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紙黑字的理由---續2(Reasons to Buy)
買進的理由中,還要有對基金公司的分析。
經理人再好再強,他也只是資產管理公司的員工。他必然會受到公司文化與規定的限制。整支基金,就是在基金公司這塊畫布上揮灑。一張材質不佳易蛀易腐的畫布,恐怕難以留下傳世的畫作。
基金公司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大類型。
對投資人最不利,最糟糕的結構,就是有外部股東的資產管理公司。這些基金公司永遠沒辦法從股東和基金投資人的利益衝突中脫身。太常的解決方案是犧牲基金投資人的利益來滿足公司的股東。
其中又有一種更糟糕的類型,就是大型金融集團。在這個集團中,資產管理只是它的業務之一,公司還有許多任務,包括投資銀行等。基金投資人再一次面臨公司動用基金資產,來替其它業務護航的利益衝突。
譬如投資銀行部份負責某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於是就用基金資產來抬轎。或是為了爭取某大公司的退休金管理計畫,於是用一般投資人的基金資產買進該公司股票,拉抬股價,做為利益交換。
還有太多可以犧牲投資人利益換取自身利潤的作法,而且都可以做到讓投資人不知道。與其深入探究到底這些公司有沒有搞鬼,不如直接避開這類公司。你的生活,還有你的資金,都會輕鬆許多。
第二種類型是私人擁有的基金公司,譬如美國的富達、Dodge&Cox、Longleaf Partners。這種基金公司的道德,很大一部份就靠公司主管的個人風格。假如這個人就是個將投資人利益放在第一的傢伙,基金投資人很可能可以得到很不錯的對待。這在Dodge&Cox還有Longleaf中,都得到了驗證。但投資人仍必需分析公司主管階層的道德層級。
最好的公司架構是,基金就是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東。譬如美國的Vanguard和TIAA-CREF。這種結構完全免除了利益衝突。基金公司多賺投資人的錢要做什麼,創造利益再分發給股東,也就是基金嗎?
恐怕沒有人會這麼無聊。
英文有句說法,”Good governance is by structure.”一個組織的基本架構,就決定了它是否易於鋪張黑幕,藏污納垢。把糖果罐放在沒大人的家中客廳,然後希望小孩不會打開偷吃。和把錢託付給無法避免利益衝突的人,然後希望他們不會污你的錢,恐怕是一樣的眛於事實。不會有利益衝突的基金公司架構,是投資人的最佳選擇。
但假如你不要最佳結構,基於某些理由,要在次佳和最差結構中做出選擇,你就必需進行詳盡的基金公司風格分析。
這點恐怕又和經理人分析一樣,在國內仍是面臨資訊不足的狀況。在美國晨星的基金分析中,都有對基金公司的分析,包括它的過去法律紀錄、經理人和分析師的流動率、董事會品質等,還有些參考價值。但對於台灣販售的基金,這些資訊難以取得。再次讓投資人處於資訊上的無知。
總結以上各點,基金投資人必需將太常考慮,其實不太需要考慮的過去績效排除在買進的理由之外,買進理由中要詳細分析經理人與基金公司。
我相信願意下點功夫、進行思考的投資人,將逐漸發現自己的無力感,與台灣販售基金的恐怖樣貌。
不知道自己所知有限,以缺散不全的資訊試圖去”聰明”挑基金,恐怕是種不自知的愚蠢。所得的也必然是失望的結果,與一次又一次出現的問題,”該不該轉換?”,”要不要認賠出場?”。事先徹底想好買進的理由,基金投資人可以免除事後的麻煩與懊悔。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白紙黑字的理由(Reasons to Buy)
白紙黑字的理由---續1(Reasons to Buy)
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
主動型基金公司的典型---Dodge&Cox
富達
資產管理公司的貪婪(The Greed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The Citigroup Scandal)
基金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Funds)
Labels: 基金
19 comments:
重複一次您的blog標題。
You must learn how to predict and control your own behavior. Jason Zweig.
