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該這樣做指數化投資(Thou Shalt Not Indexing in This Way)
指數化投資工具是個好東西,但在某些狀況下,它也可能變成非常不恰當的投資標的。
首先,投資人最不該使用的,就是高費用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這個高費用,可以來自指數化投資工具本身的高內扣費用。千萬不要以為名稱叫做某某指數型基金,就自動將它歸類於低成的投資工具。也有高費用的指數型基金。
譬如 Rydex S&P 500 Index Fund (代號RYSPX),一支單純追蹤標普500的指數型基金,收取1.56%的內扣總開銷。
又譬如State Farm S&P 500 Index Fund ,也是標普500的指數型基金,但內扣總開銷為0.74%。
相較之下,Vanguard 500 Index Fund,內扣總開銷只有0.17%。前兩支指數型基金明顯有著過高的收費。
高內扣費用完全違背指數化投資的本意。指數化投資就是要用儘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最接近市場的報酬。
高內扣費用與指數化投資,是矛盾且無法並存的東西。高內扣費用將讓指數化投資的優勢完全消失。(指數化投資的優勢是立足於低成本,不是立足於效率市場。可參考指數化投資要義(The Essence of Indexing)續)
投資指數型基金,卻對背後的高費用視若無賭,是最嚴重的投資盲目之一。而這些推出高成本指數型基金的資產管理公司,也不打算幫投資人矯正這個錯誤。他們反而利用這個錯誤,為自己帶來大額的收入。
高費用,也可來自於投資管道。譬如要付出高額手續費才能買到指數化投工具,或是指數化投資工具是高成本的投資型保單所連結的產品。
雖然問題來自投資管道,但一樣是過高的投資成本,一樣會傷害指數化投資的優勢。
指數化投資工具也不應用於擇時進出。
有的投資朋友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免除了選股的問題,但卻跳入另一個更大的坑,那就是試圖擇時進出。
特別是ETF這類指數化投資工具,容易交易買賣的特性,很多投資朋友真的拿它當做短線交易的工具。想要參與上漲,躲過下跌。
有的人就是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做波段操作。
會這麼做的投資人,無非是想確保自己能在市場中拿到正報酬。
但老實說,這是不可能的。投資沒有保證正報酬這件事。你要投資,就要體認有可能會虧錢這件事。
很多人不接受這個現實,拿一些迷湯來灌自己,或是相信一些偽大師的言論,說你只要如此這般,研究市場趨勢等等,就可以掌握上漲躲過下跌。
這些不是什麼厲害的投資方法,這些全都是無法接受投資風險的表現。
而且,必定無法成功。
像當初,說台灣50在40塊以下用力買,50塊以上賣出,波段操作的人。現在0050已經漲到70塊,從50到70,他已經錯過40%的漲幅。現在要怎麼辦?
不買,等它跌回50,那需要20/70,28%的跌幅。這可不是一個小跌幅,要多久才等得到?假如不買,它再繼續漲上去怎麼辦?
這種波段操作法,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本身往往就是問題。
當時發明這些買賣區間的人,總以為這些區間看起來真是太正確太巧妙了。很抱歉的是,他們往往只看到用在過去很正確,就直接宣稱它有效了。未來呢?
這是典型的看後照鏡開車。
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本意就是讓投資人長期持有,獲取市場報酬。
指數化投資也不宜用在分區太細的標的。譬如只投資市值很小的單一國家,或是分類很細的產業。
指數化投資的本意是讓投資人拿到整體市場的報酬。這些投入小市場,小產業的ETF,只會讓人拿到特定小區塊的市場報酬。
為什麼有人想用這些工具?
無非是想參與到表現好的國家,表現好的產業,排除掉表現差的國家與產業,增進自己的報酬。
這是人的本能,追求更好。但這種試圖判斷產業輪動,跟擇時進出一樣,都是無法長期持續做對的事。
指數化投資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但假如跟高費用,擇時進出與產業地區輪動合併使用,恐怕很難帶來令人滿意的成果。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指數化投資的務實考量(The Practical Aspect of Indexing)
對於指數化投資的常見誤解(Misunderstandings about Index Funds)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
陸生動物的投資習性
Labels: 投資概念
5 comments:
為什麼這種高費用的指數化公具會存在?是誰在買?基金行公司怎麼不會倒
有的投資人真的對內扣費用完全沒有感覺或識別能力
香港電影《奪命金》就反映了主動型基金高內扣的事實,還有銀行理專為了業績向投資人推銷的根本原因,值得投資人一看的電影。
奪命金-銀行理專銷售基金實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82CgPusf-w
謝謝Bom的分享
謝謝Bom,很好看感觸很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