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讀後感1---會花錢不等於很有錢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的作者是Thomas Stanley與William Danko。這本書討論一個主題,美國的百萬富翁是怎樣的人?他們有那些共同特點?這些資料整理起來,進一步或許可以回答,”如何成為有錢人?”這個問題。
這本書的內容基於作者在過去20年做的研究與統計,源自跟超過500位百萬富翁的面談,以及跟1萬1千名高所得或高資產人士的問卷調查。
作者定義,富人是擁有超過一百萬美金的淨資產。在美國一億個家庭(Households)中,只有3.5%,也就是350萬個家庭,有達到這個標準。這些百萬富翁,有九成五,持有1百萬到1千萬美金的淨資產。
他們中有八成是第一代富人。也就是說,他們大多不是繼承而來,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在自己這一代,成為有錢人。
書中第一章談的是,有錢人跟你想像中很不一樣。他們大多不會開進口車,不會穿高級西裝。他們看起來,就像一般人,住在一般的社區(僅管他們的淨資產是鄰居的好幾倍)。
書中舉了一個很有趣的對比。一家信託公司的經理,託作者研究富人目標客群。這個經理,穿高級西裝,開進口車。而他們面談的富翁,穿舊西裝,牛仔褲,開國產車。
假如你問一般人,誰看起來像有錢人?
大多人會選經理。
但其實,有錢人是那些其貌不揚的人。
這就是社會的一個通病。我們沒有搞清楚,有錢和很會花錢的差別。
我們以為,擁有很多值錢的東西,就是有錢的象徵。
作者初期也犯過這個錯誤。他們剛開始要研究有錢人時,前往高級社區。結果卻發現,很多住在廣廈豪宅,開好車的人,其實口袋裡根本沒什麼錢,沒有什麼淨資產。他們把錢花在消耗性產品上,卻沒有持有什麼具增值潛能的資產,譬如股票、債券、私人企業、油田或林業產權。
這個現象,跟媒體渲染的富豪形象有關。我們三不五時,就會看到某個有錢人(企業大亨、體育明星,或是知名藝人),一擲千金,買下高昂物件的報導。
我們心中留下一個印象”有錢人都很會花錢”。然後再進一步把邏輯顛倒過來,就變成”很會花錢的就是有錢人”。
媒體報導的,是容易吸引人的內容。不是整體真相。
想想看,假如報紙或是電視報導一個富翁的節儉生活,那會有什麼賣點?
於是,這樣的看法成為對富人的第一個誤解。
但很多人的確活在這樣的迷思中。
有的有錢人,似乎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所以就要符合”社會期待”,真的去買一些高單價的物件。
現今房價高漲,擁有特定豪宅,剛好成為這些人試圖展示自己很有錢的途徑。
想來可悲。很可能他們一點也沒有自己的品味。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居所,所以就”符合大眾期待”的買了高單價的豪宅。有了錢,卻仍是不自由。
而對於這些人當中的某些人來說,有錢似乎是人生唯一且重要的目標。
有錢最重要,可以用任何途徑達成。包括內線交易、黑心食品等等。出賣自己的人格、企業的品格在所不惜,只要變有錢就好。
想想這些人,假如把錢從他們身邊剝離,他們還會是誰?
你會發現,他們會變成誰都不是。這些人,假如沒有錢的話,什麼都不是。
這些人以金錢為人生首要目標,不擇手段達成之後,深怕外界不知,於是選擇全國知名豪宅為居所。結果這個地方的住戶,接連”出事”。這是巧合,還是事出有因?
而有些人,他就算沒錢,他仍然是Somebody。一個令社會大眾敬重,佩服的人。
譬如指數化投資教父,柏格先生,就是這樣的人物。這個人,金錢根本不是衡量他成就的標準。不管有錢沒錢,他都是個偉大人物。
這,才是人生的真正成就。以自己的工作與生命,為社會,為他所服務的族群帶來價值。
在這個真正成就之前,所有進口汽車、豪華房屋的廣告,宣稱擁有這些東西就有”領袖風範”、就是”至尊王者”的畫面,都變得膚淺而可笑。
金錢本是獎勵一個人做好工作的獎品。做得好,同時收入不錯,變有錢人,那是天經地義。
但假如倒行逆施,為了金錢,做出傷害社會,罔顧他人之事,這個人,就是除了錢之外,什麼都不是的人。東窗事發之後,更會成為被社會唾棄的人。
做得好,而得財富,人生快樂。
為了財富,賤招出盡,沒有人格,那就真的成為金錢的奴隸了。
後記:本書的中文版是"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讀後感2---令人佩服的富人
The Psychology of Money讀後感6---財富是看不見的
為什麼收入增加未必能存到更多錢?你沒想到的三個高收入陷阱(Higher Income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More Saving)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Primates of Park Avenue)讀後感---有錢人的不快樂
投資,不該是生活的重心(What You Should Focus On)
“膽小存錢,不如勇敢賺錢”讀後感
你還在努力省錢來投資理財嗎?(Pound Foolish)讀後感1—投資致富太簡單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8 comments:
書中舉了"一"幾個很有趣的對比。
寫的真好
我最近也看完了這本書, 外加其一作者寫的Stop Acting Rich. 後面這本書作者用了更多的實例來說明那些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未必是真正富有的人, 也說明了一些真假富人的消費習慣. 簡單來說, 這兩本書的主軸就是: 別過度消費而降低日後達成財務獨立的可能性.
謝謝匿名先生的錯字指正
已經修改
謝謝Learnman與匿名朋友的鼓勵與分享
100萬美金為美國富人的標準。那台灣6都市區的40坪小家庭3人房新成屋每坪至少20萬起跳(北部更可怕),總價是美國富人總資產標準的1/4-1/3!這是台灣人太有錢還是奸商太多?
高房價造成現在要買房的人
要付出很高的代價(占一生所得的很大一塊)
才能買得起
真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