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的盛行不等於指數化投資的盛行(The Popularity of ETF is NOT the Popularity of Indexing)
近年來有許多人指出,ETF的規模日漸龐大、交易量占股票市場愈來愈大的比重,代表市場上從事指數化投資的資金也愈來愈多。
這些論點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投資ETF跟執行指數化投資,未必是同一件事。
在解釋這個事情之前,我們先定義,何謂指數化投資。
指數化投資的定義,是利用一個投資工具(可以是基金或ETF),追蹤一個市值加權、被動選股的指數。然後投資人就一直持有,透過這個工具,獲取市場報酬。指數化投資是一個買進並持有的做法。
知道了這點後,我們可以分析為什麼有不少ETF投資人根本不是在做指數化投資。
下表是幾支美國規模前20大的ETF與相關數據
(資料時間是2018一月底)
標的名稱 | 代號 | 資產總值 (千美金) | 平均每日 成交量 | 每股淨值 (美金) | 周轉率 |
SPDR S&P 500 ETF | SPY | $306,470,697 | 79,460,625 | 286.63 | 7.43% |
PowerShares QQQ | QQQ | $64,265,796 | 30,582,654 | 170.94 | 8.13% |
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 | EEM | $45,562,719 | 53,313,145 | 51.71 | 6.05% |
iShares Russell 2000 | IWM | $44,102,589 | 23,829,061 | 159.71 | 8.63% |
這四支ETF分別追蹤標普500、NASDAQ 100、MSCI新興市場股市與羅素2000指數。
資產總值從IWM的441億美金,到規模最大的SPY有3064億美金。這些ETF的平均每天成交量都有千萬股的等級。
我們把這些ETF的每股淨值乘以平均每天成交量/資產總值,就可以算出這些ETF的周轉率。
最右邊一欄可以看到,這些ETF的周轉率介於6%到8%之間。看來不是很高的數字。
不過請注意,這是每天的周轉率。
每天8%的周轉率,代表一天之內,占ETF總資產8%的股份,就會轉手,由一個投資人賣給另一個投資人。
8%的周轉率也代表,投資人持有這些ETF,平均只持有12.5個工作天。
這叫長期持有指數化投資工具獲取市場報酬嗎?
這是標準、純正的短線頻繁交易。
(請留意,平均持有12.5天是平均。不是每一個持有該ETF的投資人都持有這樣的時間。有的人會持有很久的時間,譬如2000個工作天。也有人會持有更短的時間,譬如一小時。但整體的平均顯示,會持有上千天的人,絕對不是多數。很大一部分的人,是用ETF在做短線交易。)
不只美國投資人拿ETF在做短線交易,台灣又何嘗不是。
台灣有幾本關於ETF的暢銷書,不是談指數化投資,是談交易策略。看指標買賣。號稱來回操作一年就可以賺XX%。
這能稱指數化投資嗎?
假如指數化投資是投資武術中的一種劍法。ETF跟指數型基金是用來實踐這套劍法的武器。我們現在看到的狀況是,有人明明打的是醉拳套路。但他打到一半把ETF這把劍撿起來,然後說:”我現在是劍術高手囉!”
明明就是醉的太超過。
那些醉心於短線交易策略的人,過去把這套方法用在個股上面,現在趕上ETF的熱潮,把它套在ETF上面。說來說去,他們沒有變,仍是短線交易者。
這就是為什麼柏格先生對ETF的出現,持防備與持保留的態度。因為現在的狀況就跟他當初的預期測完全符合,ETF易於交易的特點,會讓它成為短線進出工具,而不是長期參與市場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另外,有的ETF根本就不是參與市場獲取報酬的標的,是短線擇時進出工具。
譬如美國的ProShares UltraShort 20+ Year Treasury ETF(美股代號:TBT)
在美國開始升息之前,就有不少對債券市場瞭解不深的投資人,認為央行升息債券一定會下跌。於是買進這支長期公債反向ETF。然後在2014到2017這四年,分別拿到-41.39%、-5.42%、-7.78%、-16.82%的連續四年負報酬。
在這幾年的下跌後,這支ETF仍有22億美金的資產總值,約當600億台幣。這支ETF很確實的為許多投資人帶來產生資本減損的效果。
台灣當地的”代表性”標的是元大台灣50反1ETF(台股代號00632R)。
2017台股上漲近20%,這支ETF下跌17.96%。
而且有大量資金參與到這些下跌。2016十一月,這支ETF有844.9億的資產總值。2018一月它有718.7億的資產總值。
這種反向與槓桿ETF,是純粹的短線擇時進出工具。它們倡導的,不是投入,然後參與市場。而是:
”你猜猜看,接下來市場會漲還是跌。漲買兩倍槓桿ETF,跌買反向ETF。漲跌都能賺,人生多美好!”
事實是,從來沒有人能持續正確擇時進出。這些金融業者不教投資人正確投資觀念,而是把投資人當三歲小孩哄騙。
這能叫指數化投資?
而這些跟指數化投資毫不相關的行為,帳還要算在指數化投資人身上?
譬如”ETF資產過大,太多人在做指數化投資了”的恐慌。請問,放在TBT還有台灣50反1那合計上千億台幣的資金,能算指數化投資嗎?
還有那許許多多策略指數ETF,譬如高股息、低波動、基本面、Smart(Stupid) Alpha、公司治理等等,根本不是指數化投資啊!
還有什麼”投資人大舉買賣ETF形成同進同出的壓力”的論調。拜託一下,這些ETF龐大的每天成交量,難道是買進與持有的指數化投資人造成的嗎?持有就不會買賣。這很難懂嗎?
(需留意,ETF跟共同基金不同。一般投資人之間買賣ETF,不會造成ETF需要買進或賣出成份證券。相關討論請見ETF照妖鏡)
總結來說,許多ETF的高成交量,顯示大多投資人根本不是用ETF在做指數化投資。槓桿、反向ETF,這些工具則與指數化投資根本無關。
ETF的盛行,絕不同義於指數化投資的盛行。
事實上,從這些數字來看,單純買進並持有的指數化投資人,不僅在基金界是少數,在ETF世界中,也仍是少數。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超級困難的指數化投資(The Mental and Emotional Challenges of Indexing)
ETF的瘋狂(The Madness of ETFs)
為什麼要用ETF,不用指數型基金?(Why ETF, Not Index Funds)
ETF投資人的行為差異(Difference in ETF Turnover Rates)
主動的指數化投資人與被動的主動投資人(Distinction Between Active and Passive Investing)
對指數化投資的不實指控(Biased Opinion)
全球第一支ETF的故事(The First ETF in the World)
關於ESG ETF,你該瞭解的事(ESG ETF)
Labels: ETF基本知識
4 comments:
剛進股市不久
便遇美股大跌
每天看著資金逐漸變薄而不動如山是種很好的修行
也開始慢慢發現造成投資損失的心態往往不是貪婪而是急躁
與諸君共勉之
謝謝綠角的分享。
關於數據的分析,右邊部分似乎截掉了,無法看到。
另外一個小地方想請教的是,
"8%的周轉率也代表,投資人持有這些ETF,平均只持有12.5個工作天。",
這表示全年工作天數以 156 天計算的意思嗎?
謝謝。
謝謝考生的分享~
阿甘
謝謝幫忙
已經將表格修改完成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