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an Genes”(都是基因惹的禍)讀後感2---付出為求回報
對於猿猴、猩猩這些動物來說,基本上牠們對於非親屬的同類都是有點敵意的。因為牠們都是相同環境中,會與自己競爭生存資源與基因延續機會的敵人。
但人是高度社會性動物,我們喜歡跟同類待在一起。人類相對來說很容易與其他人交朋友,形成合作關係。
這種合作能力可能與狩獵時期的生存需求有關。多位獵人合作,齊心打下一隻身形龐大的高熱量動物,對於族群生存,比起每個人各自獵殺小型動物要好的多。
但作者接著討論,不要以為人之間的互助與給予都是無私大愛。這些幫助有自私的理由。
通常,給予,是為了日後對等的回報。
譬如請你回想一下,誰在你的婚禮上禮金給的太少?你給誰祝賀生日,但你生日時他卻從來沒寫過一張賀卡?
其實你都知道。
人腦中都有個很清楚的給予與接受的”資產負債表”。
給予其實是為了維持合作的關係。
所以對於完全得不到對方回饋的付出,我們遲早會中止這段關係。對於別人的好意,假如我們沒有回報,也不應期待它會持續。
閱讀全文
Labels: 非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定期定額投入美國ETF績效分析---以VTI為例(Dollar-cost Averaging into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2018更新)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計算從2007年初到2017年底,共十一年期間,對美國全股市ETF,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美股代號:VTI),定期投資的成果。
投入方式是從2007年1月到2017年12月止,分別在每年的一、四、七、十月,每季定期投入。
投入時間在該月的第一個營業日。以收盤結算淨值為買進價格。
每季投入目標為600美金。因為ETF下單只能買進整數股。所以通常無法剛好將600美金全部投入。
假如買進時,ETF的價格是每股45美金。600/45等於13.3。這時就四捨五入,買進13股,共投入585美金(45*13=585)。
假如買進時,ETF的價格是每股44美金。600/44等於13.6,四捨五入為14股。所以就買進14股,共投入616美金(44*14=616)。
每次投入的目標雖是600美金,但因為ETF自行買進只能買整數股,所以有時投入金額會比600多一些,有時會少一些。
此ETF每季配息。配息在扣除30%預課稅款後,剩餘款項於配息的可配發日(Payable date)當天,以ETF的收盤淨值再投入。
根據這樣的條件進行定期買進,過程如下表:
Labels: ETF實戰績效與投資策略
精準訂價(Confession of the Pricing Man)讀後感2---價格對獲利的重要性
價格對企業的獲利有明顯的影響。
譬如賣一個100塊的東西。假如毛利10%,也就是賣一個賺10塊錢。只要打95折,賣95塊,毛利就會打對折,剩5塊錢。
也就是說,售價打95折時,營業額要多一倍才能彌補毛利的損失。
很多經理人在價格上讓步,為的就是”市占率”三個字。但問題是,市占率高不等於獲利高。但經理人眼中,市占率似乎就像是自己的領地一樣。市占率下降,代表被對手侵門踏戶,是不能忍受的。所以寧可在價格上退讓,也不讓對手有機會。
太多執行長都忽略了這個簡單算術與價格的重要性。
作者提供他的親身經驗。在跟某城市的希爾頓飯店經理談話時,經理抱怨,”今晚房間還空了五間,沒人住。”。作者說,”我寧可房間價格更高,空房更多。”這位經理人似乎很難理解,作者的提議其實會讓飯店賺更多。
還有通用汽車,在金融海嘯的經濟衰退期間,以29%市占率為目標,大打價格戰。卻是愈打愈輸。公司的獲利跟市占率反而雙雙衰退。
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公司,面臨兩個明顯的囚徒困境。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分析介紹(VPL,2018年版)
美股代號VPL的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成立於2005年三月4日。追蹤FTSE Developed Asia Pacific All-Cap Index。
指數名稱中的All-Cap字樣,代表它是一個同時囊括大、中、小型股的指數。
投資美國以外國際市場的VGK,VPL和VWO都是在2015更改為納入小型股的全市場指數。追蹤全市場指數的投資工具,讓投資人可以取得更完整的市場報酬。
FTSE Developed Asia Pacific All-Cap Index包括亞太地區的六個成熟經濟體,其比重如下:
日本 58.4%
澳洲 16.3%
韓國 12.7%
香港 8.6%
新加坡 3.2%
紐西蘭 0.8%
日本占指數近六成的比重。所以日本股市與日元的表現,會對這支ETF有決定性的影響。
VPL內扣總開銷是每年0.10%。
在亞太成熟市場方面,目前台灣本地市場有幾支ETF。投資日本有國泰日經225ETF、元大日經225ETF與富邦日本ETF。投資香港的FH香港ETF與投資韓國的元大韓國ETF。
這些標的都是單一國家ETF。假如只買日本ETF,那只會投資到亞太市場的六成,其它市場都錯過了。假如自行用日本、香港與韓國ETF來投資,又會形成一個多標的的投資組合,管理上比較費力,也還只包含到三個亞太的成熟經濟體。
從這個討論,跟之前VGK文章中的討論,可以知道,要用台灣當地的指數化投資工具組成一個低成本的全球股市投資組合,還是有很大的困難。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VPL資產總值51.7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33萬股。
根據2018一月底資料,VPL的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面對風險的過與不及(Risk-On and Risk-Off)
一片藍天的時候,反而是要小心萬一刮大風下大雨時該怎麼辦的時刻。
股市連續幾年的上漲,有些投資人開始出現較大膽的行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借錢投資。
常見支持這麼做的論點就是:
"借款利率那麼低,股市漲一年就20%,何樂不為?"
