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花錢買石頭砸自己的腳(Don’t Shoot Yourself in the Foot)

基金的內扣費用中,有一部分是用做行銷廣告的。不是在經理費(Management fee)名目下的費用,都是用來做投資研究的。而有時基金公司明白收取的12b-1和Distribution fee,更是公開表示用做行銷方面的費用。這部份的開支,對投資人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首先,花愈多的費用必將造成愈低的報酬。不論這個費用是花在什麼地方,這條鐵律都一定成立。假如我們投資人買基金、持有基金,需要多交出一部分的費用來當作基金宣傳的費用,那麼這多出來的支出,必將為我們投資人帶來更低的報酬。

再來,假如基金宣傳成功了,為基金帶來大量資產,我們投資人會因此受益嗎?在大多的情況下,答案恐怕是”不會”。基金的資產愈大,會造成基金買賣證券時的市場衝擊愈大。白話一點,就是買進價會愈買愈高,賣出價會愈賣愈低,基金將愈來愈難創造好成績。相關概念可以參考基金的資產膨脹一文。

而基金資產膨脹後所帶來的經濟規模,基金公司會願意與投資人分享嗎?基金規模再大,也是只請一家會計公司、一家法律顧問、一個經理人(多重經理人基金除外),這些費用不會隨著基金規模而擴大。固定費用分攤在更大的分母上,應有更低的費用比例。在基金資產愈大的時候,基金公司有跟投資人分享經濟效益,將經理費的趴數調降嗎?在大多的狀況下,答案是否定的。投資人何時看過規模百億的境外基金,將它的內扣費用調降呢?

所以行銷成功,收入增加的好處,基金公司留給自己。行銷成功,帶來大量資產的累贅與負面影響,基金公司留給投資人。請問,這樣合理嗎?

再者,過於注重行銷,將讓這些金融專業機構逐漸偏離自己的本業與專職。它們會逐漸將重點放在”基金賣不賣得出去”這個問題上。為了賣基金,它們會誇大獲利可能,不提虧損風險。為了賣基金,它們不會想要創立一支基金然後永續經營,它們只想追逐當代投資界的葡式蛋塔風潮,推出迎合投資人口味的產品。當蛋塔沒人吃的時候,它們一定會找出下一個爆漿奶油餐包。

不考慮風險先談報酬,這可謂投資專業?不想做永久事業,只想追隨大眾潮流,這可謂有品質有堅持的財富管理?太多時候,這些Business的考量,已經讓這些機構忘記了自己的Profession。當它們眼中只有生意的時候,這些基金業者,就已經完成了從財富管理業者轉型為資產搜集業者的大業了。而其實,很多(或說是大多?)業者,已經轉型成功了。

投資朋友,用你的金錢資助基金公司的行銷事業,你是在花錢請人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不要做這種蠢事。不論讓基金收取一部份的費用當做行銷開支,或是買進當紅熱門的基金,或是將錢投入整天推新基金,資產管理一蹋糊塗,行銷廣告一把罩的基金公司,這些都是花錢讓自己難過的舉動。投資人沒必要,最好也不要資助基金公司的行銷部門。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基金通路酬佣揭露

基金成本大解剖(Detailed Analysis of Fund Expenses)

基金公司的廣告策略

你的基金、國王的新衣(Your Funds,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2003基金醜聞(The 2003 Mutual Fund Scandal—Late Trading and Market Timing)

他們怎樣用你的錢?(How is Your Money Managed?)

令人高興的正面發展---基金銷售佣金的揭露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