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你的望遠鏡---股市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Stock Returns)續3

我們再看一次算式,股市收益=股利收益(Dividend yield)+ 盈餘成長(Earnings growth)+本益比改變(P/E change)。

對於這個算式,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看法一,完全不知道這個算式的存在。對於這些人來說,股市報酬來自於歷史。對於他們來說,看後照鏡開車考駕照,也應該可以考過的。

看法二,股市收益來自本益比改變。這些人眼中完全忽略掉前兩項,股利收益和盈餘成長。為什麼會有這種看法呢?其實很簡單。比方說,單年股市的預期報酬是7.5%,一年假設有250個營業日。簡單的計算可得,每天的預期報酬是0.029%。股市單天只漲0.029%的日子,一年有幾天?市場一天上下超過1%的日子,還比較常見。單天,短期內的漲跌,幾乎完全是由本益比改變造成的。

投資人恐懼,恐懼失去,於是想出脫股票,本益比變低。投資人貪婪,想賺更多,於是想買進股票,本益比變高。整個市場,某支股票,短期內的本益比變化,由參與其中成千上萬的投資人共同決定。就算沒有新事件的發生,日復一日,這些千千萬萬的投資人心情會如何變化,豈是可以猜測的?即將有影響全體投資人的新事件,你又如何能事先知道?

但這些短期的波動,蠱惑人心。人會看着上下起伏的線,想著,我假如在谷底買進,在高峰賣出,我就會賺多少錢,我在幾天,幾週之內就會很有錢。這個誘惑,讓許多人眼中,進出股市的要訣、的重點、的要義,就是短期進出,抓住這些波動的趨勢。這就是投機。什麼一年7.5%,拜託,當沖賺的就不只這些。這就是這些投機者的論調。但投機不是零合遊戲,它是負合遊戲。因為要付出交易成本給中間人。投機者的多數,絕大多數,都是輸家。而輸家不會站出來大聲說話。

有許多”工具”供這些投機者猜測未來本益比變化。假如人心動向可以這樣分析的出來的話,那麼每次選舉某選區的政黨得票變化,應該也可以請個股市高手做出準確的預測。問題是,你看過有人這樣在預估選情的嗎?我倒是看過報紙夾頁,常在分析因為前幾次樂透出現怎樣的數字,和這些數字呈現怎樣的型態,所以下次中獎數字應該是多少。看起來有意義的東西,不見得真有意義。包裝良好的愚蠢,有時候看起來會像是真理。

短期,波動才會遽烈。短時間內的大幅波動,才有賺大錢的可能。人心中最難抵抗的惡魔之一,莫過於短期致富的誘惑。

看法三,就是完全知道股票收益的三個組成份子。前兩項,股利收益和盈餘成長,有人稱其為投資回報。而最後一項,本益比改變,有人稱投機回報。在長久的時間架構下,投資回報必然是股票收益的主要成份。一定是這樣,必然會如此。為什麼?因為,人類的經濟成果,不是大家在證券市場忙進忙出就會有錢源源不絕的生出來。假如真是如此,我們只要教導我們的下一輩,一個更高的本益比就可以了。我們這代覺得20是正常,我們教下一代30是正常,他們再教下一代40的本益比是正常。大家手持股票,享受資本增值,一輩子不愁吃穿,豈不歡樂。但,這可能嗎?經濟成果必然是實際的生產所帶來的,而經濟成長才是股市收益的根本。

投資的真義,在於買進成長的經濟。

因為短期人心的波動,投資者必需忍受帳面價值的大幅變化。而因為少數得意的投機者會嶄露頭角,投資者會懷疑自己所選的道路。但是意志堅定的投資者會知道,長期下來,預期報酬中的前兩個因子會浮現出來。投資者知道,投機與賭博並無二致。大多的賭客都是輸家,賭場主人卻常是富豪。可以出書告白的投機者只有一個,全球各地的券商,一家比一家有錢。

