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關鍵報告”2024十一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十一月於台北舉行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整體課程架構說明,可見“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ETF關鍵報告” 2025一月5日台北班(即將額滿)
“ETF關鍵報告” 2025二月23日高雄班(開放報名)
“ETF關鍵報告” 2025三月16日台中班(開放報名)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ETF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透過老師的精闢說明,終於有些了解。” 彭小姐
“因為是上完“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接著上ETF關鍵報告,所以感覺非常連貫。解釋ETF原理架構和如何查詢辨識類別等,都是非常實用的內容。讓人迫不及待要實際操作。” 黃小姐
“瞭解美國ETF的選擇與投資注意事項。” 廖先生
“能實際說明要怎麼了解一隻ETF,對實務上有很大的幫助。” 蔡先生
“謝謝老師今天cp值滿滿的講座。
最有感觸的是心性穩定度。雖然老師只是用快速地照片帶過去,我完全懂老師想表達的那海邊吹風感。財富的本質應該是用來提升生活品質可以回歸自己的本業或是想做的事情,如果每天都被數字高低綁架,不是投資最初的目標。 ” 周小姐
“老師講解深入淺出、條理清晰,工作人員認真又親切!很慶幸自己在開始投資初期就選擇了這麼棒的課程,非常感謝綠角團隊~” 匿名朋友
“更深入認識ETF。” 劉小姐
“課程內容豐富充實,很讚!感謝綠角開課!” 李先生
“很有系統的整理和說明,能更明確的瞭解美國ETF如何查詢內容。” 匿名朋友
“對查詢ETF結構與配息來源有深入的認識,法人實物交易以及散戶買賣價差與折溢價討論。” 賴先生
“了解如何對ETF的分析與資料查詢。” 王小姐
“從各面向(A4表格)分析一支ETF的型態,透過老師一步步帶領,讓我們知道之後如何自己分析。” 匿名朋友
“章章精彩,收穫滿滿。” 匿名朋友
綠角感言:
這次有位朋友提到”ETF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透過老師的精闢說明,終於有些了解”
選擇太多未必是種幸福,有時反而會形成選擇的障礙。
ETF選擇超多,其中更是業者大量發行非指數化投資的標的造成的。
處理選擇障礙的問題,需靠自身具備判斷ETF基本特性好壞的能力,譬如指數追蹤差距、內扣費用、流動性,買賣價差等。
對付許多非指數化投資工具摻雜其中的問題,則需要靠投資人能自行分辨ETF採用的投資策略到底是單純指數化投資、追蹤內藏特定選股與加權策略的指數,還是純然主動投資。
這些主題與相關知識,在”ETF關鍵報告”中都有完整的說明。
另外,台灣投資人對於美國當地掛牌的ETF往往覺得有距離感。台灣當地業者發行的類似標的,往往費用更高,追蹤較差,卻反而有比較多台灣投資人買進與討論。
但其實我們不必牽就。美國ETF業發展完整,主管單位對業者資訊揭露的要求,發達與方便的第三方資訊提供網站,讓投資人在查詢美國ETF標的相關資訊時,其實相當簡易。
我自己在寫台灣ETF與美國ETF分析時,其實是美國方面的資料比較容易完整取得。台灣當地的ETF資訊,往往要看好幾個網站,甚至自行翻閱公開說明書才能查到同樣等級的資料。
要去那些網站的那些欄位查找美國ETF的重要資訊,”ETF關鍵報告”也有完整的說明與實際練習。
很高興能在ETF資訊在網路上似乎隨處可見的今天,透過”ETF關鍵報告”,有系統的講解實用與更深入的資訊。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6---單筆投入還是分批投入的選擇
(想瞭解如何應用資產配置原則,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全盤掌握債券知識,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與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這可說是常被提到的投資問題,我在“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中也有用理論與實例進行說明。
這裡作者用一個很有力的切入點。對於這個問題,你要考慮的最重要資訊,就是”大多金融市場,大多時候是上漲的。”
假如你可以理解這個事實,就可以體會到,有錢不投資,放在場邊,那大多時候是錯過報酬,會帶來比較差的成果。
作者也用實際的歷史經驗與數字證明這點。
同理,日後有持續與定期的工作所得進來,投資的方式,應是有錢可以投資就定期的投入市場,還是將這些資金留在手上,等日後市場下跌,出現低點了再買進?