不僅投資人自己會這麼想,更有銀行人員鼓勵客戶借錢買基金。這樣一來,銀行放款業務有,基金行銷業務也有。投資人這一頭牛被剝了兩層皮,還自以為是在”掌握投資機會”。
借款投資,使用槓桿,是一種在投資世界追求”最佳化”的行為。但請特別注意,這也是一種讓自己脆弱化的做法。
假如投資100萬,全都是自有資金,那麼市場要跌100%才能將你掃地出局。
但假如投資100萬,自己只出20萬,另外80萬是借來的,那麼市場只要跌20%,你就一無所有了。
投資不能只想好處,要想到壞處(也就是風險)。借錢投資不能只想到獲利翻倍的效果,也要想到它虧損加倍的那一面。
這種大膽行為的對面,則是過度擔心風險,以為市場風險必定就要出現了,接下來就要大跌了。
Labels: 投資概念
“Mean Genes”(都是基因惹的禍)讀後感1---天生就會胖
有些問題是普遍存在於人類身上的。譬如到書店的新書區,你幾乎一定可以看到,教人如何減肥,以及如何存錢的書。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不是反向標題。教人如何增肥,以及如何花大錢的書。為什麼後面這些主題的書不會出現?
答案就在於,現代人類普遍有太胖,以及花錢沒節制的問題。
作者先進攻體重這個問題。人為什麼會太胖?
基因使然。
農業開始之後,人類才首度擁有相對穩定的食物來源。人類在其存在的期間,大多是狩獵採集者。身為一個採集者,常見狀況是食物缺稀,不知道下一餐在那裡。
在這種環境中,演化選擇了,有東西吃就盡可能吃,懂得把能量存下來的人類。而且在沒有冰箱的時代,食物的最好儲存形式是自己身上的脂肪。吃就對了。
這是人類的預設模式。
到了現代社會,在相對富足的國家,消費者可以用很便宜的代價取得大量食物。有得吃就吃的模式,造成普遍的能量過度攝取。啤酒肚,腰間肉,是現代病癥,但在遠古時代,這是度過飢饉的關鍵儲備。
閱讀全文
Labels: 非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大跌保證基金(Mutual Funds with Extreme High Expense Ratios)
近期有位朋友在我的臉書專頁上留下一句話:
“基金的內扣費用真的有高達每年2%那麼多嗎?”
似乎對綠角文章中時常提到的基金高額內扣費用,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我們就來看一下各基金類別的高成本基金。
下表是投資美國大型均衡股的境外基金(也就是一般美國大型股基金),在台灣晨星資料庫中,費用最高的前十名基金。
前六名的基金,鋒裕以下六家業者,每年跟投資人收取2%以上的高額內扣費用。第十名的富達美國基金,也有高達1.88%的內扣費用。
當美國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像Vanguard全市場ETF(美股代號:VTI)每年只收0.04%的內扣費用。鋒裕基金每年2.95%的內扣費用,是0.04%的74倍。
買一個貴74倍的東西是怎樣的差距?
