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選股(Competition in Sports and Stock Picking)

在參加了幾次鐵人與跑步的賽會之後,讓我對運動與選股的競技本質有了一層更深的體會。

譬如在傑人盃馬拉松接力賽參賽經驗文中所述,在我們隊上八個人中,我的跑步成績是在平均之下。

我也不是沒花時間跑步。從在操場上繞圈的速度,我可以確定比起偶爾才跑一下操場的人,自己還跑得比較快。但我只能用下班的時間跑步,而且下班後假如太累,我就不運動了。而且我的運動時間還要分給游泳、自行車和跑步三項運動。我的一天也只有24小時,我的一週也是七天,比起整天把跑步當吃飯的田徑隊員,運動只練跑步單項的好手,我就是比較不行。

在運動會場,你會看到一些人,體型修長,腿部肌肉線條勻稱,跨開大步跑步,一點也不會喘。一見到這些人,你知道自己在場上絕對跑不贏他們。在運動時,你會對自己的能力等級有確實的體認。

但在選股時呢?

假如選股是一個競技活動。利用下班時間研究一下的投資人,有多少勝算?假如這是一個比誰努力付出比較多的活動,下班才有時間研究的人,比起整天鑽研市場的專業投資人,誰才有勝出的機會?

假如選股的功力,可以像運動能力一樣外顯於體態,假如散戶看得到自己是在跟什麼人在競爭,一見到這些人,散戶會知道自己沒有勝算。

為什麼有那麼多毫無勝算的人要參加選股這個活動,有幾個原因?

首先,和跑步等運動競賽不同,選股活動是看不到對手的。你不知道賣出去的股票是誰在接手,你不知道買進的股票是誰在出脫。你不知道為什麼你想賣出,你看來已經沒有上漲希望的股票,會有人要接手。你也不知道為什麼你想買進,所謂看好的股票,為什麼有人要出脫。你根本不知道,到底這場交易中,是你知道的多,還是交易對手知道的多。你只是自以為多知道一點,其實太常見的狀況是,你就是那個被利用的人。

其次,金融業界和媒體喜歡歌頌自行選股的美好。對於券商來說,投資人自行選股,買進賣出,才有交易量,也才有佣金收入。客戶交易愈多愈好。對於媒體來說,自行選股才有故事性。比起通用但枯燥的投資原則,報導一些容易吸引投資人注意的故事,顯然是條簡便之路。投資人假如相信這些為自己著想的業者,以為自行選股會是個有回報的遊戲,那麼成就的是這些業者,而不是自己的績效。

最後,選股活動有運氣成份。跑步的時候,差一秒都是輸。你說對手會抽筋、中暑、吃壞肚子?這都是機會很低的事。這種運動競賽,輸贏之間表現的幾乎完全是實力的差距。

選股不同。選股有可能單靠運氣就得到出類拔萃的成績。面對一支股票,選擇就是買或賣。從極端狀況來看,用一個完全沒有大腦的銅板來幫你決定,它也是在這兩個動作中擇一進行。在另一極端,有一個掌握到關於這支股票的某特殊消息,全市場只有他一人知曉的投資人,他所做出的決定,也是買或賣。很有可能,沒有大腦的銅板選擇了和有獨門消息的人一樣的答案。

一般投資人的狀況是比較像銅板或是掌握獨家利基的人?大多自行選股的人以為自己比較像後者,其實他們大多是前者。投資人研究什麼?公開的財報、已知消息等等。研究公開的消息,對於投資沒有助益。因為股價中早已反應這些消息。除非投資人能從這些公開訊息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

大多投資人以為自己有研究,其實他的”研究”只是丟銅板前的喃喃自語,運氣將決定結果。一旦銅板開出,果真中獎,自行選股的人會說,剛丟銅板前念的咒語可真有效。下一次一定要唸後再丟。當然,自行選股的人不會認為自己在丟銅板。基於某種自尊與對市場運作的錯誤認知,他們始終以為自己正在做出偉大的決定。

常常跑步,在一個八人的小隊中,我還是在平均之下。我很高興,這種狀況絕對不會發生在投資的時候。我不練就任何挑選股票的能力,簡簡單單,輕輕鬆鬆,買進指數型基金或ETF,我知道在這個投資競技場上,我絕不會落在平均之下。不論是股票、債券還是REIT,我都不必練習,指數化投資保證在這三個不同類別的競技場上,我的成績都不會在平均之下。

每當在操場上汗如雨下、氣喘噓噓時,我就在想,指數化投資這個那麼好的提議,怎會有人拒絕使用呢?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常見的投資謬思—輕鬆自在的參與市場(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Overconfidence)

What I Know About How You Invest讀後感---過度自信的危害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指數化投資要義(The Essence of Indexing)

1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感想是 醫生和病患之間的知識不對稱 基金經理人和散戶之間的資訊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