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投資的困境---付錢給經理人打對台

這篇報導最有趣的地方,是各基金公司對BP股票的態度。顯然有人覺得股價仍是高估,已經出脫持股。有人覺得低估,大量買進。

在大量買進與賣出BP股票的名單中,我看到兩個熟悉的名字。一個是Fidelity Europe,富達歐洲基金。一是BlackRock Global Allocation,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有接觸基金的投資朋友,對這兩支基金應不陌生。(但在台灣買到的富達歐洲基金和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與Fidelity Europe和BlackRock Global Allocation是不太一樣的東西。詳情請見投資界的次等公民一文。)

富達歐洲基金買進了64萬股,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賣出了111萬股。

很抱歉,就算它們兩個都是法人,這一賣一買之間,日後再看,一定是有人做對,有人做錯。很難是兩個人都對。

這點讓我想到一般基金投資原則。

基金投資基本上要分散。不建議持有兩支以上投資同樣產業或同一地區的基金,甚至也不建議投資範圍重覆的基金。為什麼?因為投資範圍重疊的話,其實會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不然不建議這麼做。

譬如有人決定從每月可存下來的錢之中拿出3000塊買新興市場基金。過了三個月後,他又再另外撥出每月3000塊買拉丁美洲基金。這樣一來,雖然新興市場股市相關基金由一支變成兩支,但其實投資組合是變得更集中,也就是風險更大。

跟之前相比,再多買一支拉美基金,等於是大幅加重新興市場中的拉美比率,讓自己手上的新興市場股票資產,更偏重拉美。這麼做,等同於是預測在持股期間,拉美會比亞洲與東歐新興市場有更好的表現。就算他沒這麼想,但這種動作就等同於進行這樣的預測。他所承擔的風險,就是未來拉美反而是表現不好的新興市場區塊。

一樣的道理也可見於指數化投資。譬如有人已經買了某地區股市的全市場指數基金。假如在這支全市場基金之外,這位投資人又買進投入相同市場的小型股指數基金。這樣一來,雖然投入該市場的基金由一支變為兩支,但投資組合其實變得更加偏重小型股,風險反而是更大。當然,假如這位投資人相信Fama and French 的Three-factor model中的小型股與價值類股因子,他是很有這麼做的理由。

在BP事件中,一家基金公司買進,一家基金公司賣出,則顯示出持有投資範圍重覆的基金的另一個風險:你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有可能正在捉對廝殺。

假如有位投資人,同時持有富達歐洲和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那麼這兩支基金一買一賣之間,他整體投資部位對BP的持股份量,可能和指數型基金一樣中性。假如投資人需要指數化投資工具這種順勢而為的持股比例,那麼大可用千分之幾的費用率買進指數型基金或ETF。而不是花費每年內扣1.5%的高昂經理費,請一個幫你賣出,一個幫你買進。兩者相抵,等於什麼都沒做。但他們都稱自己為專業,值得你這1.5%的費用。

假如持有投資範圍重覆的基金,就有可能會發生這種經理人動作相互抵消的事件。這會讓投資人在主動投資方面所花費的金錢,變得完全不值。

基本上,持有一支像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這種可以買進任何地區的股票與債券的基金,對於其它基金的規畫會是很大的妨害。一個要投入全球股票與債券市場的投資人,假如要使用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的話,要不他就完全相信經理人的能力,將資金全部投入這支基金。假如買了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之後,還想要配置其它區域的主動型股票或債券基金,譬如歐洲股市、美國股市,或是全球債券市場基金,都有可能與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發生動作衝突。譬如這次,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是和歐洲基金對衝。下一次,它要在那個市場和那一支基金對衝呢?

投資人花經理費,本要是請經理人以專業判斷那些股票該買進,那些該賣出。但是,法人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你買進投資範圍重覆的主動型基金,就是開大門請經理人在這重覆的市場,大打擂台賽。

這就像某國國民花錢養軍隊。軍隊本意是要對抗外敵,結果卻分成兩邊在國內開戰。這樣的國民一定覺得自己倒霉透頂,那有這樣無法無天的武裝部隊。況且,這不就是國民出錢找麻煩,簡稱為自找麻煩嗎?

基金投資朋友,千萬不要做這種蠢事。有時候,礙於主動型基金每季只需公開一次持股的限制,你還未必知道自己花錢請的經理人正打得不可開交呢。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主動投資的困境---跌價等於打折?

和看法相同的人一起投資(Like Attracts Like)

15 comments:

David190912 提到...

這篇文章
又讓我多了解到主動型投資的弊病了

看著往來的銀行
櫃台的基金文宣越擺越多
沒半隻是低廉的被動型基金
理專也只會推一堆新募的...

台灣的投資這塊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
但多虧了綠角大
基金這方面我已經算有淺薄的知識
現在正在努力學習保險
不打算往保險業發展
只是希望未來自己可以有合適的保險
這也很多虧綠角大的分享
那兩本劉鳳和的書我也都有買
看完一本了

謝謝綠角大!
在百忙中仍抽空與大家分享

YIFEN CHUNG 提到...

我也是看了綠角大的Blog之後才開始重新思考
投資方向...
不然辛苦打工存下來準備投資的錢就這樣肥了基金公司跟經理人真的會搥心肝

匿名 提到...

