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的重量讀後感---打破壟斷


鈔票的重量是總幹事黃國華先生的最新力作。前陣子透過博客來訂購蘋果橘子經濟學時,我也一起買了這本書。鈔票的重量,內容厚實,題材多樣。在閱讀的過程中,常常引發我不同的思緒。

在書的第一部份,作者分享了許多當年他在金融業的故事。其中有作者任職外匯交易科長的一段往事。在民國八十幾年當時的外匯業務,雖已有十幾家銀行加入,但這些銀行彼此之間並不競爭,買賣美元仍存有高價差。這些價差就是銀行的利潤來源。總幹事先生祭出石破天驚的一招。為了擴張業務,他的銀行不賺客戶價差,等於是用零手續費幫客戶買賣美金。完全打壞行情。作者此舉除了讓公司市佔率大幅成長之外,也打破了外匯交易的價差行情。

看到這些文字,我不禁有些感慨。金融業者,除非有人使出更低價的手段,不然是不會主動降價的。譬如在台灣販售的境外基金全都是有佣基金,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是一種壟斷,一種聯合欺負台灣投資人的壟斷。不知道原來天下有免佣基金這種東西的基金投資人,居然還覺得台灣買基很便宜,可以打折。這些看法,絕對會笑破國際基金公司管理階層的肚子。但是,既然台灣投資人這麼覺得,那麼繼續賣他們高貴的基金吧

真可惜總幹事先生當時任職的不是銀行的財富管理部門。不然或許台灣免佣基金的年代,可以在十年前就來到。不過話說回來,身為台灣的投資人,也不是只能買在台灣販售的基金。以國際客戶的身份,使用美國券商的戶頭,台灣投資人還是可以有許多便宜又好用的工具可供選用。

不過說實在的,雖然綠角已經在這個還算有那麼一點能見度的部落格,鼓吹許久的低成本投資。但是這幾年來,透過海外券商投資的人,到底多了幾個?

或許比起就在住家或是工作地點附近的銀行,比起坐在銀行裡你就看得到、問得到的理財專員,海外券商投資,就是那麼有點不讓人放心吧。比起金融業者系統化推行的投資方式,綠角這種單人散兵的獨打獨鬥,真有螳臂擋車之感。

從書中,讀者可以隱約感受到總幹事是一個怎樣的人。有暗中聯合好的內線交易或做價,他就不玩了(或甚至做對)。定期上的電視節目變質,他就不去了。有壟斷,他就故意出招打破。這種有所堅持的人格特點,不僅在作者從事金融業時可以看到,在他文章與書籍的內容也可看到這樣的作風。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鈔票的重量讀後感續1---有趣的內幕

鈔票的重量讀後感續2---對於技術分析與不實報導的批判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感

“不只是旅行”讀後感

良性循環的開始(Virtuous Cycle and Vicious Cycle)

14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我可以體會綠角大─那種心力疲乏的感覺倒底

要多久─臺灣投資人的環境才能像美國一樣真

的進行指數化投資的人會因為看了綠角大的文

章實體投資的人實在不多,我雖然很想把資金

全部投資到指數型基金,但是要想安排好自己

的資產配置卻苦惱許久,量化自己的財務目

標、試探自己的可忍容財務風險、了解要投資

的指數型基金。其實都不是這麼容易,但是我

期許快跟上綠角的腳步

我忘記是誰說過這句話─臺灣人,易騙難教。

或許...真的很難教吧?

JP 提到...

其實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熟悉感"吧
我跟一些朋友說我在國外券商開戶
很多人的反應是"這樣可靠嗎?""不會有風險嗎?"
即便再怎麼跟他們說可以透過一些管道查詢
但還是很多人懷疑或懶的去查
但我很好奇
台灣人在開證券戶買台股時
真的會去調查那間券商的可靠性嗎?
就我個人而言也是家人開我跟著開的
這樣的話跟開個海外券商戶頭有差別嗎?
但就是有人覺得是在自己的地盤比較了解
雖然不曉得是了解了什麼....
打個簡單的比方
許多長輩寧願買電台賣的藥
也不願買美國大廠出的但在台灣沒知名度的藥
要改變人的慣性....
需要長久的時間....

綠角 提到...

K. T. Lee
謝謝分享
使用海外券商剛開始的確要付出多一點心力
但就節省下的成本(不論是金錢 或是後續維持投資組合的時間精力)
仍是相當值得的
算是個初期辛苦 之後輕鬆的投資管道吧

JP
我跟你想過一樣的事
我們開本地券商戶時
甚至沒有去查過它們的執業登記和不良記錄
但開海外戶頭時
這些通通都要來了
呵呵
是我們對本地太放心
還是對外地太擔心?

匿名 提到...

