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歷年報酬率的真相(The Impact of Trading Costs and Taxes on Taiwan Stock Market Returns)

近來由於證券交易所得稅的問題,各方表達贊成或反對的立場。其中券商公會在四月18號的新聞稿中,有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表格。

這個表格的標題叫做”由總市值的增減,推估證券交易所得”。

在這個表格中,券商公會統計了,從民國91到100年,這十年間,每一年的台股市值增減。市值增,表整體投資人賺錢。市值減,表整體投資人賠錢。然後再計入手續費與證交稅,最後推出整體台股投資人在該年的損益金額。

譬如民國93年。該年的市值增長是1067億,是個正數。但該年有841億的證交稅與527億的交易手續費。在扣除這些交易成本後,變成301億的虧損。也就是賺的錢拿來繳稅和手續費,都還不夠。

譬如民國99年。該年的市值增長是6352億。在扣除該年1046億的證交稅與640億的手續費後,獲利剩下4666億。稅與交易成本,吃掉26.5%的獲利。

這真是個難得且有趣的表。證實了一件事,一個明明擺在眼前,許多投資人卻沒看到的事實,那就是在金融市場,你付出愈多,所得愈少

投資人應該留意的是,這整體報酬率,會有多少人來跟你搶。政府要搶,券商等金融業者也要搶。這個表格中還沒有計入台股基金的內扣總開銷等成本。再計入這些投資成本,投資人的獲利恐怕是更為難看。

這個表也帶出了幾點省思。

像民國93年,證交稅和交易手續費,讓整體投資人從賺變成虧。這是整體觀。在整體是虧錢的狀態下,大多投資人一定是虧錢的。(總不可能整體虧錢但大多投資人是賺錢的吧)

那一種投資人會最接近這個狀況?也就是在付出841億的證交稅與527億的手續費後,讓報酬從正變成負的狀況。

會是試圖以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獲取類似大盤的報酬,買進就持有不動的投資人?

還是以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或是總經分析等各種繁複的選股與進出市場技巧,頻繁的買進與賣出的投資人?

841億的稅與527億的費用,會是買進並持有的投資人付出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些錢,大多是醉心於交易,選股等各種進出市場方法的投資人所付出的。

當以低成本獲取市場報酬的投資人,還可以保有成果時。這些過度交易的投資人,繳稅給政府、讓券商賺錢,自己卻把正號的市場報酬弄成了負號。

簡言之,這些付出高額成本的人,他們就是市場中的輸家。

但他們通常不這麼認為。他們講一些看起來相當精巧繁複的選股策略與交易方法,以為自己會成為市場中的贏家。

但市場的通用法則是,你付出的成本愈少,你就可以賺愈多或虧愈少。就那麼簡單。用注重成本這一個簡單的策略,就可以打死無數的策略高手。

想想看,假如整體投資人,在民國93年,全部都開始留意起交易費用、降低買賣的次數。把高達841億的稅與527億的費用壓下來,譬如減半好了。那麼整體投資人將由賠轉賺。

想想看,假如整體投資人在民國93年,都學會某種技術分析或交易策略,並據此進出股市。他們能轉虧為盈嗎?可以嗎?未必吧。

假如某種交易策略可以幫一個投資人增進報酬率,但整體投資人拿來用卻無法增進報酬,你覺得合理嗎?

但節約投資成本可以幫一個投資人增進報酬率,也可以幫整體投資人增進報酬率。這才是真正的贏家策略。

一個好建議,不需要複雜。

以指數化投資工具,用低成本的方式獲取市場報酬,這一個簡單的做法,就可以讓你贏過許許多多看似精明繁複的策略。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台股投資人,你知道自己已經交了上兆的稅金與投資成本嗎?(Trillion Dollars of Taxes and Fund Expenses)

股市很難做?(A Market So Difficult to Navigate)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如何查詢基金的總開銷數字(How to Find the Expense Ratio of Mutual Funds)

換基金為自己加薪

手續費與佣金只是總成本之一(Fees and Commissions Are Only Part of Total Costs)

13 comments:

大可財經週報 提到...

的確是個有趣的統計資料,

我身邊也不乏醉心於頻繁交易試圖獲取超額報酬的投資人,我只能說每個賭徒都有他們的藉口。

我曾經試圖解釋過,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有會回報的,但是在他們的世界裡,邏輯總是不一樣,藉口總是特別多。

也許要等到他們覺醒的那一天,才能夠體會吧。遺憾的是,通常那一天的到來也意味著家破人亡的慘劇。

Collection 提到...

