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標普500ETF稅務效益初步分析(Tax Efficiency of Yuanta S&P 500 ETF)

這篇文章根據目前現有的資料,來分析元大標普500ETF的課稅情形。

元大標普500ETF的資料下載頁面中,有一個編號05的文件,名為信託契約重要內容及相關風險揭露

這份PDF檔文件,其中第十頁有這麼一段文字:

“因本基金為FATCA所定義的FFI,故為免基金遭受美國國稅局徵收30%之扣繳稅,基金已完成FATCA協議簽署,成為遵循FATCA之FFI。”

這段文字可能會讓有些投資朋友誤以為元大標普50ETF在美國的投資所得,可以完全免除預課稅款。這需要解釋一下。

FATCA是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的縮寫。它的目的是要減低美國人持有非美國金融資產的避稅行為。(原文:to reduce tax evasion by US individuals with respect to income from financial assets held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譬如說一個美國人,假如利用元大標普500ETF投資美國股市。由於台美沒有稅務協議,他透過這支ETF所拿到的收益,很有機會變成美國國稅局課不到稅的收入。

由於美國人真的持有很多美國以外的金融資產,所以美國國會就用FATCA來把這個漏洞補起來。

(所以FATCA是針對美國人的。假如你不是美國人,這個法條跟你關係不大。)

美國如何確保外國金融機構的合作呢?

扣稅。

假如某個外國金融機構不跟美國簽FATCA協議,美國就可以從該金融機構所有買賣美國證券的所得與配息中,預課30%的稅款。

假如有跟美國簽FATCA的協議,那麼就可以免除FATCA的30%預課稅。

請注意,是有簽FATCA協議的話,免FATCA的30%預課稅。

那麼美國國稅局針對外國投資人的預課稅款,還要不要預扣呢?

當然還是要扣。

基本原則是這樣。假如一個外國法人投資人,沒跟美國簽FATCA協議,那麼它的所得就是課30%的FATCA預課稅。美國國稅局的外國投資人預課稅就不扣。

但假如該外國法人投資人有簽FATCA協議,那麼該法人的美國所得,就按照美國與該國的稅務協議,進行預扣。

所以目前看來,元大標普500ETF,已經免除FATCA30%的預課稅,但還是會有外國投資人的預課稅。

一般來說,外國的自然人和法人,預扣稅率是相同的。所以元大標普500ETF所拿到的美國股票配息,會被預課30%的外國投資人預課稅款。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元大標普500ETF(00646)指數追蹤效益分析(Tracking Difference of Yuanta S&P 500 ETF)

值得觀察的元大標普500ETF(Yuanta S&P 500 ETF)

元大標普500ETF分析介紹(元大S&P500,00646)

6 comments:

ayz847 提到...

感謝釋疑。
其實台灣人在國內買盧森堡註冊的基金,當美國上市公司配息給該基金(外國人)時已經預扣了。所以,基金配息給台灣投資人就不再扣。表面上逃過了,其實還是沒逃過。
而配給美國註冊的基金(如富蘭克林之少部分基金)沒扣,所以美國基金配給台灣投資人時,會扣30%。

匿名 提到...

提供一則財經新聞:

集中火力拚理財!金管會研議開放「全功能帳戶」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為全面推展國內財富管理業務,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今天表示,目前正著手研議是否仿效香港和新加坡等國,開放「ALL-IN-ONE」(全功能)帳戶 ,讓投資人在同一帳戶,購買證券、基金或保險等理財商品,讓財管業務更大發展空間。

曾銘宗今天出席由投信投顧公會舉辦的「國際資產管理論壇」,他表示,國內目前資產管理市場規模,約新台幣6.6兆元左右,年增率有14%,看起來相當不錯,但台灣的儲蓄率很高,每年約28%、29%的速度成長,換言之,「我國財管業務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曾銘宗透露,在一、 二週前,投信投顧公會向金管會提出建言,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放「ALL-IN-ONE」帳戶,任何財富管理商品,投資人都可以透過這個帳戶購買;他說,大家過去在不同帳戶買不同商品,這樣不僅過於分散,也不容易進行財管整合。

摘自:http://goo.gl/ZTsIiY

這個帳戶號稱ALL-IN-ONE,但事實上對投信來說是ALL-IN-ONE-MAKING-MONEY-CCOUNT[全能賺(投資人的血汗錢)帳戶]...曾主委,可以請你學些好的東西(例如:低費用指數基金、以客為尊的基金公司...),而不是這些不三不四的東西好嗎...
另一方面,各理專、投信表示:感謝各位的熱情捐獻~我還沒吃飽呢,可以再讓我多揩些油嗎?謝主隆恩,讓我們又有更多魚可以釣、更多魚可以賺!

綠角 提到...

ayz847
不客氣
謝謝分享~

綠角 提到...

謝謝匿名朋友的分享

投資人要小心多重收費結構

多一個帳戶 是更方便還是更昂貴呢?

匿名 提到...

提供一則財經訊息:

前10月複委託 直逼去年全年

從3年多前復徵證所稅以來,國人透過證券商複委託流出海外的資金逐年攀升。據統計,今年前10月複委託總成交金額逾1.42兆元,年增率超過23%,逼近去年全年的1.449兆元;投資人開戶數也於10月底突破100萬戶。

近年來,國人資金外流情況持續,除了因海外股票、ETF或基金等投資報酬率優,吸引國人資金流出,形成一股趨勢之外,但從統計數字可看出,從民101年之後,資金透過複委託交易流出的走勢更明顯。

若觀察國人資金外流地區,今年前10月主要資金至美國逾5,000億元,為5,005億元,年增15%,其次為盧森堡的4,984億元,年增率為負4%,主要是因國人投資海外基金贖回。

另外,較受市場關注的是,投資人開戶數也是一路呈現上升,到10月底更首度突破100萬戶,達100萬5,309戶,主要是非專業投資人,開戶數更高達99萬6,397戶,占比達99.11%。

摘自:http://goo.gl/vdaetH

真是不明白為何現在還是有一堆人還是願意用昂貴、沒有競爭力的複委託呢?以TD Ameritrade為例,該券商有100+ commission-free ETFs,而這些免傭ETF就可以組成一個不錯的資產組合;至於嘉信的Debit Card,則可以讓資金調度更佳方便,且嘉信的傭金8.95元也比國內券商低許多。
也許有的人會抨擊「一個實際沒用過複委託的人,如果只用網上資料就加以評論常與事實不合」、牌告手續費僅供參考,其實都可以談...等等,但事實上,富邦的複委託就算是談判、殺價後也還要18元美元(本人親身試驗),還是過高!再來,有的人會說,台灣的券商可以適時介入、維護消費者權益(例如複委託上手券商倒閉...),但這個說法是否成立還有商榷的必要(例如:雷曼倒閉時券商有出手嗎?NO!)所以以上種種都只是「花錢買心安」而已!
唉!真不知台灣投資人是「樂善好施,樂於創造就業機會」還是「見識短淺,當潘仔凱子習慣了」?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昨天我參加的CFP的退休研討會
主持ETF實驗基金的人
是一位券商業界的工作人士

他自己比較過各家台灣券商的複委託和美國券商後
他決定這個ETF實驗基金
直接跟美國券商開戶投資
因為國內的收費實在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