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rtune Sellers讀後感2---經濟與市場預測


作者接下來轉到經濟與金融市場預測。

很有趣的是,經濟學家與氣象學家大概是兩個最密集從事預測的專門行業。你有看過經濟學家不對未來表示看法的嗎?似乎不提出一些對未來的預測,他們就算不上是在做這行。但你有看過物理學家或化學家對未來提出預測嗎?

這兩個學門的專家似乎很想從預測中證明自己的價值。

作者在書中分析了經濟預測的特性:

1.抓不到轉折點(也就是經濟由好變壞,或是由壞變好的時點無法預測。)

2.沒有某特定經濟學派的準確度比較高

3.與學歷無關(所以倘若看到非經濟本科的人預測比經濟學教授還準,請不必訝異)

4.與模型的複雜程度無關(用超級電腦做經濟算命,不會比在家用電腦上用簡單模式進行預測還要準)

5.整體準確度與單純用猜的相同

6.沒有預測者有持續的準確性

7.準確度在30年來沒有進步

經濟系統難以預測的原因在於它是一個複雜系統(不是混沌,作者在書中有解釋)。

複雜系統由成千上萬的組成分子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它是一個動態系統,會不停的改變,適應新的規則與狀態。

經濟的最小組成分子就是個人。我們有共識這是一個非全然理性的動物。

以宏觀經濟來看,天災、戰爭、恐怖攻擊、金融危機,這些又是難以預測的因子。

與天氣系統中的熱交換不同,沒有天然定理規範人的行為或影響宏觀經濟的因子發生。

經濟這個複雜系統中,又有無數的正向與反向迴饋。譬如,公司營業規模增大,可以有經濟規模,節約成本,更有競爭優勢。這會讓大者愈大,是正向迴饋。但公司變大,人事會更官僚,經理階層可能會失去危機意識,變得怠惰。這是負向迴饋。所以你就很難猜測,到底公司變大是會讓公司持續茁壯,還是種下自身毀滅的種子。

整體經濟也是如此。單一因子變動,可能同時牽動正向與負向迴圈,在不知道何者力道較強時,根本無法預測最終結果。

複雜系統有時會出現反覆模式,但不代表它可以據此預測。譬如經濟盛衰的交替,有人把它叫做Cycles。好了一陣子就會變不好,壞一陣子後就會轉好。所以很多人宣稱,”經濟循環就是一個迴圈,掌握了經濟脈動,賺錢好容易。”

天啊,原來在市場賺不到錢都是我們太笨了。為什麼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好--壞--好--壞”的Cycles,就是抓不住?

作者寫道,”Complex systems have no fixed cycles.”把一些反複出現的東西直接當成Cycles,是錯誤理解的第一步。內裡複雜的東西,可以有簡單的表現。但簡單的理解方式,會讓人誤會它的根本運作模式。

作者在書中編了個很有參考性的表,列出從1969到1991,經濟高點到低點的間隔時間。間隔時間完全沒有規律,可以打破所謂Business cycles的論調。

書中談論經濟預測這章的標題是”The Dismal Scientists”。自從1798年Thomas Malthus提出人口成長必將無法延續的悲觀論點後,經濟學家就背負了此一沉重稱號。

但很有趣的是,近代許多經濟學家(與業餘經濟學家),仍努力的實踐Dismal的使命。他們出版各式預言經濟崩塌、泡沫破滅的大眾書籍。這些書,作者把它們叫做”Economic doom books”。

作者還找到這些書的寫作公式。

首先,書中會提到我們將為我們過度的生活方式付出代價。譬如,使用石化能源,以後就會有能源短缺。美國人再繼續借錢過活,以後就會改入希臘籍等等…

然後,這類書籍的作者就會引用歷史明證,說明經濟都是會循環的,如此榮景必將無法持續。

最後,作者進行比對。將目前的狀況與過去發生衰退前的情形相比,讓讀者赫然發現,果真有許多類似之處,於是最後就相信這些書的標題。

譬如,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94、The Coming Economic Earthquake、The Downfall of Capitalism、Financial Armageddon等等。

真是相當有意思的觀察。下次再看到這樣的書時,讀者朋友可以拿起來翻一下,看是否又是一本符合公式寫作的經濟毀滅預言書。

與遊戲經典Doom II不同,這些Doom Books從未成為經濟學經典,它們的預測錯誤倒是會成為絕佳的經濟難以預測的範例。


既然經濟與股市的未來如此難預測,為何還有那麼多專家持續的在進行預測呢?

答案恐怕在需求端。因為我們投資人對於預測,有無止盡的需求。

而我們需要預測的根本原因在於,倘若預測對了,我們就可以賺錢獲利,或是躲避虧損。

對於財富的熱愛,才是投資人不斷索取預測的主因。

就如原文書名”The Fortune Seller”所指,這些未來學專家,其實是Seller,販售者。他們藉由販售對未來的預測來得利。而依循這些預測,恐怕是無利可圖。

對於科學的信心、對於人定勝天的堅持,常讓人們以為在各個領域中,必定存有某種方法可以正確的預測未來。

但證據明顯,目前我們仍沒有可靠的方法可以預測經濟與市場走向。依賴這些大多將被證實無用的預測,我們投資人是以自己的資金做為賭注,親身承受預測錯誤的後果。

而當投資人承受損失之後,我們會發現,那些錯誤預測的專家,仍在電視節目中不斷發表對未來的看法呢。

這些未來學者,總是用一種決定論的語調,因為xxx,所以會ooo的說法,講得頭頭是道。許多熱愛理性分析的投資人,也會被這些論調所吸引。但他們卻不知,在經濟、氣象這些領域,決定論早已是過時與錯誤的應用。

面對大眾,能慨慨而談、引經據典分析未來的”專家”,總是比雙手一攤,承認未來難以預測的專家要討喜得多。

但身為投資人的我們,必需知道,何者比較接近事實。

對於金錢的想望,不應蒙蔽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在無法預測的領域,不停追尋正確的預言家,終是徒勞無功之舉。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Fortune Sellers讀後感1---預測的緣由

“掌握市場週期”(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讀後感1---把握對自己有利的機會

Thinking, Fast and Slow讀後感4---專家直覺

GDP能否預測股市表現(Does GDP Predict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無用又無聊的預測(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資產配置者的沉默(The Silence of Asset Allocator)

志向遠大(Investing Dreams without Limits)

適時進出的行與不行

3 comments:

ccw 提到...

有感而發
巴非特也不認為總體經濟能夠預測。但他看公司財報投資,也是一種預測--認為財報佳者得以持續。
所以投資都得預測,重點在於預測的有效與否。指數投資也是預測,希望標的長期看漲。

不投資也是預測--若通膨則會賠錢!

philo 提到...

感謝綠角大介紹好書,我已經去找二手書了。

我可能有些離題了,不過對下面這段話我有些不同的想法:

似乎不提出一些對未來的預測,他們就算不上是在做這行。但你有看過物理學家或化學家對未來提出預測嗎?

根據我對證偽理論的理解,如何區分科學與偽科學的方法就在於提出有可能被證明是不正確的預測。所以物理與化學本實上無時無刻都在對未來提出預測。就像是綠角大之前提過的,在建立模型時,只能用一半的數據建立,另一半的數據就是用來測試,因為只有沒用來建立模型的資料才可能測試失敗。

所以說,經濟學提出預測是這門學問變成科學化學問的必經之路。不過,就像文中寫的,看來一個可信的模型還不可得。

綠角 提到...

謝謝各位讀者朋友的分享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