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的善與惡(The Beautiful and the Ugly)

綠角財經筆記,假如從許多金融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恐怕是一個非常不友善的網站。有非常多篇文章,討論業者的不當行為。

但這並不代表綠角認為金融市場毫無可取之處。

金融市場有它的用處。

它促進資本的有效配置。讓新興產業取得資金,幫助它的成長。

它讓買方與賣方可以迅速的成交,帶來流動性。

它讓想要賣出股票,馬上得到錢的投資人,也讓想要持有股票,取得未來收益的投資人,都能滿足所需。

它發明金融投資工具。

這些都是金融市場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功能。有許多金融從業人員也努力的在這些方面提供價值,也為社會創造價值。

我反對的是,以善為名,行惡之實。

閱讀全文

投資不是遊戲(Investing is NOT just a Game)

(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有位朋友討論我過去寫的文章”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讀後感----科學與工藝”中的論點。

我寫:”我反對的是愚蠢的主動投資”

而評論者說:”我反對綠角反對愚蠢的主動投資。因為這才會為市場帶來流動性。”

這個評論者,本身就是金融從業人員。

他的回應讓我想了很多。我想分別跟金融業人員與一般投資人述說。

先是跟金融業人員說的部分。

金融投資是一個專業。而專業的意思,就是要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假如一位醫生說:”我反對糖尿病血糖控制,因為血糖控制不好,這個人就會需要視網膜打雷射,需要洗腎,或是要截肢。這種種的醫療需求,才會讓醫師與醫院有用武之處。”

假如有醫師這樣講,你會怎麼想?

這不是道德的問題。這是毫無專業,沒有為患者考慮。

依目前的狀況,沒有任何醫師會白目到如此公開發言,或是有這種想法。

而一個金融從業人員,居然可以毫無忌諱,不怕人家看到的說:

“我不反對其他投資人有愚蠢的投資行為。”

我在想,這到底代表什麼。

閱讀全文

Man’s Search for Meaning(活出意義來)讀後感2---人生意義

作者在集中營經驗中找尋人生意義的過程,正也是他專業生涯的一個絕佳印證。

作者是心理學家,專長是Logotherapy。Logo這個字的字源本意是”意義”。也就是說,藉由找尋意義,為受到各種心理痛苦的人找到撫慰與解答。

書中提到,心理學界有三大派別說明人的行為動機:Will to power, will to pleasure和will to meaning。

Will to power,是追求權力。Will to pleasure就是追求快感。Will to meaning,則是追求意義。

人可以在三個地方找到人生的意義,第一是成就某些事情。一個盡責的職業生涯,一個自己開創的事業。皆屬此類。

第二是在經驗中找到意義,譬如愛情、親情與體驗自然之美。

第三是在痛苦之中找尋。

這些追尋有個共通點,就是人必需付出,有所犧牲,才可能在這三個面向找到意義。

缺乏意義的人生不是只有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有人會用另一種方法表現出來。

閱讀全文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讀後感4---期待、恐懼與控制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書中討論到情緒與行為反應的關係。

期待(Hope)是面對可能有正面成果時的情緒。恐懼(Fear)是面對可能的災害與危險時的反應。

買進樂透彩票時,我們感到期待。爬山時遇到蛇,我們感到害怕。

這是人的本能反應。但這兩個情緒有個共通點,那就是結果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明天開獎數字會是幾號,這條蛇到底會不會攻擊我們,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面向。

投資有趣的地方在於,把資金投入市場時,我們會同時有期待與恐懼的情緒。對獲利的期待,與對下跌的恐懼。

也跟之前的討論一樣,結果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市場是漲是跌,在我們投資的期間,是正報酬或負報酬,這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面向。

而到底要如何處理,剛好就形成投資的兩大作法。

閱讀全文

Man’s Search for Meaning(活出意義來)讀後感1---人的終極自由

Man’s Search for Meaning的作者是Victor Frankl,奧地利猶太裔心理學家。我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它被其它兩本我也覺得相當好看的書提到,引用論點。假如一本書被其它兩本以上的好書提到,那花錢買它,花時間看它,通常會是個正確決定。

