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讀後感2---三種財務知識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書中,作者將投資知識分為三大類別:
事實知識
行為知識
資訊知識
事實知識是財金世界的基礎與遊戲規則。什麼是股票、什麼是債券、市場交易規則、投資成本的危害、分散的作用等等。
行為知識,這就是作者的專長,包括人類在做財務決定時的情緒與認知考量。
資訊知識,則是像一家上市公司每季營收,年成長率高低,或是某一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通膨等資訊。
這個畫分非常漂亮。我認為正確的投資知識建立順序,是先事實,再行為,後資訊。
事實為先,因為假如你不知道遊戲規則,你就不可能精通這個遊戲。
但現實狀況是,很多人以為全部的投資知識就在於第三種,資訊知識。他也只在這個類別下工夫。
這會產生一些荒謬的投資行為。
譬如,整天搜集每家公司的財務資訊,分析這些數字,以為有研究就會有回報。
卻不知道,每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都有整個專業團隊,更多人力、用更多時間,用更多的經驗,在分析跟你看到一樣的資訊。
你以為自己將擊敗他人,其實,自己就是將被射殺的獵物。
對於主動選股很難勝過市場的事實,這些人往往嗤之以鼻:”那都是理論啦!”
這就是不懂遊戲規則還在玩的典型症狀。
譬如一個典型的心理偏差Hindsight bias,中文叫”後見之明”。事後看,什麼都很清楚。
有這種心理偏差的人,就會講:”指數化投資有什麼厲害,只要買台積電就贏過0050了啊!”這種話。
假如有任何人指正他,這是一種事後之明。他不僅可能聽不懂,還可能生氣呢!
這就是缺乏第一種跟第二種知識時,所會產生的投資行為。
而這些知識類別中還有一個重大差別,就在於穩定性。事實知識跟行為知識,基本上是穩定的。你只要學會這些原則,基本上日後都是通用的。
譬如投資成本的危害。它對於投資績效一定是個負號。絕不可能到了30年後,花愈多投資成本,績效會愈好。
譬如Framing bias,定錨心理,Mental account,這些年來被行為財物學家挖掘出來的人類心理偏誤,還是會持續存在。不太可能你身上有,在你孫子身上就變不見了。
而資訊知識是會一直變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財經媒體,包括電視與雜誌一直喜歡談論資訊知識的原因。有變化,才值得報導嘛。所以這些媒體就整天告訴投資人,某國股市昨天漲或跌幾點,某公司的法說會談什麼,它的營收如何。投資人每天就被資訊轟炸。
這也造成很多投資人誤以為投資就是要注意這些事情,隨時做出調整與改變。
結果常常是被動的在營收高漲,看起來一片大好時買進,在營收滑落,看起來前景不佳時,離開市場。造成標準的買高賣低。
除非能預見其他投資人沒有預見的未來,根據大家都已經知道的資訊知道來做投資,不會有特別的成效。
而預知未來,不是我們在投資時應該追求或幻想的能力。
整天都看到資訊知識,不代表它們很重要。
聰明的投資人應該把心力放在事實知識與行為知識上。它們才是投資計畫的良好根基。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讀後感1---一本給一般人的投資書籍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讀後感3---投資與消費的三種效用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讀後感4---期待、恐懼與控制
知識就是財富(Wealth Made by Knowledge)
“The Only Investment Guide You’ll Ever Need”讀後感1—如何玩遊戲vs.該不該玩遊戲
常見的投資謬思---看新聞作功課?(News, Not So Fresh)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1---不要理會Noise
投資,該看什麼?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