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遠大(Investing Dreams without Limits)

在投資討論區,三不五時就可以看到有些人分享,他的投資目標是每年50%的報酬率,或是每月10%的報酬。這些人,在投資方面,立下”偉大”的目標。

有多偉大呢?我們看一下投資人心中的偉人,巴菲特先生的成就。這位全球投資紀錄保持人的成就,是二十幾年的期間,年化18%的報酬率。這樣的成績,讓他坐在全球投資人排行的頂端。

但這些有著偉大目標的投資人,居然想要拿到兩倍以上的成績。這個目標,就好像要不僅要打破世界100米紀錄保持人九秒多的成績,他還要快兩倍,四到五秒間就要跑完全程。就像不僅要打破NBA單場單人進球最多紀錄,還要多兩倍以上,單場獨得兩百分。

簡單的說,只要你能比100公尺世界紀錄快上0.01秒,比張伯倫的單場紀錄多得一分,就可以功成名就了。這些投資人很”大方”的訂下股神兩倍以上的績效做為目標。我不知道他的自信從何而來。

再來,股票市場是一個有上限的地方。有上限就是說,投資人能拿到的報酬不是像太空火箭,可以直飛出大氣層外,而比較像是一棵再高也不可能比天高的樹。怎麼說呢?

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後,開始有比較快速的經濟成長。近兩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新生兒般快速成長的開發中國家,能以每年10%的速度,比較成熟的已開發國家,能以每年3-5%的速度成長,便已是極限了。

難道開發中國家能以每年50%的速度,已開發國家能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長嗎?這恐怕不是人力所及之事。(至少以現在的經濟制度,這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經濟規模頂多就是以個位數的百分比在成長。經濟成長是什麼意思?它意謂著今年產出的服務和產品,比前一年多出這幾個百分比。這就是經濟成長。

假如集合全體人類的努力,就只能讓經濟規模以個位數成長,難道,人類的財富,可以用20%、30%還是50%的速度成長嗎?譬如某年某國生產的貨品與服務比前一年度多5%,但是這年比前一年多印了50%的鈔票在市面流通。請問大家的財富會是增長5%還是50%?通貨膨脹等於財富增長嗎?

會訂下每年數十趴為投資目標的人,恐怕以為會漲跌的數字,就是無限賺錢的機會。

這種以每年數十趴報酬為目標的人,把其他人當笨蛋。

在股市進進出出就可以每年賺幾十趴?假如這是可以辦到的事,那麼不會有國家有財政問題。健保入不敷出?

簡單。政府就聘幾位股市高手,把健保單年5000億收入交給他們,請他們明年交回6000億。那不就OK了嗎?

股票是你去研究,找高手去研究,集中資源去研究就可以拿到幾十趴報酬的地方嗎?

不可能。

握有龐大資源的國家機器,都不會去做了,單一投資人,居然會覺得自己辦得到?

(還好世界各國,在政治方面瘋狂的領導人不少,但還沒有聽過那個領導人會病到以為在股市進出就可以賺進國家財源。看來後者是一種更為嚴重的病態。也還好有這種病態的人,往往只對投資有興趣,對政治沒興趣。)

在股市進進出出就可以每年賺幾十趴?

那麼這些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老闆和員工,每天汲汲營營,想著那往往不到10%的毛利率,他們這些真實付出勞力心力,創造出人類生活所需的每一樣東西的人,都是笨蛋嗎?

想在股市賺個幾十趴的人,把其它人都當成賺小錢的蠢材,自己才是最行的人。到底,誰才是蠢材?

當對以上三點全都無知,投資人才會訂下單年幾十趴的偉大目標。我們看一下這是怎樣的投資人?

這樣的投資人,不知道身處在怎樣的世界。就像一個從未上場跑過一百公尺的小學生,不知道百米紀錄是九秒多,所以他說”我要跑五秒”。

這樣的投資人,看不到經濟成長與股市報酬的關係。他的財富觀只停留在虛幻的數字漲跌。這樣得來的錢財,必然也無法久留。

這樣的投資人,以為只要研究股票就可以賺取報酬,其它所有付出真實勞力的人都遠不如他。上天自有公道,到最終,前者幾乎都會落得遠不如真正踏實努力的人的下場。(這個公道,不是需要祈求的信仰。它是落實在機率法則和數學上的必然。)