人家吃一碗牛肉麵要100,你這一碗要7400。別人開一台100萬的車,你這台車要7400萬。這恐怕是直衝天際的高額支出。
接下來是投資歐洲大型均衡股的境外基金,在台灣晨星資料庫中,費用最高的前十名基金。
閱讀全文
Labels: 基金
Vanguard FTSE Europe ETF分析介紹(VGK,2018年版)
美股代號VGK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成立於2005年三月4日。追蹤FTSE Developed Europe All-Cap Index。
從指數名稱All-Cap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全市場指數,也就是同時囊括市場上的大、中、小型股。
VGK原先追蹤的指數是以大型股與中型股為主,在2015改使用目前這個全市場指數。
FTSE Developed Europe All-Cap Index同時囊括歐元與非歐元區,指數成份證券1267支。
VGK前十大投資國家與比重如下:
英國 29.2%
法國 14.9%
德國 14.9%
瑞士 12.5%
荷蘭 5.3%
西班牙 5.0%
瑞典 4.8%
義大利 4.3%
丹麥2.9%
比利時 1.9%
國內也有兩支歐洲股市ETF,分別是元大歐洲50ETF(台股代號,00660)與富邦歐洲ETF(台股代號,00709)。
元大歐洲50ETF的歷史較久,在2016就成立了。但它追蹤的指數是EURO STOXX 50指數。這個指數對於投資歐洲地區有個重大缺陷,就是它只包括歐元地區國家。
所以像剛才VGK前十大投資國家中的英國、瑞士和瑞典,這三個沒有使用歐元,但也是歐洲當地重要經濟體的國家,元大歐洲ETF會全部略過。這三個非歐元國家就占了歐洲已開發市場46.5%的市值比重。所以不要小看只投資歐元區造成的影響。這會錯過歐洲已開發市場近一半的市場價值。
富邦歐洲ETF在2017才成立,選用的指數比較好,是FTSE Developed Europe Index,這個指數就同時有包括使用歐元,以及沒有使用歐元的歐洲已開發國家。
但是這個指數只包括大型股與中型股,投資範圍比VGK使用的FTSE Developed Europe All-Cap Index要窄。而且還收更高的費用。VGK的內扣總開銷才0.1%。富邦歐洲ETF光經理費就要0.5%(內扣總開銷一定比0.5%更高)。
目前台灣當地的歐洲股市指數化投資工具,在運作成本,指數覆蓋範圍方面,都還跟美國有不小的落差。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VGK資產總值194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380萬股。是一支成熟的ETF。
根據2017十二月底資料,VGK的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精準訂價(Confession of the Pricing Man)讀後感1---價格就是價值
精準訂價的作者是Hermann Simon。他自學生時期就對價格設定的機制充滿興趣。本來在學界工作,後來成立Simon-Kucher&Partners顧問公司,專職對全球各企業提供訂價建議。
我們就不用提這家公司有多少員工或多少營業額。假如你曾去德國自助旅行,你很可能知道德國國鐵有一種名為BahnCard的預付折扣卡。這種訂價模式,就是這家公司的傑作。保時捷推出Cayman S還有賓士推出A Class車款時,都是採用這家公司的訂價建議與策略。在業界具有高度影響力。
本來以為這種商業書籍中,作者會提到企業該用怎樣的行銷或說詞,來合理化自己定下的價格。不,作者不談這套。一開始他就開宗明義的說,一個產品或服務可以訂下的價格,就是它的價值。
價格等於價值。
消費者一定是覺得,買這個東西或服務,花的錢值得,他才會買。人是很注重公平的。
而且請特別注意,是消費者覺得的價值。不是產品生產商或是服務提供者自己覺得的價值。
假如無法讓消費者體會到這個東西的價值,就無法收取對應的價格。
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美國廣泛投資級債市ETF,AGG與BND的比較,2018更新—Comparison of Total US Bond Market ETFs: AGG and BND
之前比較AGG跟BND這兩支美國廣泛投資級債券市場的文章,已經是四年前的狀況了。本文進行資料更新。
比較主角是兩支美國投資級債市ETF。
第一支是由BlakcRock(貝萊德)發行的iShares Core US Aggregate Bond ETF(美股代號:AGG)。
AGG在2003年發行,追蹤Bloomberg 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Index(彭博巴克萊美國整體債市指數)。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AGG資產總值534億美金,平均每日成交量270萬股。內扣總開銷(Expense ratio)為0.05%。
第二支是Vanguard發行的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ETF(美股代號:BND)。
BND在2007年發行,追蹤的是Bloomberg Barclays US Aggregate Float-Adjusted Index。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BND資產總值365億美金,平均每日成交量200萬股。內扣總開銷(Expense ratio)也是0.05%。
2014那篇文章中的資料,Vanguard的BND,資產總值與平均每日成交量都比AGG要高。但現在狀況已經完全相反,AGG有著較高的資產總值與成交量。