這本書的前半部,是作者在二次大戰期間,被關進納粹集中營的經驗。

比起電影,這本書中的字句更能讓人體會到什麼叫集中營。因為它講的是一般囚犯的經驗。而不是集中營裡偉大或是很有故事性的情節。

進入集中營的第一個心理階段是震驚。所有囚犯被趕下火車後,初步”處理”步驟之一,是脫掉全身衣服,然後淋浴。有個男人還在請求能否保留結婚戒指,作者還想要保留自己隨身帶著的著作稿件,這全都是妄想。一個人會被剝奪所有他所擁有的東西。僅剩的,就只有自己的身體。

連名字也沒有。所有囚犯都有一個編號,獄卒就是用編號指稱跟管理每一個人。事實上,編號比人重要。假如某次任務是要由3,5,7號三人去處理。9號很想去,怎麼辦?不要跟獄卒請求換人,那通常行不通。他直接跟7號換衣服就可以了。管理上,是”每一個號碼”都要對。

獄卒可以任意動怒鞭打囚犯。有一次在隊伍中,作者後面的人排歪了。結果他就挨打。這種莫名其妙的懲罰會讓人心理上難以接受。更糟的是,獄卒不把人當人的態度。

有次工作中,獄卒認為作者在偷懶。這個獄卒也不想打人了,他就向作者丟小石頭。就像人拿石頭在丟狗一樣。完全一樣的態度。

集中營,會讓一個人不再是一個人。

在一個人被剝奪了身外的一切之後,下一步,就是剝奪他的身體。

閱讀全文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讀後感---陪伴就有價值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的作者是岸見一郎,我看過他的“被討厭的勇氣”,並寫了讀後感

這本書的核心主軸,是作者陪伴父母人生最後階段的歷程與心境。由於作者母親是中風後急病身故,所以較多的內容是作者與失智的父親相處的過程。

對於逐漸老化、失智的家人,提供照護的子女,本能直覺的反應常是這樣:

“你記得他是誰嗎?”
“我為你做了那麼多,你應該要感激。”

前一句話,心中暗自希望家人失智沒那麼嚴重,還能記得一點東西。後一句話,是希望得到對方的肯定。

但,當家人狀況每況愈下時,這兩方面往往都不會得到正面的回應。

作者很深刻的剖析了這種想法。那就是:”以自己希望的樣子要求父母”

閱讀全文

對主動型基金的平衡報導(A Balanced Report for Active Funds)

(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這一年我們常看到像這樣的媒體報導:

”ETF資產已經達到幾兆美金。而大多ETF就是呆呆的跟隨指數,所以這些大量的資金已經過度推升指數成份股。”

事實上,這些陳述用在主動型基金恐怕會讓人覺得更加觸目驚心。

根據2017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 的統計,美國當地ETF的資產總值是2.5兆美金。共同基金是16.3兆美金。

ETF總支數1716,基金則是9511支。

共同基金資產,大多放在主動型投資工具。譬如美國的股票型基金,大約只有25%的資產是在指數型基金,75%在主動型基金。

所以近年常被用來負面描述指數化投資跟ETF的話語,用在主動型基金會像是這樣:

“上千位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手中握有十幾兆美金的資金。他們就是市場的主力。經理人,也是人。就跟一般投資人一樣,有羊群行為,有恐慌與快樂的情緒。

當他們集體看好特定產業或是類股時,大舉買進,將造成股票價格不合理爬升。當他們集體感到害怕時,整批撤出市場,將造成股票價格大幅滑落。

大量資金放在這些可以全權由自身判斷來買賣證券的主動經理人手上,將造成市場系統性風險放大,容易產生過度上漲與過度下跌的情況。”

這看起來是不是合情合理呢?