忘掉那些看似精巧繁複,看似可以掌握短期漲跌的方法。它們再厲害,也無法掌握人心動向,也不能預測未知。它們只會虛擲你的時間,浪費你的金錢,受益者只有那些Lucky few,和從你的交易中獲取手續費的人。基本投資原理其實相當簡單,只是大多人寧可相信複雜的論點,卻不去相信簡單的真理。最後,以柏格在2000年三月,在美國鳳凰城The Investment Forum演講中的一句話做為本篇的結束。

Better to enjoy the long-run and productive economics of equity investing—earnings and dividends, stable and growing over time—and ignore the short run and counterproductive emotions of equity investing—essentially encapsulated in price-earnings multiples that surge madly to and fro, often for little obvious reason.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拿起你的望遠鏡---股市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Stock Returns)

拿起你的望遠鏡---股市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Stock Returns)續1

拿起你的望遠鏡---股市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Stock Returns)續2

無刀投資學

投資人的遊戲

兩個核心問題

什麼是買高賣低?

18 comments:

匿名 提到...

如果股市收益確實綠角大大所言,買進並持有完整資產配置,相信市場本身向上的力量,是一個較好的選持擇,那這個「持有」的時間有無一個理論或實際上之期間?還是就如同巴菲特對他的持股所言,時間是「永遠」?也就是實現收益的時間點究竟在何時?

匿名 提到...

包裝良好的愚蠢,有時候看起來會像是真理。
講的真好!

綠角 提到...

實現收益的時候 就是你要用錢的時候

謝謝蛋移禮先生

emo 提到...

這一系列的文章寫的真是太精彩了!我為綠角大生花妙筆的文采和飽覽群書的學識致上最高敬意。綠角大哪天考慮一下出書吧

綠角 提到...

Emo你真是過獎了 我這支禿筆算得上達意就很好了

匿名 提到...

綠角大您好:

看您的文章也有一些時日,感謝您拓寬我的視角,現在的我,也認為指數化投資商品是相對穩定而有價值的投資標的。

只是在台灣似乎無法購買到全球指數化商品。
如果我想買S&P500,是否一定要出國開戶呢?

另外,想向綠角大請教一個股票問題,在看過您推薦的書單後,我也明白,依照過去的數據表現來判斷未來的變化或成長是一種謬誤,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反對了「基本面分析」?

我現在購買股票會先從一間企業的基本面,包
含資金流量、負債比較、股價淨值比、ROE、利息保障倍數等各式基本面切入觀察,並且紀錄,在看過您的部落格後,我開始對這種選股策略感到躊躇,是否這樣選股不正確?(我當然明白還要觀察整體景氣、以及各類股的輪動性)

請您不吝指教,感謝您。期待您有一天可以出書,我一定會去購買!

綠角 提到...

關於這個問題
最近剛好有位讀者朋友
也是位部落格主
寫了一篇
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

可以參考一下

也謝謝你的支持!

綠角 提到...

忘記回答你的前半部問題

追蹤全球各大市場的指數化投資產品
要出國開戶買
比較划算
國內的管道
不論是複委託還是某些保單的連結
都不甚經濟
違反指數投資的最基本原則
成本優勢

匿名 提到...

大大您的文章可算是信.達.雅兼備了,怎是禿筆呢?您過謙了。

trifire 提到...

>如果我想買S&P500,是否一定要出國開戶呢?

大家一人一信 鼓吹景順來台發基金 XDD
http://3fire.blogspot.com/2008/12/etf.html

綠角 提到...

onlycafe
謝謝 實在過獎了

Trifire兄
這個建議很實際
我也贊同國外基金公司
進軍台灣ETF市場

匿名 提到...

這是外匯最前線版主貼出的文章
不知綠大的看法如法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耶!打敗大盤與ETF的投資法出現了!