自從去年接觸綠角大指數型基金後,已開戶並每月定期投資VTI與VEU,單就ETF本身有獲利,但同時產生匯損。
我想大部份人均以台灣為生活重心,我也正再思考要到底要配置多少美元ETF資產,才可控制匯損風險在可容許範圍。
也許這是未能踏出第一步的原因之一?
不過還是要謝謝您,我正逐步將主動式基金轉至被動式指數基金。

匿名 提到...

就拿我本人來說好了~
2009.11月在海外券商開好了戶頭 ,的確也是到現在都沒有實際交易。即使,這將近一年的時間,看了綠角兄的Blog很多次。
對我而言,主要還是這段期間,全球股市已經累積了一大段的漲幅 ~ 或許仍戒除不了主動投資的 “擇時” 想法吧。
手上的這筆美金,想伺機分批進場,遲疑之中,待在銀行裡快一年了。

ayz847 提到...

海外券商,我也還沒跨出第一步。第一個原因當然是語文的問題。但是還有更重要更現實的考慮=年齡。

不相瞞,我已57了。上個月還曾突然暈厥被送台大急診過。雖然早已經在家裡電腦內留下一些對後輩的指示,譬如在哪家銀行哪家投信有開戶有投資、該如何處理、如何報稅..等等。畢竟都是在台灣,他們縱使不懂也找得到詢問之處。

但是,如果我也在海外開戶,那,一些稅務後事的處理可就複雜得多多多了。別說後輩,連我自己想到就頭痛。所以,一直不敢跨出第一步。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呀!

VIC 提到...

VIC:大家不想開海外券商的關係 其實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台灣人真的太短線 大家都知道台股股民是短進短出出了名了 時間+複利對它們來說只是個X 它們要的是轉機 要的試飆股 要的試題才 要的是一夕致富更別提像ETF這種需要時間的和做功課的投資工具了 有營業員在服務的人不彷可以去問問 他們每天跟投資人講的是題材 消息 技術面(尤其是K線) 還是真實的財報 公司治理風格 公司產品?

匿名 提到...

綠角大您別灰心,小弟看了您的部落格之後,就把原先在國內投資的基金全部贖回,轉投入海外券商的ETF.事實上我在十年前大學上"基金管理"的課時,老師就曾指出指數型基金的好處,無奈當時在台灣找不到任何ETF或指數型基金可以投資....

綠角 提到...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最近台幣升值
所以投資VTI的獲利
會有一部分被吃掉
不過這都是兩面的
匯率可以讓投資人賠 也可以讓投資人賺錢

匿名先生
這就是很典型的
在上漲的市場中
遲遲不敢投入的心理
這用定期投資法就可以解決了
在市場走勢方面
想太多未必是好事

ayz
跟你分享一件事
我們家裡
第一個開美國券商戶頭的
是我母親
當時她的年紀和你現在差不多

後來我開始對投資有興趣後
也選擇了一樣的投資管道

讓家人一同來參與
就不用擔心後續的問題

美國券商就和台灣的券商一樣
都是在一定的規則下運作的行業
只是因為在台灣
用的人少 講的人少
似乎不怎麼熟悉罷了
去用之後 你就會發現其實沒那麼複雜
我每年填報稅表格
台灣的表格花的時間還比美國的表格多很多呢

綠角 提到...

VIC
謝謝分享
美國券商除了長期持有的投資工具之外
要進行短線操作 也是可以的 (世界各地都有短線操作者 美國也不例外)

Peter Kan
其實SIPC對美國券商的保護額度
還大於台灣的投資人保護公司對台灣券商的保護額度呢

美國是一個很重視私有財產權的國家(不重視產權的國家 經濟幾乎一定發展不起來)
他們對外國人在美國的資產所有權也很注意
因為這是吸引外國人前來投資的基本要求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與鼓勵

Ronald 提到...

1. 我剛好看您的往戰後,少數有開戶且有買進持有海外ETF者。不過,到現在超過一年了,資產配置還沒能達到理想的配置比例。

2. 黃國華在書中提到,要散戶別相信「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光環。他覺得那些績效普普的經理人,擁有的資訊並不比散戶多多少。他覺得自己做投資管理績效不見的會輸給那些法人。他沒特別強調的是,專業投資者(不是職業投資人)想做的話,可以打敗大盤。從他多次強調自己操盤多年沒虧過錢,可以看到他的自豪。

3. 不過,如果沒有成績的話,還是用被動投資最保險。若連被動投資都執行不好,很難相信主動投資能做好。

綠角 提到...

謝謝Ronald的分享
不過有更多的專業投資人
想做
也打不贏大盤

匿名 提到...

感謝綠角大的指引 , 一口氣開了 scottrade,firstrade and sogotrade三個帳號行資產配置 個人投資共同基金15年 避險基金5年 操作股票期貨3年 , 發現不如ETF來配置,還有時間遊山玩水,喝咖啡 Thank you

綠角 提到...

看來匿名先生已經能完全享受指數化投資的好處了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