閱讀全文

iShares iBoxx $ Investment Grade Bond ETF分析介紹(LQD,2017年版)

美股代號LQD的iShares iBoxx $ Investment Grade Bond ETF成立於2002年七月22日,追蹤Markit iBoxx美元投資級公司債指數(Markit iBoxx USD Liquid Investment Grade Index)。LQD是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投資級公司債ETF。

該指數的目的是要衡量在美國當地交易的美元計價投資級公司債的整體表現。指數建構規則中有納入最低債券發行量要求,這是要確保該債券有足夠的流動性。也有要求到期年限至少要三年以上,這是為了避免債券太快到期,到期後又需要買進新的債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週轉率。指數持有約1600支成份債券。

LQD以採樣法追蹤指數。每年內扣總開銷0.15%。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LQD資產總值388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510萬股。是一支資產規模龐大,流動性良好的債券ETF。

在iShares的官方網站,有LQD自2012以來,各年度績效如下表:

閱讀全文

對指數化投資的不實指控(Biased Opinion)

(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貼)

隨著瞭解與聽過指數化投資的人愈來愈多,在市場上流傳的,關於指數化投資的錯誤看法也愈來愈多。最常見的幾個例子如下:

“指數化投資人是一群小鼻子小眼睛,整天只會挑費用最低的指數型基金和ETF的投資人,只會看費用,什麼都不懂。”

不實指控。

指數化投資人不只在意費用,也很在意指數化投資工具的品質。

有很多面向可以評量ETF的品質,譬如指數追蹤的成效、流動性、資產總值、買賣價差等等。有很多可以觀察的面向。

費用是重點,但不是唯一的重點。

(譬如有些狀況,Vanguard的標的未必是最低費用的選擇,卻是最好的選擇。只看費用的人,就無法看出其中的差別。)

還有一種指控是說,”指數化投資只會推薦人家買ETF,什麼亂七八糟的ETF,都可以買。”

這是他自己的幻想。

閱讀全文

為什麼你不該投資SPY(You Have Better Option Than SPY)

美股代號SPY的SPDR S&P 500 ETF是美國規模最大,也是流動性最好的ETF。透過這支ETF,投資人可以很簡單的取得標普500指數報酬。但假如你想對美國股市進行指數化投資,不應該使用SPY,理由如下:

首先,SPY不是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

指數化投資的首要目標是要取得整體市場報酬。所以追蹤全市場指數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會是優先選擇。

早期指數化投資在發展時,由於投資組合管理技術的限制與證券交易成本的考量,很難做到囊括上千支證券的全市場指數化投資。所以指數化投資往往由針對大型股的指數化投資做起。因為大型股會是整體市場大部分市值所在。

譬如最早給一般投資人使用的指數型基金,Vanguard S&P 500 Index Fund,以及美國第一支成功的ETF,SPDR S&P 500 ETF,都是追蹤標普500這種大型股指數。

不過這也造成許多人誤以為,要對美國股市進行指數化投資,就應該選標普500指數。

但後來指數化追蹤技術改進,證券交易成本降低後,資產管理業者就開始推出美國股市的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

譬如像Vanguard就推出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代號:VTSMX)。以及它的ETF版本,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

這些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已經達到內扣費用低廉,指數追蹤良好的成熟階段。

透過這些標的可以取得同時包括大、中、小型股的整體市場報酬。

有運作良好的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應該選全市場工具。像SPY這類標普500ETF只能算是次佳選擇。(註1)

閱讀全文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讀後感3---投資與消費的三種效用


作者認為,一個人在進行消費或是投資時,都有三種潛在好處。分別是:

Utilitarian
Expressive
Emotional

或許可以翻譯為:功用,表達與情緒好處。

功用很簡單,就是這個東西最基本的功能。買一台車,基本功能就是要順暢的把人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買一支基金,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增加資產。

表達的好處則是說,這個東西或這項投資,可以跟別人說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的品味,或是我的社會地位。

所以,擁有一台漂亮的跑車,或許車主想要告訴別人自己是注重汽車性能的人,自己也願意花那麼多錢在一台車子上。投資一支社會責任基金,投資人或許想要告訴別人,自己是注重特定價值的人。

