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uard效應(The Vanguard Effect)

美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新興市場債券ETF,iShares JP Morgan USD Emerging Markets Bonds ETF(美股代號:EMB),在2014內扣總開銷是0.6%。到了今年(2015),已經降到0.4%。

雖然恐怕無法從iShares業者口中得到證實,但這可能跟Vanguard在2013推出的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Government Bond ETF(美股代號:VWOB)有關。

VWOB跟EMB一樣,都是投資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債,也一樣以政府債為主。兩者在相同的市場區塊競爭,但VWOB推出時的內扣總開銷只有0.35%。跟0.35%相比,EMB當時0.6%內扣費用實在太高。EMB費用調降到0.4%之後,就比較能跟VWOB競爭。

各位朋友可千萬不要小看從0.6%到0.4%的費用調降。這等於是iShares放棄三分之一來自這支ETF的收入。(0.2是0.6的三分之一)

這就是Vanguard內部人士說的”Vanguard Effect”,Vanguard效應。

意思就是,當Vanguard進入某個市場時,不僅Vanguard本身的工具會帶給投資人更低費用的選擇。原先在這個市場中,收費較高的業者,也會受到Vanguard的感召(喔,不對,應是深怕客戶資產被Vanguard吸收過去),也往往會調降費用。

結果就是,不只是Vanguard的客戶可以享受到低費用高品質的服務,連帶使用其它資產管理公司工具的投資人,也有好處。

這篇文章開頭提到的EMB是一個例子,當初iShares面臨Vanguard新興市場ETF(美股代號:VWO)的競爭,連忙推出內扣費用較低的IEMG也是一個例子。

這些競爭,受益的是誰?

當然就是投資人。

但在台灣,我們看不到費用的競爭。我們看到的是,這十年下來,我們台灣投資人所使用的基金,仍維持著股票型基金經理費1.5%,債券型基金0.75%,像公定價般的收費。

這種費用不僅高到不像話,而各家業者的收費都很近似,代表這幾乎可算是一種聯合壟斷。

這些業者之所以如此有恃無恐,靠的就是一個信念,那就是台灣投資人只能買他們推出的東西。因為它們只推出、只引進高費用的投資工具,所以台灣投資人就只能買這些東西。

誰說的?

對於願意花點時間研究的投資人,早就可以離開這個無聊的圈套,直接前往國際金融市場享有國際級的服務。

這個跨界投資,不僅會讓自己的投資因為更低的成本而有更好的成果,也讓我們投資人可以對業者的停滯不前表達不滿。

在一個Vanguard沒有進場,也不會有Vanguard Effect的地方,我們可以直接讓我們的資金前往對投資人更友善的投資環境。

是否要在這裡繼續被高費用欺壓,全在你個人的選擇。


聲明:
作者與Vanguard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與課程亦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

Vanguard ETF 2019費用調降(Lower Expense Ratios for 21 Vanguard ETFs)

Vanguard以ETF切入香港市場的理由(Why Vanguard Launches ETF, Not Mutual Funds in Hong Kong)

美國規模前十大ETF的今昔對比(The Largest Ten ETFs in 2013 and 2016)

6 comments:

Bom 提到...

但是以Vanguard在香港上市ETF的這段日子
還不見得有ETF業者跟進Vanguard的低內扣

仲 提到...

其實香港的情況也差不多,在未讀你的BLOG前,我也覺得3%的管理費是必然的……

所以我在這個星期不眠不休的閱讀你BLOG的文章,又在圖書館借了你的書來讀(對唷,你的書可在香港公共圖書館找到),總算對未來的資產管理有些頭緒,賣掉一些爛股票,準備買進VANGUARD在香港的4個ETF,又在TD AMERITRADE開了户,希望自己的投資知識可更進一步

謝謝你 :)

Daphne 提到...

我現在在美國拿F1簽證做TA,所以每年都要交幾百美金的薪奉稅。我看了All About Asset Allocation一書提及的tax swapping, 就是把虧的基金賣出,然後用來claim capital loss,從而減低其他收入和工作收入的稅(上限三千美金)。同時可以買進另外一家公司,但是performance差不多的基金。不過IRS規定三十天內不能買substantially identical的stocks.
我五月買的VWO現在掉了很多,綠角您覺得這種操作是不是個好方法呢?

綠角 提到...

或許可以
請自行考量買賣所需花費的金錢與時間成本

綠角 提到...

Bom

Vanguard1970年代 在美國發行首支指數型基金時
可沒有引起很多業者仿傚
紛紛推出費用一支比一支低的指數型基金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它才成為美國資產管理業界一個公認的標竿
大家想知道費用可以有多低
就看Vanguard

Vanguard Effect不見得會馬上出現
往往也是需要時間

綠角 提到...



不客氣
很謝謝你的分享

這也是你選擇走上低費用的指數化投資之路~
很高興可以和你用相同的概念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