再回顧一下關鍵資訊:”大多金融市場,大多時候是上漲的”。所以有定期的收入進來卻不投資,想要等到日後下跌再買,通常後果也是錯過報酬。
就是就算你可以做到像神一樣,真的神準抓到低點,將之前沒有定期投入的資金都買在那個低點,成果大多也會落後單純的定期買進。這裡可說是本書最精采的論證,會完全破除許多人腦中根深柢固”等低點再買比較好”的想法。
瞭解到這點,讀者就會知道,很多市面上常見的說法,說要看一些燈號、指標、趨勢線,對定期投資進行加強,下跌多買上漲少買,就會帶來比較好的報酬。恐怕是太過天真的想法。
這就是本書書名”Just Keep Buying”的由來,有錢可以投資,持續買進就對了。不要去猜買進時機,何時有更低的價位。
作者也進行了風險比較。有錢可以投入,就單筆進入市場,跟將資金分批投入相比。前者的風險較高,因為從一開始,你就將資金整個曝露在市場的風險之中。
假如採用每個月投入1/12資金,用一年完成投入的做法。即便過了六個月,你的資金狀況還是一半現金,一半股票,風險當然會比一開始就全部投入要低。
本應如此。要去承擔風險,才會有報酬。
這裡作者的論述,也用實際數字證明了一個我之前一直有的想法。那就是,假如你很怕單筆投入的風險,可以改用單筆投入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
譬如你很怕單筆全部投入股市,那你可以考慮改為單筆投入一個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
作者計算,馬上將所有資金投入一個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跟把資金分成12等份,每月投入,一年投入完成。兩者風險類似,前者成果較好。
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短期波動風險會比100%股票低。單筆投入,就不需要再那麼擔心風險。而且就算買進之後股票下跌,大多狀況,債券部位會提供穩定或逆勢上漲的穩定功能,就不用那麼害怕了。
作者也提出投資的運氣成份。首先,你生在那個時代很重要。
譬如美國股市以標普50指數衡量,從1960到1980這二十年間,年化報酬只有1.9%。從1980到2000年,年化報酬是13%。
也就是說,假如你是生在後面那個年代,1980-2000是你進行投資的主要年度,就算你投資做的很差,年化報酬落後市場5%,你也會拿到8%的年化報酬。
另外一位投資人生在較早的時代,主要投資期間是1960-1980。他投資很行,年化報酬勝過市場5%(這已經非常厲害了),拿到6.9%的年化報酬。就算這樣,他的成果還是無法勝過生在好報酬時代,投資做的不太好的你。
報酬貧乏的時代,大多人都不會投資。大多頭年代,投資大神特別多。
這種會或不會投資的現象,是個人能力的展現,還是市場背景環境所致?
第二個投資運氣展現的地方在於,一個人在快要退休的前幾年與退休頭幾年,當時的市場表現非常重要。
因為一個人在年輕剛開始投資時,資金相對較少,市場表現如何,對他影響不大。但到了六十歲,有之前幾十年的累積,這時整體資產取得怎樣的報酬就很重要了。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到了八、九十歲,資產已經提領了幾十年,剩下相對較少的份量,這時這些資產取得怎樣的報酬,影響相對輕微。但一個人在剛退休頭幾年,有相對大量的資產,此時報酬多寡,就很重要。
(其實退休資產也未必是愈用愈少,有些狀況可以做到愈用愈多,這要如何達成,“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有完整說明)
這個現象的正式名稱是”投資的順序風險”。資產累積階段,好報酬發生在最後階段有利。退休提領階段,好報酬發生在初始階段有利。
換句話說,資產累積時,最後幾年嚴重負報酬,對成果非常不利。退休時,頭幾年資產大損,也是非常不利。
如何處理?