四年前,這兩支ETF都是0.08%的內扣費用,現在都已經降到0.05%。
BND和AGG追蹤的都是彭博巴克萊美國整體債券市場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Index),但Vanguard的BND追蹤的是Float-adjusted的版本。
這個指數是最常用來衡量美國投資級債市表現的指數。兩支ETF的指數追蹤方法都是採樣。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台北開課公告(2018五月19、20日課程)
由於台北四月”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已經額滿,而且候補名單上有近40位朋友,因此提早宣布一下梯課程資訊。
綠角將在2018五月19,20日在台北開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7十二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7十一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7九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我們應該根據穩定不變的原則,來計畫自己的投資。而不是根據每日一變,永遠讓人摸不著下一步的市場情勢來規劃投資。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是一個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的課程。
課程中將分享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綠角從中選擇的方法、以及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的投資組合的心得。期望能讓參加過的朋友,能對投資,對於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
開課公告:
開課日期:
台北:五月19、20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ETF關鍵報告"台北開課公告(2018五月20日課程)
由於四月22日的台北"ETF關鍵報告"已經額滿,而且有近50位朋友仍在候補中,因此提早宣布一下梯課程資訊。
綠角將在2018五月20日在台北開立"ETF關鍵報告"課程。
綠角全部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評價,可參考:
“ETF關鍵報告” 2018一、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17十月高雄與十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17九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當別人已經透過美國券商使用全球金融界的主力投資工具時,你卻還只能留在台灣,接受次等公民的待遇,買那些內扣費用貴到爆表一定會傷害績效的境外基金?
你是否以為ETF只要單純在美國開市時下單買賣即可,卻從未注意過自己下單時ETF的買賣價差與折溢價?
你是否認為ETF只要內扣費用愈低就愈好,內扣費用愈低就會愈貼近指數表現,卻不知道要如何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指數追蹤能力?
”ETF關鍵報告”可以大幅增進你對美國ETF的瞭解,讓ETF成為你更得心應手的投資工具。
ETF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課程特色:
1. 美國已有一千八百支以上的ETF。投資於全球各地市場,各種資產類別,使用多種策略。懂得美國ETF,可以大幅擴增自己的投資機會。
2. ETF關鍵報告是針對美國ETF的專門課程,主題明確。從第一節課的基本概念,到最後一節課的交易需要注意事項,由淺到深,每個段落都有確切的學習重點。確認參加的朋友都能對美國ETF有確實的掌握。
3. 課程內容由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寫文章介紹美國ETF的綠角編寫與全程講解。課程中,投資朋友將可以看到綠角多年ETF的投資心得。還有Email討論的管道。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ETF關鍵報告” 2018一、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18一月與二月,在台北舉辦的各梯次“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感謝綠角將自己對ETF投資工具的經驗整理並分享給我們,您的課程是站在一般投資人的角度出發,因此非常實用。”張小姐
“感謝綠角老師的課程,真是有與君一席話,勝讀 10年書的感覺。謝謝老師精彩的課程內容與分享。”林先生
“對於ETF的運作模式解說深入淺出,新手也可以快速理解,節省很多自己摸索的時間。”林先生
“講解得很清楚,時間也掌握得很好。”吳小姐
“對ETF有進一步的認識。內容豐富,各種說理清晰易懂。短短三個小時非常有效率的傳遞豐富資訊(很感謝!)”張小姐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ETF的盛行不等於指數化投資的盛行(The Popularity of ETF is NOT the Popularity of Indexing)
近年來有許多人指出,ETF的規模日漸龐大、交易量占股票市場愈來愈大的比重,代表市場上從事指數化投資的資金也愈來愈多。
