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的力量”(Bounce)讀後感—秘訣就是,沒有祕訣


練習的力量”作者是英國桌球國手,Matthew Syed。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很明顯就是要討論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練習的重要性。但在書的一開頭,作者就以自身經歷,列出幾個幸運點:

他有對的父親。在他很小時就買了桌球桌。

他有對的哥哥。作者的哥哥剛好也喜歡桌球,是最佳陪練對象。

他住在對的地方。當地小學有一位一直在發掘與培育桌球選手的老師。事實上,作者住的那一條街,就出了好幾位桌球名將。

也就是說,作者當然認為練習在他日後的成功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一個人會踏上怎樣的一條路,其實也有機運的成份。

每個人,特別是成功的人,都喜歡將成就歸因於自己全部的努力。但成功往往有機運的成份。但就算機運將我們推往對的方向,仍是要靠努力才會有所成就。

就算環境對,機會有,練習仍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先一一破解”天份迷思”。

譬如莫札特在很小的時候就展露音樂”天份”。事實是,Leopold Mozart,也就是莫札特的父親,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音樂教育家。莫札特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音樂訓練。估計在他六歲前,就已經累積了3500小時的練習。

那不是音樂天份,那是訓練成果。

同樣的,高球名將老虎伍茲,一歲的生日禮物就是一支高球杆。他在三歲前,就已經知道如何打球了。

網球名將阿格西回憶小時候父親跟他說的一句話:

“你假如一天可以練2500顆球。一週就打了17500顆球。一年近一百萬顆球。一年練一百萬顆球的小孩一定天下無敵。”

太多人之所以認為這種傑出表現是天份,理由在於從很早開始累積的大量練習,讓這些專家達到一般人難以想像的技術水準。我們不知道如何解釋,所以就推給”天份”兩字。

這種想法會帶來一個大問題,它會讓人以為,是否有成就是天生註定的。假如你不是這塊料,就不會有所成就。這種想法限制了太多人的可能發展。

事實是,這些成就都是練習達成的。都是原先像你我的一般人,透過不懈怠的努力與投入,所帶來的成果。

除了以”天份說”來否定練習所能帶來的成果,另一種”反練習”的常見心態,就是以為”秘訣”的存在。以為只要走上某條捷徑,成果唾手可得。

在想像的世界中,的確是有捷徑的。譬如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學到北冥神功,從別人身上吸了大量內功。虛竹更是直接被大師灌內力。兩個人都未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就迅速達到絕頂高手的境界。

這本小說中比較貼近事實的是這個情節。天山童姥有次聽到很細微的聲音。別人誇她”真是天生耳聰”。童姥心中則想”什麼天生,全是練出來的功夫”。

後面這具話才是符合真實世界狀況。但很多人在真實世界中,找尋段譽跟虛竹式的捷徑。學英文,請問秘訣?學投資,請問神功?

這種心態,會讓一個人永遠無法好好定下心來練一門功夫。而是不停的在一個又一個宣稱有速成特效的”大師”說法間迴轉。

秘訣就是,”沒有秘訣,定下心,好好練”。

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我們看個實際應用。

可能是因為我常寫文章分享英文書的讀後心得。有的讀者朋友會問我,”如何培養英文閱讀能力?”

我的答案是:”看英文書,看英文文章。”

有”秘訣”心態的人,可能想說,”綠角藏私啦,好方法不說”。但實情就是這樣。沒什麼秘訣。你就是要去練,要從困難、看不懂中,如陷在泥沼中開始緩步拔腳前進。

當你懂的句型跟字詞愈來愈多之後,英文閱讀會比較像在平地走路,接下來,或許可以練到類似母語閱讀般的奔跑速度。

人為什麼會跑?

很簡單,從嬰兒爬地學起。沒有捷徑。每個人都是這樣。

但長大之後,我們忘了很多小時候就知道的事。

定下心,從基本開始練吧。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金牌法則(The Golden Rules)讀後感---成功背後的無數練習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Peak Performance)讀後感1---人,必需進步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後感2—如何被自己的夢想綁架

《長勝心態》(The Long Win)綠角推薦序—甚麼是成功的人生?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讀後感1---習慣決定人生方向

學會改變(Switch)讀後感---三管齊下的行為改變妙方

“複利效應”(The Compound Effect)讀後感---習慣造就個人

心態致勝(Mindset)讀後感—小心解讀龜兔賽跑

“異數(Outliers)”讀後感—時勢造英雄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The Productivity Project)讀後感1---朝目標邁進才是生產力

8 comments:

提姆的新聞剪貼簿 提到...

這本書是否曾在2011年出版過?
當時書名為《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熱忱+深度訓練,讓你在高壓力下仍能表現出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6443

Unknown 提到...

麥克喬丹新人第一年的平均得分是28.2
絕大多數nba球員一輩子生涯都達不到這數字
那些在nba打滾五年十年的球員們
練習量有可能比第一年打nba的喬丹少嗎?
更別說喬丹開始專注在籃球的年齡
還比許多nba球員晚

老虎伍茲1996年開始職業生涯
1999年贏得8大項大賽冠軍
近25年來沒人達成
我想其他世界頂尖的高球球員
"這輩子"累積的練習量
應該也不會比1999年時只有24歲的伍茲少
但他們都做不到這點

這些各領域的高手
在人家訪問或寫書時
若不回答的謙虛點
馬上就被人說自傲
但其他人就算真的和她們相同練習量
就能到同等水平?
我想應該沒這麼好康...

綠角 提到...

這書中有提到
練習不是有做就好
練習的目標與品質也非常重要

Jake 提到...

我看另一本 刻意練習
也說練習的重要
練習是修正自己的缺點 讓自己做更好
不是一昧機械式重覆
而是要集中精神在每一次練習細節中 要求自己做更好

Mark Lin 提到...

「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寫得蠻有啟發性的,
書中有提到學習的方法,
還有適用的領域。
不是每個領域都可以靠著學習達成卓越。

Jerry H. LIN 提到...

1. 練習必不可少, 但能堅持不斷且高強度的練習的人可能就少了.. 這就是厲害的人與一般人的分別..
2. 第1名只有1個, 但還有第2-10名、第11-100名... etc, 如果真能重置第1名的訓練量, 那就算不是第1名也有第2-10、第11-100... etc名吧...

3. 行遠自邇... 南海有2僧, 其一貧, 其一富... 接下去大家都知道了... :)

綠角 提到...

謝謝Jake, 林先生與Jerry的分享~

liaoyun 提到...

年長者因過去的不是因材施教教育體制,年紀大了才找到方向,使很多勞動人才不能更有效的貢獻產能。
而網路科技造成學習成本大幅降低,使現在的小孩子懂得比我們那個年代多很多,也能累積更多的經驗。

在未來中階份子的年長者會面臨比自己年輕許多,但能力更突出的年輕世代威脅,想到就害怕。
只好強迫自己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