記得剛入行的時候的時候,師傅說,先做半年的paper trade。當時還不了解這些用意,以為自己做了各式的backing testing, trading system, asset allocation, position sizing就夠了。殊不知,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行為。
多年下來,交易日誌寫了無數本。也發現,真正最後能勝出的都是那些認真寫了日誌並且檢討自己問題的人。
因為到最後,做出決定的都是這個無知的自己:D
感謝James的心得分享
自從人生下來時,五官意識無時無刻不接受著刺激,適應了就自然又追求著更大的刺激...無窮無盡,無關最後多少錢 輸或賠..痛的感受任何人都想避免,反之喜悅就想持續下去;(ps:人每天都在選擇 純舉例)賭只二個結局,贏或輸..輸了(怎麼可能..老天不可能對我這樣的人那麼不公平吧...下一次就該我翻本了吧...)贏了(這個方式是可行的..我真聰明呀..下次再來一次吧..)總之都造成了心靈的差異化及不平衡
我想也許開個契約保險箱公司,客戶假設定一個十年後出脫的目標,他自行買好他的投資標的,託付此業者十年後的某天當事者在場才可以打開取走..期間無論任何人(包括當事人)絕對無法替客戶打開...這樣一來這個人的計畫能確實達成啦(雖然不保證十年後是否賺賠)計畫及想法都"落實了" XD
呵呵 很難吧.. 很難不想到..丫 要是我臨時要用錢呢...丫要是......
小弟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人活著的喜悅,要投資但不要太有壓力(要符合自己的個性的優缺點)...大家盡量每日三省己身(綠大大介紹了個好的方式),但是投資及作任何事也要盡量讓自己的一生活的快樂一點哦 ^_^
角哥好
你要不要考慮自己創辦一個理想中的基金
感謝阿灰的分享
我必需慶幸
Vanguard和一些ETF發行公司
工作做得很好
也值得信賴
讓我不用考慮自行創建基金這種麻煩事
請問綠角前輩
我沒買過基金
但我看電視 有個長腿名模說她超級會投資理財
買了100多隻遍及全球的許多海內外基金
大部分都賺錢
還有好幾隻報酬率90+%的
是真的假的?有那麼好賺嗎?
是唬爛?是ㄎㄠ小?是打腫臉充胖子?
我的直覺反應是她在吹牛ㄟ
版主大大,您的文章很棒,但讀起好很辛苦。
譬如說我想看一下「投資概念」的全部文章,內容多得分很多天閱讀,但得用滑鼠點無數下才能找到我要讀的下一篇。好辛苦!
比方說投資概念我已讀了三十幾篇,要讀下一篇還沒讀過的文章。我得不斷得在每個網頁先捲到最下方,然後再按 next 不知道幾次,然後點入某一頁,然後再從頭到尾看看是不是有我沒看過的下一篇文章,然後再點進去。這些動作每天都得重新來過一次,實在叫人抓狂。
如果由首頁上方的綠色bar 的文章項點入,只有標題就比較好,但沒有分類也沒有下一頁。
這個網站的UI是否可以設計得更友善一點,便利讀者閱讀呢?
菜鳥先生
藝人名人賺多少的報導
被我分類為看一秒鐘
就是浪費一秒鐘的文章
他們的事
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更不可能花時間去求證
跟你有沒有關係 我就不知道了
匿名先生
真是非常抱歉
我知道這個部落格
假如要把全部的文章
地毯式的看過一遍
會是件很麻煩的事
本以為我在主欄位下方加入數字化導覽後
會比原本Blogger系統中的
"新文章" "舊文章"兩個按鈕好用很多
沒想到還是有讀者覺得很不方便
我把數字導覽欄位縮小一點
讓它可以顯示前後六頁
這樣就算要看第19頁的文章
也是點三次就到了
還煩請包含一下
這種css碼的寫作
也是要有人出hack
一般部落格主才能拿來用啊
綠角大你好:
我最近有看到保險公司有在推一檔巴克箂銀行發行的基金
他成份有股票基金與債券基金,好奇的是,他在期滿時會以這檔基金的歷史最高淨值價來跟你作結算,當然十年內你也可先贖回,只是說如果他的目前淨值是在你的平均買點之下,你至少可等到期滿時(十年)他以最高淨值幫你買回去,我想請問一下,這種基金會不會有任何風險?
會有流動性風險嗎? 會不會我到時候要贖回卻賣不出去?
