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的法人投資應用(ETF fo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ETF這種投資工具的出現,除了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可做為另一種指數化投資的選擇,對於投資法人,其實ETF有許多不同的應用方式。

首先,ETF可提供流動性。

譬如一位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他精心挑選了好幾支高收益債組成投資組合。

他最不希望的事,就是在高收益債市場下跌時,基金投資人大舉贖回,造成他要在低點變賣債券換成現金以應付贖回。這反而是賣在低點。

所以他可以把基金95%的資產投入自己選擇的高收益債,另外5%投入一支流動性好的高收益債ETF。那麼當投資人贖回時,他可以先變賣高收益債券ETF,取得現金,發還給投資人。不必馬上開始變賣自己的債券部位。

再來,ETF可以讓現金馬上投入。

譬如有個機構投資人,手上突然多了1000萬美金,要投入某個目標市場。傳統做法是要請顧問選出幾個專長該市場的經理人,然後內部開會討論,請候選經理人前來報告,最後決定要把資金交給誰管理。

假如整個程續耗時三個月,而這三個月中市場明顯上漲,這1000萬美金會錯過這段期間的報酬。

ETF出現後,法人可以先將這1000萬美金馬上投入該市場的ETF。即刻開始參與該市場的表現。之後再完成整個經理人篩選流程。

ETF可以讓資金”暫住”

同樣的道理,假如原先負責某市場的經理人離職,法人要找新的經理人。這又會是個耗時許久的過程。法人可以將原先給該經理人負責的資金,先透過ETF投資,等選出新的經理人後,再贖回ETF,交給新經理人操作。

美國當地在債券天王Bill Gross離開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時,大舉離開該基金的資產,有許多就進入BND這些高評等高流動性債券ETF”暫住”。就是這個功能的展現。

ETF可用於放空與避險

譬如某個法人可以買進某家公司股票,但是放空該公司所屬產業的ETF。這個做法會讓它去除掉Market risk,讓法人抓取到他想要的Risk premium。

有些ETF因為持有許多難以借券的較小型公司股票,所以往往成為放空該產業或該市場區塊的首選。(ETF的流動性,借券可能,都比它的成份股票要高。)

最後,ETF可帶來收入

法人可以將它持有的ETF出借出去,可以為法人帶來額外的收入。

對於法人來說,ETF可以有更多種的應用方式。這也是這個投資工具資產規模近年來呈現大幅成長的重要因素。

ETF的成長,來自於法人與一般投資人這兩者的共同支持。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ETF

ETF價格戰背後為人所不知的一面(Price War or Fee Innovation?)

為什麼要用ETF,不用指數型基金?(Why ETF, Not Index Funds)

2%的基金內扣費用其實比配息30%預扣稅款還要可怕(High Expense Ratios vs. High Tax Rate)

4 comments:

S.J 提到...

還有避稅的功能。
台積電配息之前,0050的資產規模明顯增加到800億以上。過了除權息季節之後,0050的規模又回到了500億左右
每年皆如此。

sam 提到...

今天看到一篇以美國投資顧問的觀點來看ETF和共同基金的文章,正好跟綠角老師最近的兩篇文章做個連結。其中也提到了很多老師講解過的。大意是:

* 大部分共同基金是主動管理,大部分ETF是被動跟蹤。
* 過去投顧幫投資人推薦共同基金。現在投顧一樣推薦共同基金,但同時也幫投資人設計和管理ETF組合。
(ETF的出現讓投顧不需自己養龐大的研究團隊選股選行業,再加上更先進的投資自動執行的程式,都讓投顧能以低成本幫投資人執行和管理各種不同的投資需求。)
* 所以ETF的成長並不代表共同基金的衰退:2018的一份行業調查顯示 87% 的投顧使用ETF,73% 也用共同基金。
* 另一份2017的調查也發現,64%的投顧認為ETF和共同基金有互補作用,ETF可填補一些共同基金無法增加投資價值的區塊。
* 那麼比起ETF,投顧什麼時候會更偏好共同基金? 有三個主要考量:扣除費用後的投資績效、控制風險的投資過程、基金品牌的商譽和信任度。
* 主動挑選和管理 “被動跟蹤的ETF” 也算是一種主動。大部分投顧 (約75%) 用被動+主動的混合模式。越來越多主動管理的投顧是用被動ETF來作為核心。投顧不是拋棄全部的主動管理基金,而是拋棄(和被動ETF相比)不能增加價值的主動管理基金。
* 也就是說ETF推進了共同基金的效率。同時共同基金也給ETF持續進步的壓力。

說到ETF的流行,聽說美國證監會要推出ETF新規,主要目的是讓ETF的發行更省時、更省力。但對於規模巨大而且已經很有效率的Vanguard、BlackRock、SSgA來說,可能不會帶來明顯更低的內扣費用。比較有利的趨勢應該是行業裡持續合作的關係,例如Vanguard和CRSP、FTSE指數,BlackRock和MSCI指數,BlackRock和Fidelity,SSgA和Charles Schwab。

不過就像綠角老師一直強調的,選對ETF(符合自己的配置計畫、準確追蹤指數),避開心魔長期有紀律地抱持,要比跳槽到一個內扣費用可多省個2-3基點來的重要多了。

文章連結:https://www.kitces.com/blog/etf-vs-mutual-fund-financial-advisor-trends-in-investing-portfolio-construction/

綠角 提到...

謝謝S.J.的分享

綠角 提到...

謝謝Sam Kao詳盡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