情緒的好處指的是,這個物件可以帶來正面或愉悅的情緒。譬如擁有一台賓利,或是投資其它人買不到的避險基金,或許可以讓人覺得自豪。

很有趣的地方在於,同一項投資,就算報酬一樣,光是帶來這個報酬的途徑不同,就會有不一樣的表達與情緒功用。

假如先跌後漲,比起先漲後跌,投資人從前者當中會得到更大的滿足。因為先跌後漲,我們可以套上一個敘事故事,說因為我們堅忍的撐過下跌,最終終於等到上漲。(儘管在先漲後跌中,投資人也一樣”堅忍”的留在市場中。)

先跌後漲,會形成一個可以跟家人與朋友誇耀的投資故事,或甚至有機會成為某期雜誌的”達人專訪”主角。

對於只看投資成果的投資人來說,其實不應有這個分別的。

對於這三種效用,最重要的是,知道到底自己要的是什麼。

很多從事主動投資的人,糟糕的地方在於,他以為自己是完全追求績效。他其實不知道自己真正在意的是表達與情緒好處。

閱讀全文

投資單一高評等公司債的大風險(Reverse Lottery)

這篇文章的標題看起來有點矛盾啊,既然是”高評等債券”,怎會有”大風險”呢?

且看以下分析。

我們知道樂透的運作原則。絕大多數時候,買彩券的人都不會中獎。但有很低的機會,真的會中獎。每一期開獎,就是宣布幸運兒到底是誰。

但很多人不太知道單支高評等債券,是以一種類似樂透的原則在運作。

大多投資單支高評等公司債的投資人,可以順利拿到配息,最後拿回本金。但每年,都還是有高評等公司債違約。

這叫”反樂透”(Reverse lottery)

閱讀全文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讀後感2---三種財務知識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書中,作者將投資知識分為三大類別:

事實知識
行為知識
資訊知識

事實知識是財金世界的基礎與遊戲規則。什麼是股票、什麼是債券、市場交易規則、投資成本的危害分散的作用等等。

行為知識,這就是作者的專長,包括人類在做財務決定時的情緒與認知考量。

資訊知識,則是像一家上市公司每季營收,年成長率高低,或是某一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通膨等資訊。

這個畫分非常漂亮。我認為正確的投資知識建立順序,是先事實,再行為,後資訊。

事實為先,因為假如你不知道遊戲規則,你就不可能精通這個遊戲。

但現實狀況是,很多人以為全部的投資知識就在於第三種,資訊知識。他也只在這個類別下工夫。

這會產生一些荒謬的投資行為。

閱讀全文

專職投資的慘澹前景(Earn a Living by Investing?)

(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貼轉載)

有時候有些投資朋友會有種想法,譬如:

”我現在已經存了500萬。現在把工作辭了,不幹了。只要每年有10%的報酬,就有每年50萬的收入。約當每月四萬月薪呢!我專職投資就好了。”

這個想法有很大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首先,專職投資到底可以帶來多少收入?

常見的想法是,假如本金500萬,今年投資報酬率是10%。那就可以說,今年對投資的努力與研究,帶來50萬的收入。

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它忽略了市場本來就可能有報酬這個重點。

閱讀全文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讀後感1---一本給一般人的投資書籍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的作者Meir Statman ,是知名行為財務學家。之前我看過他寫的為什麼你無法致富(What Investors Really Want)

這本書的標題需要特別解釋。它是一本”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一本給Normal People,一般人的財經書籍。

Normal有兩個意義。第一是有別於傳統財金學界定義的一般人。

傳統財金界認為的全理性人,那是只存在於理論上的東西。真實世界的人,是一般人,會有認知跟情感上的弱點。投資決策常不是完全為了金錢,反而常常帶有彰顯自己是誰,或是情感上的意義。

一個完全理性的人,在投資時應該只考慮獲利跟風險。在消費時,才會考慮持有這個東西時帶來的情感與自我表達意義。但真實狀況是,一般人在投資時,會有類似消費時的思考。

譬如一位投資避險基金的投資人。儘管有證據證明這是一個落後市場的好方法,但他持有這支基金,目的是要顯示自己有管道能買到這種投資工具。他跟一般人不同。這種行為比較類似炫耀一張特別俱樂部的入會證。

或者自行研究、選股。這也是個落後市場的好方法。但很多人目的是要彰顯自己是有個研究能力的精明投資人。儘管這個表面精明的代價往往是落後市場的現實。

Normal的第二個意義在於,大家都是一般人,其實差不了多少。

閱讀全文

指數化投資無法致富的缺點(Indexing Can’t Make You Rich?)

