | 
|     28     |     120000     |     523496      | 
|     29     |     120000     |     666018      | 
|     30     |     120000     |     813529      | 
|     31     |     120000     |     966202      | 
|     32     |     120000     |     1124219      | 
|     33     |     120000     |     1287767      | 
|     34     |     120000     |     1457039      | 
|     35     |     120000     |     1632235      | 
|     36     |     120000     |     1813564      | 
|     37     |     120000     |     2001238      | 
|     38     |     120000     |     2195482      | 
|     39     |     120000     |     2396524      | 
|     40     |     120000     |     2604602      | 
|     41     |     120000     |     2819963      | 
|     42     |     120000     |     3042862      | 
|     43     |     120000     |     3273562      | 
|     44     |     120000     |     3512336      | 
|     45     |     120000     |     3759468      | 
|     46     |     120000     |     4015250      | 
|     47     |     120000     |     4279983      | 
|     48     |     120000     |     4553983      | 
|     49     |     120000     |     4837572      | 
|     50     |     120000     |     5131087      | 
|     51     |     120000     |     5434875      | 
|     52     |     120000     |     5749296      | 
|     53     |     120000     |     6074721      | 
|     54     |     120000     |     6411537      | 
|     55     |     120000     |     6760140      | 
|     56     |     120000     |     7120945      | 
|     57     |     120000     |     7494378      | 
|     58     |     120000     |     7880882      | 
|     59     |     120000     |     8280912      | 
|     60     |     120000     |     8694944      | 
這樣一來會只有869萬的終點價值,比起原先的1207萬,少了338萬。(三台百萬汽車的價值)
假如這位投資想在3.5%的低報酬狀況下,累積達到跟原先一樣的1207萬,他要怎麼辦呢?
他可以拉高投資金額,從原先的每年12萬,拉高成每年166600,那麼他也可以在60歲時,達到1207萬的累積金額。
|     成長率3.5%     | ||
|     歲數     |     每年投入     |     年末價值     | 
|     25     |     166600     |     172431      | 
|     26     |     166600     |     350897      | 
|     27     |     166600     |     535609      | 
|     28     |     166600     |     726787      | 
|     29     |     166600     |     924655      | 
|     30     |     166600     |     1129449      | 
|     31     |     166600     |     1341411      | 
|     32     |     166600     |     1560791      | 
|     33     |     166600     |     1787850      | 
|     34     |     166600     |     2022856      | 
|     35     |     166600     |     2266087      | 
|     36     |     166600     |     2517831      | 
|     37     |     166600     |     2778386      | 
|     38     |     166600     |     3048060      | 
|     39     |     166600     |     3327174      | 
|     40     |     166600     |     3616056      | 
|     41     |     166600     |     3915049      | 
|     42     |     166600     |     4224506      | 
|     43     |     166600     |     4544795      | 
|     44     |     166600     |     4876294      | 
|     45     |     166600     |     5219395      | 
|     46     |     166600     |     5574505      | 
|     47     |     166600     |     5942044      | 
|     48     |     166600     |     6322446      | 
|     49     |     166600     |     6716163      | 
|     50     |     166600     |     7123659      | 
|     51     |     166600     |     7545419      | 
|     52     |     166600     |     7981939      | 
|     53     |     166600     |     8433738      | 
|     54     |     166600     |     8901350      | 
|     55     |     166600     |     9385328      | 
|     56     |     166600     |     9886246      | 
|     57     |     166600     |     10404695      | 
|     58     |     166600     |     10941291      | 
|     59     |     166600     |     11496667      | 
|     60     |     166600     |     12071481      | 
這就是”多繳”,你要存下更多的錢,才能達到一樣的財富目標。
每年存120000,跟每年存166600的差別在那裡?
