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是我故意的(Small Giants)讀後感3—有魔力的公司


書中描述許多小巨人業者,包括餐飲、唱片、釀酒等,帶給客戶很好的體驗。但這些業者既名為”小”,對於身在台灣的讀者而言,恐怕難有與其往來或消費的經驗。

但我曾經體會過,一家美國業者帶給客戶超越金錢往來,銀貨兩訖的經驗,那就是Vanguard。

我會知道這家公司,以及使用其投資工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了Vanguard創辦人柏格先生的書。

而就如” 小,是我故意的”書中所述,柏格先生的確把創業當成創作,他藉由這家公司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理念、他的決心。

他放棄經營一家成功的資產管理公司為自己賺進滿山滿谷財富的機會。他讓基金與ETF成為Vanguard的股東,讓全體基金投資人共同持有這家公司,真正讓基金與ETF投資人成為資產管理公司的老闆。
當絕大多數資產管理公司把客戶當成賺錢對象時,柏格把投資人奉為上賓,放在老闆的位置。

假如,他的第一算計是金錢,他不應該、也不會做這種事。因為他創立這家公司,有比金錢更重要的事,所以,他決定這麼做。

因為他真正在意的是投資人有沒有得到他應有的一份,有沒有被收取過高的費用。這才是他的重點。

而投資人,也因為感覺到這樣的照顧,於是蜂擁投入這家公司的基金。

買進Vanguard的投資工具,投資人會有心安的感覺,不僅有人好好的看顧你的資金,他們也在意收費對客戶造成的傷害。客戶覺得受到照顧,於是選擇投入。看到投入的資金,Vanguard員工也覺得自己與業界頗有不同的理念受到支持,於是繼續努力從事。一個良性循環就這樣開始。

選擇Vanguard的投資工具,特別是指數型基金與ETF的人,會覺得自己不僅在投資,而是加入了一個Campaign。

在主動投資過度盛行的世界中,仍有許多人選擇一個看似平凡、甚至簡單到有點不像是”聰明人”該做的投資方式,不僅讓自己的投資組合有了穩定的基礎,也向親朋好友宣傳這種投資方式。

這種投資方式,甚至有一種傳染力。

這就是這家公司的Mojo。

蘋果迷對於Apple的產品,可能也是類似的感覺。

似乎是美國企業較長於建立這種魅力氛圍。但根本原因就是,像Jobs與Bogle這些企業領導人,都是堅持己見,不太從眾的人。

有提供這種產品與服務的公司存在,讓消費者有了更精彩的生活體驗。而假如有機會也有能力創設這樣一家公司,那將是難得的人生體驗。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小,是我故意的(Small Giants)讀後感1—創業,你可以有其它選擇

小,是我故意的(Small Giants)讀後感2—公司是誰的

“師父”讀後感續----商機與成長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從投資基本策略談起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讀後感

2 comments:

yjchang 提到...

金融服務業者的執業天條應該是:業者之所以能賺到錢,是因為他能讓被他服務的客戶先賺到錢,綠角更衍伸討論到「讓客戶賺到了多少」的問題,很期待這樣的論點在台灣的金融服務業能擴大,最終能產生正向循環,讓咱們業者在賺到應賺的酬勞之外,還能賺到被尊敬。
綠角大要不要來擔任台灣的柏格?

綠角 提到...

感謝yjchang的回應

跟柏格比起來
綠角真的是差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