許多人常以指數化投資”沒有夢想”、”放棄夢想”來批評它。

譬如,”指數化投資是不錯啦,但就不能翻身,無法致富”。

這個說法很有趣。我們來討論一下。

首先,指數化投資能否致富?

先以台灣為例。1969最後一天,加權股價指數110.3。到了2016的最後一個營業日,加權股價指數數值為9253.5。47年,成長83.9倍,有82.9倍的獲利。(請注意,不是82.9%喔,是82.9倍)。

原始投資100萬,會成長為8390萬。

同期間代表美國股市的MSCI USA指數,由100點成長到8874點。成長88.7倍,有87.7倍的獲利。原始投資100萬,會成長為8870萬。

這兩個股市指數,都在47年的期間,將原始投資金額翻成八十幾倍。請問,這樣能不能致富?

投資兩百萬,變一億六千萬,算不算致富?

我們不要看指數,看實際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成績。

閱讀全文

“練習的力量”(Bounce)讀後感—秘訣就是,沒有祕訣


練習的力量”作者是英國桌球國手,Matthew Syed。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很明顯就是要討論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練習的重要性。但在書的一開頭,作者就以自身經歷,列出幾個幸運點:

他有對的父親。在他很小時就買了桌球桌。

他有對的哥哥。作者的哥哥剛好也喜歡桌球,是最佳陪練對象。

他住在對的地方。當地小學有一位一直在發掘與培育桌球選手的老師。事實上,作者住的那一條街,就出了好幾位桌球名將。

也就是說,作者當然認為練習在他日後的成功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一個人會踏上怎樣的一條路,其實也有機運的成份。

每個人,特別是成功的人,都喜歡將成就歸因於自己全部的努力。但成功往往有機運的成份。但就算機運將我們推往對的方向,仍是要靠努力才會有所成就。

就算環境對,機會有,練習仍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先一一破解”天份迷思”。

譬如莫札特在很小的時候就展露音樂”天份”。事實是,Leopold Mozart,也就是莫札特的父親,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音樂教育家。莫札特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音樂訓練。估計在他六歲前,就已經累積了3500小時的練習。

那不是音樂天份,那是訓練成果。

同樣的,高球名將老虎伍茲,一歲的生日禮物就是一支高球杆。他在三歲前,就已經知道如何打球了。

網球名將阿格西回憶小時候父親跟他說的一句話:

“你假如一天可以練2500顆球。一週就打了17500顆球。一年近一百萬顆球。一年練一百萬顆球的小孩一定天下無敵。”

閱讀全文

“How to Think About Money”讀後感3---退休新定義


大多人想像中的退休,就是從需要每天上班賺錢,轉換成整天都不必工作,可以無所事事的日子。

每天都是星期六日,就是退休。

這個想法有幾個問題。

首先,在工作期間,我們當然會覺得放假很美好。但是當每天都不必上班時,開始的第一天,第一週,你可能覺得不錯。但到了第一個月,第二個月,每天都是這種無所事事的生活時,你會覺得非常糟糕。你會親身體驗什麼叫”行屍走肉”。

人的生活必需有目的,有Purpose,活起來才有動力,才充實。

所以很多關於退休的想法,就是如何累積到足夠資產,讓自己日後可以每天無所事事。這是做一半的退休規劃。

退休更重要的另一半在於,找到一個你真正覺得有趣的活動。而且,因為你已經有足夠的金融資產,所以這個活動是否能帶來收入,已經不重要了。你是為了自己而去做,而不是為了錢去做。