差就差在,前一位投資人,他在25歲到60歲工作的當下,每年手上可以花的錢,會多46600。這四萬多,可以讓他出國旅遊,或更早還完房貸,或讓小孩和家人有更好的物質享受。
換句話說,多繳代表犧牲當下的生活水準,來換取日後相同的投資成果。
再來,”延後退”。
那位用高成本投資工具的投資人,有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不改變投資金額,但延後退休年紀。要延後多少呢?
|     成長率3.5%     | ||
|     歲數     |     每年投入     |     年末價值     | 
|     25     |     120000     |     124200      | 
|     26     |     120000     |     252747      | 
|     27     |     120000     |     385793      | 
|     28     |     120000     |     523496      | 
|     29     |     120000     |     666018      | 
|     30     |     120000     |     813529      | 
|     31     |     120000     |     966202      | 
|     32     |     120000     |     1124219      | 
|     33     |     120000     |     1287767      | 
|     34     |     120000     |     1457039      | 
|     35     |     120000     |     1632235      | 
|     36     |     120000     |     1813564      | 
|     37     |     120000     |     2001238      | 
|     38     |     120000     |     2195482      | 
|     39     |     120000     |     2396524      | 
|     40     |     120000     |     2604602      | 
|     41     |     120000     |     2819963      | 
|     42     |     120000     |     3042862      | 
|     43     |     120000     |     3273562      | 
|     44     |     120000     |     3512336      | 
|     45     |     120000     |     3759468      | 
|     46     |     120000     |     4015250      | 
|     47     |     120000     |     4279983      | 
|     48     |     120000     |     4553983      | 
|     49     |     120000     |     4837572      | 
|     50     |     120000     |     5131087      | 
|     51     |     120000     |     5434875      | 
|     52     |     120000     |     5749296      | 
|     53     |     120000     |     6074721      | 
|     54     |     120000     |     6411537      | 
|     55     |     120000     |     6760140      | 
|     56     |     120000     |     7120945      | 
|     57     |     120000     |     7494378      | 
|     58     |     120000     |     7880882      | 
|     59     |     120000     |     8280912      | 
|     60     |     120000     |     8694944      | 
|     61     |     120000     |     9123467      | 
|     62     |     120000     |     9566989      | 
|     63     |     120000     |     10026033      | 
|     64     |     120000     |     10501144      | 
|     65     |     120000     |     10992885      | 
|     66     |     120000     |     11501836      | 
|     67     |     120000     |     12028600      | 
從上表可以看到,他要延後到67歲退休,就可以累積到1200萬。
當使用低成本投資工具的人,在60歲就退休時,使用高成本投資工具的人還要每天上班,一直上到67歲。足足多了七年。
人生有幾個七年?
或者這麼說好了,退休生活有幾個七年?
假如一個人60歲退休,活到81歲,七年就是退休生活的三分之一。
當使用低成本投資工具的人,有21年的自在時光可以享受。高成本投資人只剩14年。
這就是”延後退”。
最後一個”少領”。
假設這個人存了1200萬的退休金,他希望每年光靠投資組合的孳息來支應退休生活費。假設投資組合有3%的配息率,那麼每年他會有36萬可以使用,平均每個月3萬。
(全部靠配息來支應退休生活費不是很好的做法。對於大多投資人來說,通常這代表要做高股息或是高收益債投資。同時使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做生活費,會是比較好的方式。以為配息是現金流的唯一來源,是錯誤觀念。資本利得當然也可以是現金流的來源。為了解說方便,所以這裡才用全部以配息做為生活費來源的模式。)
假如這個人有1200萬的退休金,但使用高成本投資工具,每年少了1%的配息。那麼他可以用的生活費剩2%,也就是每年24萬,每月2萬。
每月2萬的生活費,比起每月3萬的生活費,足足少了三分之一。這會帶來明顯較差的退休生活品質。
這就可以看到,用高成本投資工具來累積退休金的三大問題,”多繳、少領、延後退”。
而且最可怕的是,這種損失會以機會成本損失的方式表現出來,讓人渾然不覺。
譬如有個25歲的年輕人,每月拿一萬出來累積退休金,工作到60歲,因為高成本投資,每年只有3.5%的報酬,所以只存到869萬的終點價值。
他也就拿這800多萬退休了,然後退休後還繼續用高成本投資工具,每年生活費只有2%,一年只有17萬的生活費。過著只能維持基本開支的生活。
他可能覺得說,沒關係啊,我還是退休了。他完全不知道,假如自己當初使用低成本投資工具,更完整取得市場報酬,他到60歲會有1200萬的退休金,他退休後,每月會有3萬多可以用。
這根本是虧大了還不自知。
而這正是很多目前使用高成本投資工具累積退休金的朋友的問題。
他很可能覺得說,這也還好啦,慢慢投資,一年年過去,資產還是有累積起來。
他完全不知道,假如是另一種做法,低成本的做法,他的資產早就多很多很多了。
當全國不少軍公教人員都為”多繳、少領、延後退””而不滿時,台灣很多投資朋友卻對自己因為使用高成本投資工具而註定造成的”多繳、少領、延後退””,渾然不覺,沒有絲毫怨懟呢!