此外如果中間是透過保險公司,那是否保險公司會幫你承擔一部份的風險,假設賣不出去保險公司會承擔?
pele
能否提供保單名
或是基金的名字
感謝綠大:
保單名稱是南山登峰造極變額壽險(OPTRP)
目標2018登峰結構型債券
投資的是 巴克萊的結構型債券
pele:
這個不是基金而是連動債(又叫結構債)連動債的話就比基金複雜了…。裡面有時會有很多不容易發現的風險或不利因素。
簡單地說,1信用風險,如果巴克萊銀行倒了,你就會幾乎拿不回任何錢(基金的話,基金公司倒了只是清算,還能拿回錢)就像最近很多買雷曼兄弟連動債的人一樣。2、流動性的問題,雖然連動債不致於說賣不掉,但與基金是每天可以用淨值作買賣不同,如果市場剛好不看好它,想買的人不多的話,你可能會被迫用低於淨值的價錢賣出。
3、不要妄想保險公司會幫你分擔風險。就像銀行買連動債一樣,只是代售而已,連動債本身的風險要自負。
4、其他可能的風險或不利因素(例如費用和發行機構的提前到期選擇權),因為我沒有看到完整的說明就沒辦法告知了,一般連動債的說明書都有起碼好幾頁,如果你自己沒辦法都完全真正看懂的話,就完全不建議買。記住一個原則就是連動債的複雜計算公式,是賣方請一些數學高手算出來的,不可能作出對賣方不利的條件。如果你沒辦法完全理解裡面隱含的風險和預期報酬,多半你會是吃虧的一方。
感謝ffaarr的分享
我去看了保單條款
我只看到金融機構的貪婪
我不知道你今年空頭損失了多少%
這張保單
第一年 白紙黑字收你60%投入的金錢
給保險公司和坐在你對面
跟你說這張保單很好的推銷人員
(你問他賣一張可以拿多少錢
就會知道他為什麼會覺得這個東西很好了)
這只是個開始
你還要付錢給發行連動債的銀行
每年2%
還不只如此
你還要付錢給連動債連結的基金公司
每年1.5%以上
你自己加加看
還有第二年收的40%
第三年收的35%.....(居然還沒收夠?!)
這些錢分攤成十年來看
至少等同於每年-10%
白紙黑字的負報酬
不用看什麼取期間最大值了
你問一下賣你保單的人
請他解釋一下這個連動債的操作模式
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
看他怎麼回答
你就知道他懂的是保單
還是如何賣保單
感謝ffaarr 大與綠角大的撥冗回答,我就是看到結構債,所以就怕會不會到時贖不回去的問題。而南山網站上也會直接寫明他不會負任何風險的責任。
非常感謝你們的回答與提醒。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賣的人員是否有知道有這一些潛在風險還是其實公司是故意強調產品的優點而不會跟他們說缺點,然後再給他們來以自己是真心推銷好產品的心態來推銷給普羅大眾.....
其實很可悲的一點
這些整天把"專業"掛在嘴邊的行銷人員
有幾個是有相關背景
或在踏入這行前有受過訓練的?
有天
你的醫師跟你說他沒讀過醫學系
開始看病人後才開始學習
你會覺得他專業嗎?
well...沒有醫師執照 施行醫療行為可是違法的喔!
想一想醫生真可憐,一出錯就是判2000萬
更別提無過失責任了...
怎麼沒聽過 理專 推薦賠錢 判賠的...
理財相關人員也是有法律責任的
可以參考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Mismanagement讀後感這篇文章
相信隨著理財專業的發展
相對應的法律規範會愈來愈清楚
又是我,我剛剛有跟南山提到流動性問題,擔心到時要先賣掉時會賣不掉或是以低於淨值來賣的問題。
可是對方一直跟我說不會,他說此結構債是有去作投資標的,所以並不會說像其他連動債是去投資指數,而他之前所賣的客戶的確有贖回過,都是以跟淨值一樣的價格去贖回。
我有解釋說那可能是剛好另一方是有人在同時間有買這債,因為債的意思是你借一筆錢是給這家發行銀行,它到期就要還錢,當然中間是會給你利息,而如果你在未到期前要把錢拿回來,等於叫他先還錢,可是他並不會拿自己錢先還給你,他是要找第三者來買這債。
不過對方還是一直跟我強調這債並不是這樣,它是有如基金直接就是以淨值來結,因為他有真的去投資這些投資標的。
所以最後我只好請他把這合約全部寄給我看,想說看看這些結構債到底他們是如何定雙方的合約。
明明產品是寫結構債,可是對方還是會說不一樣,使我很疑惑...還是賣這些的人員都被公司麻醉了?
這種連動債成本太高,根本不可能賺錢,不知道南山人壽是不是缺錢缺急了,這種單子也敢拿出來賣?基本上連動債的成本高,風險也高,透過財務工程巧妙包裝,在將費用隱藏在契約中(其實也沒隱藏拉,只是客戶沒看業務員沒說或是吱嗚帶過),等你10年或20年後才發現,都已經來不及了,如果有時間倒是可以當研究討論,但是可別吃虧上當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