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3---保險的重點
這本書也有一章專門討論保險。其中列出一般人投保所會犯的幾大錯誤,真是直指要領。
第一個錯誤就是保瑣碎小事,不保重點。
譬如,一個家庭中只有父親在賺錢。全家就靠這份收入在維持日常開銷與房貸等支出。小孩都還沒有自立的能力。這樣的狀況下,針對這位父親的壽險,是保險的首要任務。因為這份壽險將可以處理萬一父親意外死亡所帶來的經濟風險。
結果有的家庭不是針對這個要點去做保險,而是把心力放在醫療險。還在仔細分辨,那些保單,門診手術賠不賠,住院一天領多少。或是去保低保障的儲蓄險。還在想說,到期可以領回多少,報酬率多少。這就是跑錯方向。
保險是一種支出。要先處理最要緊的風險。而不是在那邊想說住院可以拿回多少,期滿可以拿回多少。把重心放在這些末節上,等到真的重大風險事件發生時,你會悔不當初。
保戶自己犯下這些錯誤,責任在自己身上。但假如號稱專業的保險從業人員,在最重要的保險沒有做好之前,一味引導保戶去買這些不是那麼重要的保險。那麼當保戶真的需要保障而沒有保障時,實是難辭其疚。當發生這種狀況時,恐怕會良心不安。
另一種錯誤則是針對特別狀況進行保險。
譬如在機場賣最好的保險,就是乘坐飛機失事的人身保險。可是,為什麼要針對”坐飛機”?意外死亡的選項其實很多。為什麼不就針對”意外死亡”投保就好呢?
人性有個特點,就是假如是針對某種狀況的保險,會讓人覺得特別有保障。
譬如坐飛機的意外險,就會比一般意外險讓人覺得更有保障。但其實,飛機失事只是意外之一。意外死亡的機率本來就低了,坐飛機失事機會更是低。
只在坐飛機前想對這個意外保險,卻在下飛機後,暴露在所有其它意外死亡的機會中而且還覺得沒有大礙,就是這種保險態度最大的問題。
但人性就是人性,有許多保單,就是針對特定狀況做出保障,並以此為主打(包括一些醫療險保單),保戶一定要想清楚,或許一個範圍更大的保險會是更好的選擇。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觀念版〕》。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1---不要理會Noise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2---如何處理意外之財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讀後感4---追隨大師或追逐金錢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從利率談起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8 comments:
看了楼主的文章确实学习了
相當清晰
保戶們應該讀一讀
將那些無用的保險給退掉
謝謝各位朋友的分享
業務員常被保險公司當作衛生紙 用完了沒人脈的就隨手ㄧ丟 可想而知這群號稱專業的人 心態如何
希望綠角大有機會翻譯這本書給國內的指數投資者,多謝你的分享!
謝謝鼓勵
提供一則財經消息:
只顧銷售忽略風險 金管會盯類全委保單
「類全委保單」是近期市場最夯的投資商品,今年以來狂賣近2800億元。但金管會擔心,業者只顧著銷售,而忽略相關權益或風險告知,除把類全委保單列為金融檢查重點,更直言若疑有不當銷售,會立即找業者來「喝咖啡」。
佔投資型保單8成5
「這不是找壽險業者麻煩,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與市場秩序,主管機關必須好好把關!」金管會保險局官員說,因為這是新類型的商品,有的消費者並不清楚實際契約內容為何,若有銷售人員只顧著搶業績、拚命賣保單,甚至使用不當話術推銷、吹噓,很容易引起消費糾紛。
不等問題發生才處理
保險局表示,類全委保單是投資型保險商品的一種,雖然委託基金公司操盤,但投資績效仍由消費者「自負盈虧」,業者不能誤導消費者有「保本效果」,或是沒把相關費用說清楚。例如:市面上銷售的類全委保單,多標榜提供「定期撥回」,也就是定期配息或收益分配,這讓消費者覺得有固定收益,也是此類商品大賣主因之一。
隱藏費用多 投資前三思
類全委保單有四大類別收費項目,首先是前置費用也就是保費本身費用,第二是保單相關費用,像「保單管理費」等,第三是進入投資產生的費用,包括:「投資標的申購手續費」、「贖回」及「轉換費用」,第四是後置費用,例如解約、部分提領費用。
摘自:http://goo.gl/iYrxdU
類全委是源自於台灣人喜歡用保險作為投資儲蓄工具而產生的新型投資保單,但是漂亮標語的背後卻埋藏許多沒被揭露的真相:高費用率、基金經理人能力、配息可能源自本金、需要加收危險保費、帳戶淨值可能為零、甚至是負值而導致保險意外時失去保障...等等,但這些風險常常因為台灣投資人「愛配息」、「貪圖方便」、有意無意的忽視與無視...等因素而被忽略了,而這也是最危險的!「保險是保險、投資是投資」,唯有銘記這句話並且不要妄想會有白吃的午餐才有辦法在日趨複雜的保險產品與市場中持盈保泰!
謝謝分享
多一層委託
就是多一層費用
就是更差的績效
很簡單的邏輯
但似乎很多人就是不太明白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