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shing for Phools讀後感2—充分利用名譽


作者解釋了2008金融海嘯主角,投資銀行與信用評等公司的墮落。

在1970年代,投資銀行是大企業的銀行,是大企業的忠實朋友,忠誠的提供建議與服務。而這些服務偶爾可以換取到這些企業上市或發行債券時,由該投資銀行擔任Underwriter的角色。(投資銀行發行證券可以獲取利益)。

在這個年代,假如投資銀行發行的證券出現問題,合夥人自身資產可能被要求用於賠償。作者以1969年高盛發行Pen Central鐵路債券違約的例子。在這種狀況下,投資銀行有很強的動機,確保發行的證券是沒問題的。

在證券評等的過程中,投資銀行會監視信評機構給出正確的評等。早期的信評機構也盡可能避免利益衝突。

但環境逐漸改變,1999高盛掛牌上市。合夥人不需要再擔心對公司的提告要以個人資產賠償,現在公司是股東的。經營階層開始想如何創造最大獲利。

信用評等業者開始從評等過程中收費。跟別人拿錢,評級他提供的證券。利益衝突出現。

投資銀行發現將房貸證券化 ,做成複雜的房貸抵押債券,有利可圖。原本體質不佳的證券,假如取得高評等,資產價格就會上漲。等於是從空氣中變出黃金。

投資銀行從監視信評業者的角色,轉換為與信評業者”合作”,提供錯誤評等的共犯。

過高的房貸抵押債券評等,造成這類證券有著過高的價格。高價格對發行證券的投資銀行,就等於高獲利。於是大家拼命發行房貸抵押債券。房貸抵押債券從那來?當然要有房貸,才有房貸抵押債券。

於是金融業者非常樂意提供房貸。還出現了NINJA貸款,意指No Income, No Job or Assets。沒收入、沒工作、沒資產的人都可以貸款買房子。大家都來買房子,造成房價上漲。房市一片榮景。

過去,房價表現良好年代的低違約率,給了信評業者給予房貸抵押債券高信用評等的理由。房貸抵押債券的複雜性,也給了他們藉口,不去一一檢視組成房貸。

信評業者對房貸抵押債券的大方程度可從書中的例子看出。2000到2007年,Moody給予45000支房貸抵押債券AAA的評等。而在2010年,美國只有六家公司有AAA評等。

這整個技倆的核心就在於Reputation Mining,充份利用名譽。假如一個水果商有著販賣高品質水果的名聲。他其實會有這樣的機會,他可以用完美水果的價格,賣你中等品質的水果。這就是Reputation mining。

房貸抵押債券的問題就在於投資銀行和信評機構,充份的利用自己過去長期建立起的名聲。

投資人相信投資銀行與信評機構,仍是過去可信的夥伴。但它們不是。它們的本質已經變了。投資人變成被Phish的Phool。

投資銀行和信評機構就像惡劣的水果商,傷害的相信它們的人。

Reputation mining就像採礦,當名譽被挖完之後,剩下的,就只有猜疑與不信任。

這些業者不僅闖下2008大禍,也破壞現代社會運作的基礎,那就是專業間的互相信賴。我們把工作託付給專業人士,心中放心的知道他們會看顧我們的利益,替我們找尋最佳解決方法。這樣生活可以輕鬆又方便。

當信任不復存在時,生活就只能以比較麻煩且低效率的方式運作了。


本書的中文版是"釣愚"。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Phishing for Fools讀後感1—人性的弱點就是賺錢的機會

Phishing for Phools讀後感3—政治釣愚

談美國次級房貸問題(Subprime Mortgage Mess)

不動產貸款證券化(Mortgage Securitization and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1 comments:

仲仲 提到...

讓我想起big short 這套電影
https://m.youtube.com/watch?v=LWr8hbUkG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