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isdom of Crowds讀後感4—科學家的競爭與合作


西元1665年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刊行了第一本科學期刊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總編輯與學會主任秘書Henry Oldenburg堅信,新發現必需用最低的成本讓最多人知道。這個”公開”的原則,打下了日後百年科學發展的基礎。

科學新知公開的原則最近一次的效用展現,作者用SARS說明。2003年二月,中國衛生單位已經留意到廣東新出現的疫病不太對勁,並跟WHO通報。WHO在2003年三月,呼籲幾個先進國家的實驗室共同努力,確認出致病原。

請注意,世界衛生組織在這件事上面沒有強制力,也沒有主導性。它不能強迫一個實驗室要做什麼。每個國家的實驗室要做什麼,也不是由WHO分派下去執行。WHO就是擔任一個溝通平台,每天早上,讓這些實驗室交換情報和看法。

到了三月21日,香港大學與美國CDC實驗室人員確認致病病毒。

最後的發現成果不是歸功於看到病毒的人,所有參與實驗室都有功勞。當一個實驗室發現一個候選致病原不對時,其它實驗室都不必在這條路上白費力氣。這就是資訊公開分享帶來的效用。

人類曾在長達千年的時間不知道鼠疫是什麼造成的,但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從注意到這個疾病到抓到SARS的致病原。這是長足的進步。

基本上,各科學領域的進展都是以相同的模式進行。並沒有一個全球主管單位,告訴各地科學家要研究那些主題。每個科學家就”各行其是”,研究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並藉由期刊與研討會,知道他人的想法與進展。

知識這種財富,跟石油、鐵礦不同,不是去使用它就會消失,相反的,是愈多人使用,就愈有價值。

基本上,我們等於是信賴科學家這個群體會帶來有益的科學發展,並且可以認出,那些是科學事實。

書中引用Robert Merton的話,”沒有一個人相信,所有其他人都不相信的科學事實(Scientific truth)。只有當絕大多數科學家都相信之後,一個想法才成為一個科學事實。”

科學界可以用經濟體來比擬,科學家之間的貨幣(或說是獎賞)是認可(Recognition)。愈能得到更多其他科學家認可的成果,就是愈重大的科學發現。科學家努力求取其他研究者的認可。

為了得到這個獎賞,研究者必需有新的想法。因為複述他人的發現,毫無特別之處。這個基本動機,確保了科學界會有多變的觀點與想法。

也為了得到認可,科學家也會試著找出其他人的論點或研究是否有疏漏之處。不可否認的,能找到其他研究的缺點,也是一條成名之路。這確保了科學研究有基本的辨誤機制。

在每個研究者以自己的需求出發,賺取更多的認可時,帶來的整體科學的進展。就跟經濟體中,每個個體追求自身利益,同時帶來整個群體的經濟效能一樣。

這正是群眾智慧的展現。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Wisdom of Crowds讀後感1—群眾智慧的展現

The Wisdom of Crowds讀後感2—群眾才能扶持成功產業

The Wisdom of Crowds讀後感3—指數化投資就是利用群體智慧

1 comments:

Jerry H. LIN 提到...

培根說: 知識就是力量.. 1597
我說: 知識的力量在於傳播..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