一樣是用資產配置。
一個以累積退休資產為目的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會隨投資者年齡漸增,慢慢變的比較保守。譬如到資產累積的最後階段,股債比60:40或是50:50。就算運氣不好,最後幾年遇到股市大跌,影響相對輕微。
退休階段也是,股債搭配,就算一開始退休就遇到股市表現不好,影響也有限。
所以資產配置是一個很好的風險處理方法,不僅可以用來處理投資人擔心單筆投入之後馬上遇到股市大跌的擔憂,也可用來處理累積與提領階段的順序風險。
就像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常被低估的高效投資方法。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當高股息ETF,股息不再高的時候(High Dividend Yield ETFs Fail to Deliver)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復華投信在2024十二月2日,預告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 (00929) 在十二月的配息金額是每股0.05元。持有一張一千股的00929,會得到50元的配息。
00929在十二月2日的收盤價是每股18.06。配0.05元,現金配息率(單月)是0.277%。乘以12,約是3.3%的年配息率。
隔天,00929成交量瞬間放大到209億台幣(如下圖)。成交是有人賣出,就有人買進。但伴隨著ETF資產規模減小,代表一般投資人大舉離開這支ETF。
(法人接手買進,進行實物交換,將ETF換成成份證券。
00940在十二月17日的收盤價是每股9.34。配0.03元,現金配息率(單月)是0.321%。乘以12,是3.85%的年配息率。
隔天00940也出現十二月到目前為止最高的單天成交量與成交金額,達8.5億台幣。
00940在今年四月初發行時,每股是十元。昨天(12/19)收盤價是9.33。有6.7%的資本損失。
台灣50ETF,從四月1日的每股157.4元,漲到12/19日的194.4。是23.5%的獲利。
當初00940發行時,業者特別拿出來的指數回測報酬勝過大盤的優點,蕩然無存。
過去有些人認為這些高股息ETF值得投資,常有以下的出發點。
首先是”高股息ETF,穩穩的拿配息,比較容易長期持有”。
其實,這次配息大減後,投資人就大舉賣出的現象。證明這是一個實際上不成立的說法。
過去歷史,一再出現投資人追逐過去好報酬的現象,譬如2008之前,投資人普遍認為新興市場與原物料,將持續有高報酬。當時拉美基金、原物料基金大行其道。
近幾年,我們看到台灣投資人追逐高配息。高股息ETF一再發行,今年四月,00940更創下發行時規模破千億台幣的記錄,當時還有投資人因為買不到,大鬧券商。
這是一模一樣的行為。追逐過去的好報酬,當好報酬不再繼續,就失望的離開。追逐高股息,當高股息不再,也是失望的離開。
高股息就跟好績效一樣,在未來是不確定的。以為買過去績效好的標的,未來就會持續的有好績效,買過去能帶來高股息的證券或標的,未來就會持續有高股息的投資人,很難免的,當這些優點消失時,就會離開這些令人失望的標的。因為當初買進的理由已經不復存在。
另外一種贊同高股息的說法,是說有人退休了,需要現金流,所以需要買高股息標的。
我不知道買高股息標的,單年報酬落後整個市場幾十趴,或十幾年的長期落後,是好在那裡?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股息帶來的錢才能用,資本利得的錢不能用?
這種現金流只能來自配息的錯誤觀念,會持續的戕害投資人。
在“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最一開始,我就用歷史經驗與投資原理,說明要求退休現金流只能來自配息的重大缺點,也未必能持續的帶來令人滿意的現金流。很遺憾的,今年又再次驗證。
最後一種想買進高股息ETF的投資人,是想用較低的借款成本,譬如房子抵押取得資金,然後投入這類標的。穩定的拿高配息,就可以穩穩的勝過借貸的利率。
這下他會發現,配息率可能只比借貸利率高一點點,資金投入股市,卻要承受短期大跌的可能與風險。事情再也不是當初看起來那麼穩當。
總結來說,高股息投資策略本身並沒有保證未來會持續的帶來高股息。高股息投資策略有績效落後市場的風險。可能讓投資人賺到股息,賠掉資本(或是資本利得落後)。高股息ETF也非借貸投資的”套利機會”。
實際狀況是,高股息ETF是內扣費用較高,採用特定選股策略的ETF。
ETF最好的應用方式還是低成本指數化投資。這方面,ETF可以做得很好。投資人也可以透過指數化投資的ETF確實的取得整體市場成果。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