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Ibbotson SBBI Classic Yearbook 讀後感1—SBBI的起源


SBBI是Stock, Bonds, Bills和Inflation四個字的縮寫。分別代表股市、債券、現金(小於1年期的固定收益工具)、與通膨。

這本書的起源是耶魯大學教授Roger Ibbotson在1977年時與Rex Sinquefield合作整理了美國各主要資產類別,從1926年以來的報酬。

這是金融界第一次出現有系統且詳實的多資產類別長期報酬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讓個別資產類別的風險與報酬特性浮出水面,對於各資產類別間的相關性研究也大有助益。從70年代開始發展的資產配置理論,從這些資料得到立足的基礎。

這件事是財經史上的重大事件。美國的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這家公司的網頁,有篇文章以時間軸的方式,依序陳述財經學界重大成就。SBBI的出現,就畫在上面。(如下圖紅框)



後來Ibbotson先生成立了Ibbotson Associates這家專門提供金融資訊的公司。每年更新並發行一次當年度的Yearbook。統計從1926開始的資料。所以假如你看到2013 Yearbook,裡面就有1926到2012的資料。

美國晨星在2006年併購Ibbotson Associates。所以目前這本書的刊印與發行,都由Morningstar負責。

我最早知道這本書在是閱讀美國的財經書籍時,有時候就會看到引用的是SBBI的資料。從它被引用的狀況來看,是一個非常權威且可靠的資料源。

近幾個月,在準備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時,我又想到了SBBI。

因為,查詢過去金融歷史資料時,假如依靠大眾理財書籍與研究報告。最可能遇到的狀況是,這本書是2001年發行的,它就只講到2000為止的歷史。或是這篇報告只講80與90年代。可能這篇文章是引用S&P指數,另一篇報告是引用MSCI指數的資料。你會看到片段與不易併排比較的資料。

這在整理長期的報酬率資料時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一本SBBI,有著近90年的完整歷史資料。而且是用同樣的方法整理出來,連貫的長期資料。讓人看到這些歷史中,到底蘊藏了怎樣的故事與教訓。

於是,我到圖書館翻了一下過去的Yearbook,看看到底是否值得參考。

核心資料,由七個Basic series組成。分別是美國大型股、美國小型股、美國長期公債、美國中期公債、美國短期公債(就是Bills)、美國長期公司債與通膨。

這些資料全都在書最後的附錄中。它不是提供每一個單一年度的資料而已。它用Matrix的方式呈現(如下圖,取材自晨星網頁),讀者可以很快的查到某年到某年的報酬。譬如從1957到1992,看表就查得到了。很方便。

(這本書的附錄跟一般書籍的附錄很不一樣。SBBI的附錄是主角,內容全都是大量報酬資料。附錄占全書近三分之一的厚度。前面各章,則是解說這些資料是如何搜集與計算,有什麼意義。買這本書,很大的意義是買它附錄中的資料。)


不只是總報酬而已,包括美國大型股與美國長期與中期公債,來自配息的報酬率多少,來自資本增值的報酬率多少,也都有呈現。

也不只是年度報酬資料,所有七個Basic series都有從1926年一月,到書籍出刊前一年12月的每一個月報酬資料。

由這七個Basic series,再算出十個Derived series。其中包括四個風險溢酬資料。由股票與債券報酬差異,算出股市風險溢酬。由大型股與小型股的報酬,算出小型股溢酬。由長期債與短期債報酬,算出利率風險溢酬。由公債與公司債的報酬差異,算出信用風險溢酬

這些風險溢酬就組成了財金界的Building block Methodology這種報酬估算法。論點在於,某種資產類別的報酬,就來自於它帶給投資人的風險。

譬如股市預期報酬,就是實質利率+通膨預期+股市風險溢酬。公司債比公債多出的風險就是信用風險,所以它會多帶一個信用風險溢酬。

這個觀念就是在研究這些歷史報酬資料時形成的。

書中不是只有資料的呈現。它還有詳細講解,是怎樣算出來的,並說明這些歷史數據的意義。

翻了SBBI之後,當下真是愛不釋手。任何想深入瞭解財經歷史的投資人,一定會覺得這本書是一個資料寶庫。對於新課程的準備也大有助益,所以就上網訂購。一週後就拿到書了。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3 Ibbotson SBBI Classic Yearbook 讀後感2—金融知識與歷史資料

Global Evidence on the Equity Risk Premium讀後感

Stocks for the Long Run讀後感

台股的長期觀點(TAIEX for the Long Run)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

灰色的事實

9 comments:

Espresso 提到...

不知道綠角老師在看完書後,對資產配置的建議個股,是否有改變呢? 非常期待下一個分享

綠角 提到...

沒什麼改變耶
而且我不買個股
都是用廣泛型的標的

hoamon 提到...

是依讀者水準出書。

匿名 提到...

這書近兩百鎂,不便宜
可否請問是哪個圖書館?,我搜索了一些重點圖書館,都無館藏,謝謝

綠角 提到...

這本書其實不是一般投資大眾會看的書
定位差很多
之後再寫文章談~

綠角 提到...

有財經系所的大學圖書館才有機會有這本書

綠角 提到...

美國講一些怪力亂神投資法的書也不少
很慶幸自己在投資初期就發展出辨識這些書籍的能力

Unknown 提到...

自從接觸綠角大的網站以及書籍之後,
按照您的方法投資也接近兩年,
剛好碰到美國(以及全球)經濟轉好,
目前報酬還不錯。

最近也按照綠角您的閱讀足跡,
開始閱讀 William Bernstein 的書籍。
一開始先讀了 Investor for Adults 系列的 mini books,
現在正在讀 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

其中關於 correlation 的地方讓我開始思考,
選擇 portfolio 標的的目標,在於找尋 correlation 不大的標的,以求分散風險。小弟按照綠角大您的配置,債券部分長期買入 ITE / TIP / BWX / WIP。

其中, ITE vs. BWX 長期表現互相貼近,
雖未經過精準計算,但似乎 correlation 滿一致的,
加上 firstrade 這兩支 ETF 並非 commission free ETF
如此配置似乎就分散風險方面意義不大。
不知道綠角大您看法如何?

連帶一提,William Bernstein 書中提到使用
TIPS ladder 作為 30 年後退休時花用,
以抗通膨特性保全30 年後的購買能力,
但就我理解,購買 TIP ETF 絲乎沒有這等功效?
故按照綠角大您的配置(也是我的配置方式)
雖然可分散部分風險(TIP vs. IVV / VGK 等明顯 correlation 較小),但沒有抗通膨的效果,是嗎?

在作者各書中,利用 Stock 資產增長來達到抗通膨
似乎是沒辦法的中等策略,
畢竟國外投資人似乎沒有辦法有效購買建構 TIPS ladder?
還望綠角大提供您的見解,謝謝。

綠角 提到...

即使透過美國券商
直接買進TIPS仍有點困難
所以用ETF等工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