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Make-Whole Call?
某些債券在發行時設下Call的條文,讓發行者可以在債券發行後的某些特定時點,以事先約定的價格,向債券持有者買回債券。
一般來說,Call是對債券投資人不利的設計。因為當利率降低時,發債者才會想要Call回它早先發行的債券。因為發債者已經可以用當下較低的利率從市場取得資金,就不會想要付之前較高的利息。
對債券投資人來說,利率降低,剛好是債券有機會得到資本利得的時候(債券價格與利率走勢呈反向關係),這時卻要失去手上的債券。不僅如此,債券被Call回後,債券投資人拿到的現金,假如要再投入固定收益市場,就只好接受當下較低的利率(這就是Reinvestment risk)。
在升息的時候,債券發行者就不會行使Call的權利。債券投資人就會繼續持有債券。
狀況於是成為,利率降低時,債券投資人失去債券。利率變高時,債券投資人繼續握有債券。
因此,Call的設計對於債券投資人相當不利。
有些機構在發債時,為了讓債券投資人處在比較對等的地位,會使用一種Call的形式,稱為Make-whole call。
這種Call的行使價格是100%的債券票面價格或折現價格取其高者。折現價格等於該債券尚未配發的配息與本金折現後的總值。折現率以指標利率加上某某基點(Basis point,萬分之一)決定。
這樣說有點難懂。我們可以看個假想例子,譬如有張10年期的債券。它有個Make-whole call,可以在發行滿五年後Call回。計算Call price所用的折現率是以五年期美國公債的殖利率加上30 Basis point。
我們假設該債券票面利率5%,每年配息一次。那麼它的現金流應如下表:
(圖表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在發行滿五年的當下,這張債券剩下未來五年的配息還有最後一年返還的本金。如下表:
假如當下的五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是2%。2%加上30 Basis points,等於2.3%。這就是當時用來折現的利率。那麼將未來的金流折現後的狀況如下表:
總值是1126,高於票面價值1000。所以在2%的利率狀況下,發債者需要以1126元才能贖回票面價值1000的債券。
我們再來看一下,假如發行滿五年的當下,五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更低,來到1%的話,那麼這張債券的Call price是多少:
總值是1178,高於公債殖利率2%時的Call price 1126。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殖利率愈低時,發債者就需要以愈高的Call price將債券買回。
一般的Call,會讓債券發行者在利率愈低時,愈有贖回的動機。但Make-whole call會讓債券發行者在利率愈低,想要Call回債券時,就要付出愈大的代價。債券投資人因此得到較為平等的對待。
當利率升高時,Call price最低也是100%的債券票面價格。
債券投資人得以”Make whole”,因為不論行使Call的利率為何,債券投資人都可以得到補償,拿到未取得的配息與本金的折現總值或至少保有100%的票面價格。
這種Make-Whole call的設計,是對債券投資人較為平等的條約。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可贖回債券的贖回價格(Call Price of Callable Bonds)
The Only Guide to a Winning Bond Strategy You’ll Ever Need讀後感
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Determinants of Bond Prices)
拿起你的望遠鏡---債券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Bond Returns)
Labels: 債券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