這是一篇SP研究指數型投資的文章.結論真的蠻驚人的!真的有辦法打敗大盤,ETF不是最好的投資萬靈丹.而且這方法出奇的簡單!

http://www.sectorspdr.com/shared/pdf/SPDR-Periodic-Table-web.pdf

ETF會在這幾年大行其道.是因為自80年代以後基金業者吹噓專家長期投資將可帶來美好的退休富裕人生.這鬼扯被一次又一次的崩盤摧毀.投資人發現大部份的基金長期跟本無法打敗大盤.繳管理費給基金經理人似乎是冤大頭的行為.於是被動式管理出現.既然無法打敗大盤.那就買進大盤...這就是指數型投資ETF!

ETF的賺錢模式也的確合乎市場法則.能進入權值排名的就是經過物競天擇的優勝者.買ETF就是永遠持有最優的50家公司或500家企業.讓市場幫你決定投資方向!不用自己亂猜.(這樣投資人應該會了解.單一產業ETF跟本無此優勢.只會是期貨的替代品而已.跟本不該當作長期投資的標的)

不過這篇PDF檔案又給了投資一個全新的視界:"不要照權值去投資.產業平均分散投資.就可以打敗指數!".怎麼會這樣?

從這個事件大概可以看出些端倪:基本面失效 :看VOLKSWAGEN超級軋空 .當市場法則失效時.一定會有個股出現過度高價或過度低價.但權值投資法無法分辨.因此資金永遠會去追逐價格高漲的股票.當然就會出現損失.也就是說透過ETF投資.台積電200元時你會持有最多比例的電子股.中鋼12元時你會唾棄鋼鐵業...

ETF能打敗基金經理人與一般投資人.那是因為你一定不會持有爛公司.股票不會被壁紙.若平均持有每個產業時.這幾個優點還是存在.產業也能常期不消失.而且道式理論告訴我們產業與經濟是會循環的!你也不會過度陷入追高殺低.最後績效打敗ETF與指數.非常合理!

這篇文獻只統計10年.或許不足.但它與ETF一樣都是減少人為判斷的偏誤.值得各位投資朋友深思!

trifire 提到...

m ... 首先做這個研究的的是 SPDR 系列ETF的發行商state street,賣的商品是將S&P500分拆成10產業的ETF,所以他一定想鼓吹大家買它的ETF的。

再來一定要buy and hold 然後 equal weitghted。也就是說要在10種sector ETF中定期轉換。那也就是說一次的rebalance要做總共20次的買賣交易。

免費券商Zecco一個月只有支援10次,另外10次要付4.5元,所以總共要花45元,如果你的總資產不到4500以上的話,就是1% 以上的開銷。其他的券商自己算。

所以已以自己的資本以及手續費去算這樣的配置划不划算,再來看換到的收益率有沒有比較高。

或者是簡單一點買SPY, IVV 就好了 ...

trifire 提到...

有ETF發行商實作了 ... RSP
對比 IVV, SPY ...

http://finance.google.com/finance?chdnp=1&chdd=1&chds=1&chdv=1&chvs=Logarithmic&chdeh=1&chfdeh=0&chdet=1229586826416&chddm=25024&cmpto=NYSE:IVV;AMEX:SPY&cmptzos=-18000;-18000&q=NYSE:RSP&ntsp=0

自己看吧 ...

綠角 提到...

匿名先生

該研究報告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它用資料來源的時段
證明它的效用
簡單的說
就是in-sample test
基本上
看到這種in-sample test
快快看完就好了
不用太在意

寫這種報告的人
要不就是不懂
in-sample和out of sample test
要不就是賭你投資人
大多不知道這個差在那裡
有什麼重要性
(其實 真的很多人不知道)

感謝Trifire兄提供實際一支equal-weighted ETF的資料
Trifire兄提供的該ETF表現資料
我們可以看到
它今年的表現

trifire 提到...

RSP 5,10 年績效都不錯,但是碰到大空頭年就一敗塗地了 .... 未來的表現不知道 ...

kirilenko 提到...

建議將RSP去對比一下VO,會發現兩者歷史表現差不多,況且VO的費用還比較便宜。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關於這點
可參考等權重指數的效果(Effects of Equal-Weight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