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Smell a Rat”讀後感2—易上鉤的魚
金融詐騙中,有布餌的壞人,也有上鉤的人。
如此避免自己成為上鉤的人呢?
一句話,Grow up。
長大吧。
有些投資人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無法接受投資的事實,那就是投資的過程可能會上下起伏、波動很大。甚至長期投資也沒有賺錢的保證。
他覺得,這怎麼可以呢?都什麼時代了,總有人懂得保證賺的方法吧。
一有這種想法,就等著上鉤。
你喜歡停留在相信美好童話的投資幼童階段,就有人會為你勾勒投資迪斯耐樂園的美景。
這裡,投資沒有太大的波動,每年報酬不是8%就是12%。沒有很高,但平均就是夢幻的保證每年10%。
保證資產成長,達成目標,大同世界,就在眼前。
這不是很好嗎?
無法接受現實,追求完美,就會有騙子拿完美的圖像來騙你。
金融詐欺者宣稱的報酬有兩種類別。
一是大贏市場。
譬如宣稱每年50%獲利(每月5%一樣誇張),或是在市場大跌40%時,他只小跌5%。這都是很不對勁的事。你投資那個市場,就會有接近那個市場的報酬。
所以作者再次強調,你一定要知道同期間指數的表現,然後跟該經理人對比。假如這個經理人是專門投資美國股市,每年的成績卻都和美國股市很不一樣,你要有警覺,要知道為什麼。
假如這個人宣稱他的什麼選擇權、期貨策略根本沒有可以對比的指數,請確定,你真的懂得他的策略是在做什麼。
二是穩定正報酬。
大贏市場的誇張報酬比較容易被識破,穩定正報酬會是較難看出的騙局。馬多夫就是採用這種策略。
對市場有基本瞭解的人,可能知道美國股市過去有長期平均每年10%的報酬。這類騙子,就給你每年8%、10%、12%的報酬。就在長年平均附近起伏。
這是假的。
股市10%的平均報酬中藏有劇烈波動的歷史,一年上漲33%,或是一年下跌37%都曾出現過。這些離平均很遠的報酬,反而才是比較常出現的單年報酬。
投資人假如想著:”我只不過要每年穩定10%(或是7%,6%)”,不知道歷史事實是很大的波動,就會被騙。
金融詐欺者一定會宣稱好成績。有三個目的:吸引新投入者,留入原投入者,減低被檢舉的機會。
第一目的我們討論過了,好成績會吸引不認識金融市場實際歷史,對投資有太美好想像的人。這也是詐欺計畫的開始。
龐式騙局要能持續下去,必需新投資者大於離開者。假如離開者太多,騙局會無以為繼。持續好報酬,會讓”投資者”繼續留在裡面。
而因為在破局之前,大家對這些好報酬都很滿意,沒有人會去向主管機關檢舉。
每次在金融詐騙曝光之後,投資人往往抱怨政府主管單位怎麼沒有早些發現。
事實是,金融主管單位是個人力有限的組織。他們沒辦法檢查每一個經理人,他們會集中資源檢查可疑者。
作者以美國SEC為例,最可能被查的,就是有很多客戶向SEC抱怨的經理人。這些往往就是帶來令人不滿意報酬的經理人。在下跌的市場帶來令人失望的負報酬,換句話說,他們很可能是正派的經理人。
而金融詐欺者持續的在大跌的市場,帶給投資人正報酬或甚至少量虧損(當然是假的,宣稱的報酬),他們的投資人滿意極了,才不會跟SEC寫抱怨信呢。
這是查不出來的。因為金融詐欺在被發現之前,都是令投資人相當”滿意”的呢。
金融騙局過去有,未來還一定會有。主管單位不可能每一個都事先查到。投資人不管大小,都可能受害。
武裝自己,才是最佳對策。
後記: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投資詐彈課"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How to Smell a Rat”讀後感1—防範金融詐欺的第一黃金原則
“How to Smell a Rat”讀後感3—機會難得
如何避免成為金融詐騙的受害者(Beware of Unreasonable Risk/Return Profile)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2 comments:
問題就是真的有這麼白痴的人... @@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807003724-262104
看learnman的留言,還以為「名利背後的夢魘」是說上流菁英良心不安甚麼的,但看了連結的內容,發現就算「指導客戶投資馬多夫基金」導致他一度失去工作,但也沒妨礙他在行業中繼續功成名就大賺其錢。
所謂「名利背後的夢魘」是標題黨,他只是因為得了憂鬱症喪失自信和生命力,「雖然近期公司運營狀況欠佳,但他近年來的薪酬卻一直在上漲」這才是更值得投資人警惕的真相,和上流菁英的良心沒有一點關係。能安心做這行還取得大成就,唯一的夢靨不過是無法繼續賺那麼多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