這些論點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投資ETF跟執行指數化投資,未必是同一件事。
在解釋這個事情之前,我們先定義,何謂指數化投資。
指數化投資的定義,是利用一個投資工具(可以是基金或ETF),追蹤一個市值加權、被動選股的指數。然後投資人就一直持有,透過這個工具,獲取市場報酬。指數化投資是一個買進並持有的做法。
知道了這點後,我們可以分析為什麼有不少ETF投資人根本不是在做指數化投資。
下表是幾支美國規模前20大的ETF與相關數據
(資料時間是2018一月底)
標的名稱 | 代號 | 資產總值 (千美金) | 平均每日 成交量 | 每股淨值 (美金) | 周轉率 |
SPDR S&P 500 ETF | SPY | $306,470,697 | 79,460,625 | 286.63 | 7.43% |
PowerShares QQQ | QQQ | $64,265,796 | 30,582,654 | 170.94 | 8.13% |
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 | EEM | $45,562,719 | 53,313,145 | 51.71 | 6.05% |
iShares Russell 2000 | IWM | $44,102,589 | 23,829,061 | 159.71 | 8.63% |
這四支ETF分別追蹤標普500、NASDAQ 100、MSCI新興市場股市與羅素2000指數。
資產總值從IWM的441億美金,到規模最大的SPY有3064億美金。這些ETF的平均每天成交量都有千萬股的等級。
我們把這些ETF的每股淨值乘以平均每天成交量/資產總值,就可以算出這些ETF的周轉率。
最右邊一欄可以看到,這些ETF的周轉率介於6%到8%之間。看來不是很高的數字。
不過請注意,這是每天的周轉率。
閱讀全文
Labels: ETF基本知識
2018台灣股市結構(The Structure of Taiwan Stock Market)
台灣股市的組成狀況,可以透過台灣股市的全市場指數,也就是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來進行觀察。
2018一月29日,加權股價指數由883支成份股組成。比重最高的是台積電,占比20.0707%。比重最低的是吉祥全,比重0.0012%。
台積電在台灣股市具有相當重要的角色。20%的意思就是,台灣股市整體總市值有兩成就在這一家公司上面。比重第二高的鴻海,比率也只有4.9137%,連5%都不到。台積電在台灣股市是獨大。
也就說,假如一位投資人投資台灣股市,卻沒投資台積電。只要發生台積電股價表現遠勝過其它股票的狀況,就會帶來績效遠遠落後大盤的情形。
而績效遠遠落後大盤對於許多法人投資者是不被允許的狀況(因為會造成職業風險。落後大盤太多,會被Fire),所以很多涉足台灣股市的外資法人,都會投資台積電。
整個加權股價指數,只有前18家公司,每家都有1%以上的比重。從第134名以後(含134名),各公司所占的比率都不到整體股市市值的0.1%。632名以後(含632名),則是連0.01%都不到。
也就是說,從第134名到第883名這750支股票,每一支占台灣股市千分之一的比重都不到。它們個別的漲跌對整體股市的表現影響不大。但假如投資人自己的投資主力就是由這些公司組成,那麼它們的表現對自己的績效會有決定性的影響。換句話說,買這些市值小的公司,你的報酬率可能會跟大盤整體表現很不一樣。
加權股價指數可以分成幾個子集合,分別是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與微型股。
Labels: 基本金融知識
2018一月回顧
本文回顧過去一個月綠角財經筆記的狀況。
2018一月部落格最熱門的前十篇文章分別是:
1.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讀後感—向上爬的必要
2. 2017綠角閱讀清單(Greenhorn’s 2017 Reading List)
3. 理財的重點(YOU are the Biggest Asset in Your Portfolio)
4. 0050總報酬投資策略與歷年配息記錄(Total Return of 0050,2018更新)
5.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分析介紹(VT,2018年版)
6. Firstrade開戶步驟詳解2018版(How to Open a Firstrade Brokerage Account)
7. 大白天的黑暗角落(Dark Clouds in Blue Sky)
8. 你是在買基金還是背貸款?(Mutual Funds Expense Ratio Can be Higher than Mortgage Rates)
9. 0050總報酬投資策略與歷年配息記錄(Total Return of 0050,2017更新)
10.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分析介紹(VTI,2018年版)
最熱門的第一與第二名都是與閱讀相關。第一名是“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的讀後感。第二名是我自己的2017閱讀清單。
前十名的文章中出現了幾篇較早期的文章,分別是你是在買基金還是背貸款? 與理財的重點。這應該跟我在一月時,在臉書專頁的分享有關。前一篇文章讓讀者朋友看到高費用基金的負擔跟貸款相比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後者則是討論自身工作能力的重要性。
Labels: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