退休不是從具有生產力的工作,轉成沒有生產力的活動。

退休應是從需要為錢而做的工作,轉換成不需要為錢而做,真正讓自己滿足的活動。

有了這個目標,退休才會是一個人生命中的黃金歲月。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台北、高雄開課公告(2018三月課程)

2018一月的台北資產配置課程已經完全額滿,上個月高雄資產配置課程後,仍有朋友持續來信詢問下次開課時間。因此決定提早公布明年三月的開課時程。

綠角將在2018三月17,18日於台北、三月24,25日於高雄,分別開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

(資產配置課程的主題是整體投資概念與投資組合設計。

想深入瞭解ETF這項投資工具,可以考慮參加"ETF關鍵報告"這個課程。北部朋友可以考慮參加台北二月班,南部朋友則可參加高雄三月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7十一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7九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7七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7六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我們應該根據穩定不變的原則,來計畫自己的投資。而不是根據每日一變,永遠讓人摸不著下一步的市場情勢來規劃投資。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是一個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的課程。

課程中將分享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綠角從中選擇的方法、以及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的投資組合的心得。期望能讓參加過的朋友,能對投資,對於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

開課公告:

開課日期:

台北:三月17、18號

高雄:三月24、25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Q&A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星期六下午

13:30-14:20          如何決定資產比重與投資工具的選擇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Q&A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定期投入方法(定期定額與定期定值)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Q&A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閱讀全文

“ETF關鍵報告”高雄開課公告(2018三月25日下午班)

綠角將於2018三月25日下午於高雄開立"ETF關鍵報告"課程。

(想瞭解整體投資概念,以及投資組合設計原理的朋友,可以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最新一梯課程是”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台北、高雄2018三月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評價,可參考:
“ETF關鍵報告” 2017九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17八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17六、七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17六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圖中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家ETF發行業者。美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已經發行超過一千八百支ETF,管理2.5兆美金的ETF資產。)

當別人已經透過美國券商使用全球金融界的主力投資工具時,你卻還只能留在台灣,接受次等公民的待遇,買那些內扣費用貴到爆表一定會傷害績效的境外基金?

你是否以為ETF只要單純在美國開市時下單買賣即可,卻從未注意過自己下單時ETF的買賣價差與折溢價?

你是否認為ETF只要內扣費用愈低就愈好,內扣費用愈低就會愈貼近指數表現,卻不知道要如何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指數追蹤能力?

”ETF關鍵報告”可以大幅增進你對美國ETF的瞭解,讓ETF成為你更得心應手的投資工具。

ETF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課程特色:

1. 美國已有一千八百支以上的ETF。投資於全球各地市場,各種資產類別,使用多種策略。懂得美國ETF,可以大幅擴增自己的投資機會

2. ETF關鍵報告是針對美國ETF的專門課程,主題明確。從第一節課的基本概念,到最後一節課的交易需要注意事項,由淺到深,每個段落都有確切的學習重點。確認參加的朋友都能對美國ETF有確實的掌握。

3. 課程內容由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寫文章介紹美國ETF的綠角編寫與全程講解。課程中,投資朋友將可以看到綠角多年ETF的投資心得。還有Email討論的管道。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7十一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17十一月11、12號與18、19號,在台北與高雄分別舉辦的兩個梯次“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雖然之前有看過綠角的書和網址,但一天半課程後,理解內容更有效率和整體觀念。”曾小姐


“資產配置的實務面部分,實際上該怎麼去弄,有哪些Modification、心路歷程等等,收穫良多!”王先生


“資產配置課程詳細介紹資產配置概念、投資工具類別、資產配置比例、實際投資範例試算等等,都非常受用。”洪小姐

閱讀全文

2017十一月回顧

本文回顧2017年十一月,綠角財經筆記的狀況。

十一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分別是:

1. “How to Think About Money”讀後感1---為什麼快樂這麼難

2.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3. 綠角財經筆記總目錄

4. 美國券商TD Ameritrade更改免費交易ETF名單(TD Ameritrade Modifies its Commission-Free ETFs Program)

5. ETF照妖鏡(ETF as Truth Mirror)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