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票與債券市場的根本結構差異(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Equity and Bond Markets)

透過像美國券商這種投資管道,即便是外國投資人也可以方便的買賣在美國市場交易的股票與債券。但在類似的買賣動作之下,其實是結構不同的兩個市場。

買賣股票時,中介人只是一個媒介的角色。它讓買賣雙方可以碰頭。譬如A想買奇異一千股,B想賣奇異一千股,券商就是媒介他們的中介者。買賣雙方,一邊交出現金,一邊交出股票,兩邊都交些費用給中介者,交易即完成。

買賣債券就不是這樣了。假如A想賣出10萬美金的奇異公司債券,那麼是中介者出錢先將這些債券買下。買下後就放進債券陳列櫃中等待買家。或許下分鐘買家就會出現,或許明天才會出現。發行量小且罕見的債券,可能要等一個月買家才會出現。在債券市場,中介者必需投入自身的資本,以維持這個市場的存在與運作。


所以債券的買賣價差,就代表中介者在維持這個市場時所付出的資金承擔多少風險。發行量少,交易量淺薄的債券,買賣價差較大。因為中介者不僅要承擔投入資金的利息成本,還要承擔持有債券等待買家這段時間的價格變動風險。

在08年金融危機時,這種市場結構的弱點便暴露出來。由於低評等債券的違約,債券仲介商在持有債券維持市場運作時,本身的資金便已受到損傷,造成他們可以用來維持債券市場的資金變得愈來愈少。這不僅影響低評等債券,高評等公司債券的買賣者,因為中介者投入的資金變少,也會發現買賣的難度增高,流動性變差。

最後,當雷曼兄弟這個重要的債券仲介商尋求破產保護時,不僅投資人急尋安全港,債券仲介也尋找資金的安全處所。除了美國公債之外,他們不願意將資金投入維持公司債市場,因為就算是高評等公司債,也不知道誰會是下一顆未爆彈。公司債的買賣價差迅速拉大。必需以很豐厚的利潤,才能吸引債券仲介商投入資金。仲介商可以拿到豐厚利潤的意思就是,債券投資人必須付出高昂成本才能買賣債券。整體債券市場的流動性變得很差。

而當債券的流動性變得很差時,債券這個選項就更難吸引投資人。譬如這時候有家公司要新推出債券募集資金,假如你是投資人,你知道一旦買進債券後會很難賣出,你要買嗎?

所以在流動性很差的狀況下,債券要吸引投資人,就要更高的殖利率。更高的殖利率對於資金需求者來說,就是更大的負擔與壓力。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就這樣轉變為發行者的信用風險。

債券市場是重要的資本市場,讓有資金需求的公司可以取得資本。但在這種流動性極差的狀況下,這個市場可說是功能全無,武功全失。

很多問題,要在壓力下才會顯現出來。債券市場這種需要造市者提供自身資金維持的特性(或說是弱點),在08年九月十月,債券市場流動性枯竭時,表露無遺。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債券報價

債券ETF與個別債券的交易特性差異(The Attraction of Bond ETFs)

資本市場的功能(Function of Capital Markets)

海外券商債券交易(Buying Bonds through Online Brokerage Service)

什麼是粉紅單? (What is Pink Sheet?)

對於佣金的正確認識(Commission Works Against You)

3 comments:

maomin_mm 提到...

長知識,謝了

綠角 提到...

謝謝支持

最近綠角事務繁忙
文章產量偏低
還請讀者朋友見諒

Unknown 提到...

請問一下,為什麼債券交易,券商要先吃下債券,然後再找買主,而股票交易是直接在次級市場媒合呢?
是什麼原因會有這樣的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