一個投資人的程度,看他訂下多高的報酬率目標就可略知一二。通常財務智商與報酬率目標成反比。兩者乘積固定約為1000。訂下每年50%目標的人,通常已經是無法自理財務的重度財經智障了。而他,常以為自己是愛因斯坦,就要創造史上未見的投資成就。

俗語說,人因夢想而偉大。但投資時,人因夢想而可笑。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用功的人(Fruitless Efforts)

投資,不該是生活的重心(What You Should Focus On)

你是否在執行一個沒有基礎的投資計畫呢?(Investment Plan with No Foundation)

Other People’s Money讀後感1---交易就可以賺錢的迷思

聰明的可能(The Desire for Impossibility)

可預測與不可預測(The Predictable and the Unpredictable)

有限與無限(Unlimited Thinking)

指數化投資要選對市場?(Indexing in the Right Market?)

武松巴菲特

“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讀後感2---最佳化vs最大化

13 comments:

artyx 提到...

一般而言,很少有政客會以股市來幫政府賺錢的。更多的是以政策操控股市行情,行官商勾結之事謀取私利,台灣這樣的例子很多。

JP 提到...

我想這跟媒體的過度渲染也有關係吧!
經歷過去年的股市大反彈後投資人嚐到甜頭
所以大家又都忘記教訓了....
自從成為綠角的格友後
我也不再研究各股了

對於之前看到財經新聞或報章雜誌上一堆股市消息
就覺得可以抓到投資時機或飆股的自己感到不可思議
體能可以經由鍛鍊提升 投資觀念可以透過閱讀增長
但投資利潤可能藉由相關資訊不斷增加嗎??
就算可能也必須是大家都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正確"消息吧
而不是靠看看報紙讀讀雜誌或財經新聞來的!

匿名 提到...

您的這篇文章真是令我會心一笑:)

匿名 提到...

可否請問您對關於寶富多元策略期信基金的看法,它到底是投資經理人所選擇的期貨呢?還是有連結到其他期貨指數呢?實在看不懂它的公開說明書......感恩

匿名 提到...

我想這跟媒體的過度渲染也有關係吧!
-----------------------------
我也覺得如此~~~
許多雜誌都刊出一些"神話故事"
像:司機變大戶/期權天王..之類的
標榜"20萬變100億"
讓人誤以為金融市場是撈錢的天堂...

匿名 提到...

我覺得一年幾十%是有機會的,只是比例的問題,進一步來說,長期(十年以上)以來幾十%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一家公司起飛,往往都有幾十%的成長,不過這現象會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達到上限,無法再跟從前一樣

基金在初期資本不大的時候,可能可以在一年內賺進幾十%,可是資本愈來愈大的時候,這件事情愈來愈困難

彼得‧林奇(Peter Lynch)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他只有為了公司家族作投資的時候,他的表現達23%一年,同時期指標只有11~12%。後然該私人基金變成開放式基金,他的表現就只能勉強貼著指標。因為他從少數標的開市被迫追求更多標的,原因是基金的操作有所限制,當資本額太大的時候操作不靈活

所以一年賺進幾十%有可能,不過投資人必須慧眼識英雄,找到正要起飛的公司或者很好的經理人,而且這些都算少數,還有另外一點,就是大多壽命不長,沒多久表現就會開始持平了

所以要投資這種可能一年賺進幾十%的投資標的的時候,請先自問:我確定嗎?

Cu 提到...

我要跑五秒...

我要打十個XD

YIFEN CHUNG 提到...

老實一點的財經雜誌真的不太多,,,

綠角 提到...

謝謝Artyx的分享
當年在郭部長宣布課徵證交所得稅之前
就有法人先知道消息 出脫持股
或許就是一個例子

謝謝JP的分享
看到有投資朋友
逃脫自行選股的遊戲
感覺真好

很多人都提到媒體
媒體著重的是新聞性 故事性
因為這樣才能吸引目光
但假如讀者就是喜歡看這些
刺激興奮 不用動大腦的報導
那又要怪誰呢?

媒體有力量
只因為你去看它

Todd 提到...

說的好,投資越久,越是謙遜才是。

小龐 提到...

真的好有趣讓政府招聘一堆股市操盤手~哈哈,我還是想問綠大,市面那些技術分析判斷主力是否進場跟假出貨吃貨..等等,那些結論出來算是特案例還是真有這回事

綠角 提到...

小龐
這你可能就要問問這些技術分析大師了

CuO3 提到...

快笑死了 感謝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