不要再拿錢貢獻給高費用資產管理業者了。
自己賺的錢,應用在自己的人生。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累積退休資產你最不該使用的投資工具(Avoid Active Mutual Funds with High Expense Ratios like the Plague)
FIRE早退休族,你還在用4%提領率嗎?(4% Withdrawal Rate is Dangerous for Early Retirement)
“好享退”方案基金初步分析---高費用讓你”很難退”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投資組合與績效分析---主動操作的不良後果(Public Employee Pension Plans in Taiwan)
退休金要靠誰?(Where is Your Retirement Income?)
Straight Talk on Investing讀後感3---多1%的投資成本,要延後幾年退休?
長期使用高成本基金投資的悲慘後果—小明與小明Beta的故事(Small Difference of Costs, Hugh Gap in Assets)
“How to Think About Money”讀後感2---壽命延長、更難退休
年金改革該採用指數化投資---自行投資的必要
退休金確定給付制與確定提撥制(Defined-Benefit Plan and Defined-Contribution Plan Explained)
國民基金、貴族基金,傻傻分不清? (Camouflage for Expensive Funds)
Labels: 退休制度與計畫



8 comments:
人人都在在意政府的退休政策。
但對自己付出高成本的佣金不自覺。
本末倒置。
Jackson
的確是這樣啊~
嗯...高成本的投資工具...投資型保單、銀行銷售的基金都算嗎?
我一直覺得很困擾...到底我投入的這些錢,能不能幫助我獲得舒適的退休生活?
看到那一次次被保險公司跟銀行扣走的手續費...實在很礙眼
但又覺得那些基金棄之可惜...(頭好痛)
最近看了一下勞保的老年給付的精算報告,
看完了才會發現,
過去繳費與給付的設計上造成繳少領多,
就算是投資報酬率再高也難以彌補。
報酬率就算有追上指數報酬,
帶來的收益也是杯水車薪。
資料來源:
http://www.bli.gov.tw/sub.aspx?a=fH%2BmkR3F6zQ%3D
104年勞保基金累積餘額為6000億元
保費收入約3200億元、投資收入約240億元(約4%)
勞保給付約2800億元。
到115年,在保費14.5%的情況下,
餘額約為1兆2600億,
保費收入約為5000億,投資收入約487億(3.86%)
保費支出約為5830億。
短短11年保費支出就預期會因為退休人口而增加3000多億支出,
即使保費費率提高到14.5%,
預期115年就開始入不敷出了。
謝謝林先生費心的分享
相當詳細
Nancy
高成本投資工具只是幫別人取得舒適的退休生活罷了~
這就是為什麼, 每年這個時候(領年終獎金的時候), 金融業者都領比一般的行業更多的年終, 因為大家都去銀行買入高成本的基金, 或是透過保險公司買入投資型保單或儲蓄險, 大家縮衣節食存下來的錢,不在自己的口袋, 而是變成別人的年終獎金!
指數迷狠客
這真是太諷刺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