果然交易成本吃掉了許多利潤。綠角大哥一直強調的論點有事實為證。

匿名 提到...

VIC:
就算家破人忙也不一定能打醒他們吧 我就是認識一個自助餐的阿姨她跟我說她本來是餐廳老闆金融海嘯讓她餐廳沒了 財產也沒了 結果她一邊幫我打菜一邊拿收手機下股票 我問他說你怎麼還敢玩 她說:我現在有賺到錢啊 結果幾個月後我再去她店裡她不做了 她老闆跟我說:她做期貨去了..........

匿名 提到...

VIC:
有些人撩落去就永遠醒不過來

綠角 提到...

感謝各位朋友的分享
VIC的故事很有意思~

匿名 提到...

版大請教一下.
假設有 90% 的投資人都變成採用被動式的投資,整個市場變的死氣沉沉, 您認為被動投資還是對的嗎 ?
還是到時您就會採用別種投資策略 ?

綠角 提到...

整個市場變得死氣沉沉?

美國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Fidelity(富達)
從成立以來 股權全部握在成立者 Johnson家族手上
這家公司的股票 完全沒有任何交易量
只有父傳子 子傳女
在家族中散布

這個"死氣沉沉" 沒有人在交易的公司股權
讓現在大家長Ned Johnson資產總值71億美金(Wikepedia資料)
成為排名美國前100名的富人

股票市場中可以低價買 高價賣的可能
讓許多人忘了
股票到底會不會賺錢
在於它所代表的公司會不會賺錢
不在於你會不會交易

本末倒置
以為真理
末過於此

這就是為什麼
股票市場上多的是交易者
卻少有持有者

匿名 提到...

90% 的投資人都長期持有 ETF, 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 也自然沒必要去推論對錯.
至於版大說的富達的 Case , 當他們把股權釋出, 在市場上可以讓一般人交易時, 公司還會一直賺錢嗎 ? 這更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

匿名 提到...

VIC:
一間公司賺的錢是他們的本業 不是股票 只有不賺錢的公司內部人才會就由交易它們公司的股票套利 這種公司也沒啥好說的 如兩年前請古董張出馬的x鋒

匿名 提到...

分享一個小故事
今天中午被同事拉去聽公司樓下某銀行的理財講座(老實說,我們是衝著免費的午餐才去的)
講座的題目是:定期定額與黃金存摺,首先介紹每月定期定額的好處(就是常見的微笑曲線),然後建議設定停損停利點;但卻隻字不提頻繁交易造成的成本攀升,將嚴重侵蝕獲利(如果最後還能有獲利的話...)
接下來展示一些黃金價格逐年攀升的投影片,並指出"黃金將會越來越少,且近期黃金價格回檔,所以現在是進場的好時機",並建議設定自己"可以承受"的停損停利點來短線操作
最厲害的是這一招:貴公司是本行的薪轉戶,現在申辦黃金存摺免開戶費,還享有交易手續費5折優惠;果然,同事們馬上就爭現恐後的往裡面跳了...
看著同事們躍躍欲試,準備殺進殺出的神態,我實在是很無奈,就算想告訴他們黃金不能作為核心資產,大概也沒人願意聽了吧...
這一頓免費的午餐可真貴啊!
只好以Milton Friedman的名言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看來是很成功的"理財講座"啊
還是應該叫做推銷大會?

匿名 提到...

是啊,的確是個很成功的推銷大會
所以我現在很煩惱,到底要不要提醒同事們,這樣子操作其實是在進行財務自殺

匿名 提到...

要好的再講就可以了,
雖然以我的經驗,對方也聽不進去
回駁的理由,也都是綠角輕易打破的迷思
總開銷比例不重要,只要淨值有賺就好了
停損停利或適時轉換
黃金的部分可以去看肯恩費雪教你打破50個投資迷思,
我也有在綠角布落格留言過,找找也可以
我自己在看書之前也不知道黃金是這樣的特性
跟我弟講,他還認為自己的黃金存摺有賺到錢
(15%時間上漲,85%時間下跌,剛好近年有漲,
曾經空頭23年,累計報酬率比美國政府公債還差)
質疑我的資料從哪裡來?
質疑我的債券投資績效有沒有贏過他的黃金存摺?
真是好心給雷親
不熟的人,不想再講破嘴,還被質疑
AMD_Ha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