綠角大..
想問一下
在FIRSTRADE哪邊可以查到各基金公司的最低交易金額
我還沒註冊FIRSTRADE
或其他網站可查的到

綠角 提到...

manpringle
謝謝你的支持
想起來
做為一個投資人或是一個保戶
都必需學習到有點基本程度
才能避免變成冤大頭
這種狀況
還真是有點悲哀呢

Yifen
賣愈多愈好的銷售機構
可能會把一些重點"隱藏"起來的

匿名先生
請直接到你考慮的基金公司網頁查詢

Jing-Chian 提到...

匿名想問關於基金最低購買金額,我認為匿名有要購買基金的可能.ETF沒有像MF一樣最低金額的限制,所以我推測它是說MF不是ETF.

我的問題是為什麼要買Mutual Fund不買Exchange-traded fund?

共同基金買的時候還要規定一次要買多少錢才可以成交.
指數型MF跟ETF都是追蹤同樣一個指數這麼說他們的績效是完全一樣的.大部分的指數ETF都有比MF低的expense ratio.如果買了ETF還可以賣選擇權獲得額外的現金流,我很好奇為啥要買MF不買ETF?

如果有任何人知道,請解惑. 謝謝.

Patricia 提到...

版主您好,

可請問一個根本篇文章無關的問題嗎?

在您五月的文章中,有許多篇幅介紹美國的債券,可以請問美國十年債,每個月的拍賣時間嗎?

我查了美國財政部的網站,看到的都是每個月的15號,但為何在其他的友版,竟說美十年債每個月拍賣兩次??

請問何者正確呢?

感謝您的回覆了!

提姆的新聞剪貼簿 提到...

親愛的Jing-Chian:
Morningstar六月底有篇文章「Should You Switch to an ETF From a Traditional Index Fund?」
(http://news.morningstar.com/articlenet/article.aspx?id=342346 )
此外,之前本BLOG也好像有專文討論過這個問題。
關鍵點在於一般而言每次購買ETF都要支付經紀手續費,而以定期定額購買Mutual Fund則免手續費。

朱古力男爵 提到...

以下來自小弟經驗。因為購買ETF的時候,心情難免會受到成交金額跳動的影響。交易過後你就會了解那種心情。

何小明 提到...

版大您好,我阿姨目前持有的基金績效如下: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基金 -30% 現值約10萬
創利德(盧森堡)環球資產配置基金 -30% 現值約10萬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AT股 -10% 現值約10萬
不知名的新興市場短期債基金 -1% 現值約29萬

全部都是單筆投資、美元計價,請問我該怎麼建議我阿姨比較好呢?超級感謝~
p.s.我真想掐死當初建議的理專!!!

Jing-Chian 提到...

謝謝提姆的新聞剪貼簿以及朱古力男爵.

假設MF的expese ratio是0.15,ETF的是0.06,
投資10000美金,兩者手續費相差9美金.

如果經紀商收的手續費是一次$7美金的話,
交易2次的代價,就會比持有MF貴.

但是不是每家經紀商都是收這種價錢.

現在好像還有一種趨勢,如果是在vanguard開戶買vanguard的ETF,這是完全沒有手續費的.
https://personal.vanguard.com/us/whatweoffer/stocksbondscds/feescommissions

Fidelity也有類似的產品.Fidelity只有25支免手續費的ETF.
(用google搜尋Fidelity free ishare ETF)

雖然有些經紀商不給人開戶但是我覺得免手續費或者是低手續費是一種趨勢.

至於”心情難免會受到成交金額跳動的影響”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買的是那種S&P500的指數ETF,其實這個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你的ETF是跟著市場走,如果只看1天的價格波動雖然不是100%完全一樣但是如果你看3個月或者是6個月的走勢你會發現你買的ETF跟S&P500是完全一樣的.我認為只要你不是day trader,指數ETF10分鐘的價格波動幅度太小,小到可以忽略.

綠角 提到...

Patricia
以美國財政部公告為準


謝謝提姆的分享


我同意男爵所說的
ETF會迫使你去接近市場的短期波動


何小明
假如有任何人
看到你這樣描述
就可以給你阿姨建議
或許你一點都不應該謝謝他

匿名 提到...

剛剛在yahoo奇摩理財-贏家觀念的專欄裡,
看到綠角大的文章"萬用建議,最無用?"
道理講的中肯而清晰...
這次沒有提到任何資產管理業者的名字,
應該不至於像上次一樣,
因檔人財路而莫名其妙被閹割掉了吧!
不過相信許多理專與股市名師看了還是會又心虛又不爽,呵呵~

綠角 提到...

謝謝支持
那篇文章我在本部落格發表過

VIC 提到...

VIC:
跟大家分享一下所位的經理人 所謂的操盤手的真實情況 話說這星期二收盤後我去我老公司拿離職單 剛好跟鎖位的經理人和一個該公司資深副總搭同一班電梯 分享以下談話內容
經理人:大仔 最近資金都沒地方放 怎麼辦 資金沒地方丟我會被上面罵啦 最近電子研究了老半天除權息行情我已不知下哪知 怎麼辦?
副總:啊妳就丟蘋果西打(大西洋飲料)就好了啊 那隻漲那麼好 還有 最近台指期也不錯啊................
結果各位請看一下這個 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05st01# 經理人 有時可能還不如菜市場的一個歐巴桑勒

綠角 提到...

謝謝VIC的分享
我在他們怎樣用你的錢?(How is Your Money Managed?)
也談過"專業"投資經理的怪誕現象
真是有點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