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 People’s Money讀後感1---交易就可以賺錢的迷思


Other People’s Money的作者是John Kay。

前言就提到一個問題,為什麼頂尖的投資與金融業者可以賺那麼多錢? 大型銀行總裁一年上千萬美金的薪酬避險基金經理人幾十億美金的身家。這些財富是從那來的?

假如你分析他們活動的核心,你會發現他們大多在做交易。買賣證券、或衍生金融產品。

假如再仔細想的話,你會發現,他們就是跟其它專業人士在買賣。

但是,一群人彼此交換一張紙,是不會創造任何價值的啊。

為什麼這些人把手上的證券、資產,轉手換來換去,可以賺這麼多錢?

作者提到,這些財富大多不是金融業新創的財富,而是從經濟體中其它區塊產生的財富中挪取得來的。

(原文:Much of the growth of the finance sector represents not the creation of new wealth by the sector’s appropriation of wealth created elsewhere in the economy.)

首先作者先描述近半世紀以來,金融業的改變。

以前,一個城市中的銀行經理會是個常見的活動參與者。他會常出席當地的扶輪會聚會,他會認識當地的專業人士,譬如律師、醫師、還有傑出的商人。他會收受他們的存款,然後放貸出去。

現在,銀行界的領導者,往往是一些專精於財務數學的專家。銀行業從關係的專家,轉為解方程式的專家。

以前,合夥人模式比較常見。合夥制度中,公司營運的成果會直接影響合夥人的個人財務,所以公司營運上趨於保守。合夥人不會想碰觸自己理解範圍以外的業務。

現在,公開上市公司的結構較為常見。持有公司的,是許許多多的股東。公司經理人未必持有大量公司股份。造成經理人更願意承擔風險。成果好,可以證明自己的英明睿智。成果不好,那是眾多股東的事。

但公司內部工作人員對薪酬的期待沒有改變。過去合夥人會分享主要的利潤,改成公開上市公司模式後,公司內部高階經理人還是期待拿到主要的利潤。這對公司股東權益,造成負面影響。

而金融業界這種靠交易就能取得重大報酬的情形,也對社會產生了影響。

首先是金融業界開始吸引許多頂尖人才進入。這不意外,人向上爬。努力付出的人會希望自己的付出有對應的回報。高報酬的行業,自然會吸引更多的人競爭進入。

但另一個相當負面的影響是對投資人心態的影響。什麼影響呢?

就是以為交易就可以賺錢。

股票的本質是一家公司的所有權。但許多人以為,不必費心經營公司,不必為這家公司工作,你只要會買賣股票,就會賺錢。這合理嗎?

外匯本質是零合遊戲。某個貨幣上漲,一定有其它貨幣下跌。交易這些貨幣,就會賺錢?這合理嗎?

期貨,是未來成交價格的合約。有多少人能持續猜到未來走勢?還是用一套美其名為”資金控管”的策略,把期貨當賭場在玩?

以為交易就能擺脫無聊工作,當全職投資人,賺到滿坑滿谷。這就是這種交易心態最病態的地方。

這種心態讓許多本來可以從事正當工作為社會服務的人,變成整天盯著市場數字起伏的”交易者”。

而這樣買賣交易,為社會創造了什麼價值?

有多少這些交易者,默默的畢業離開市場,回頭從事真正的工作?

就像文章一開頭提到的”許多人交易轉手一張紙,是不會讓這張紙變的更值錢的。”

這些前仆後繼的交易者,似乎只是在追求一種精明幹練的名聲。因為你會發現,他們沒有例外的,都交易股票、期貨,選擇權,這些高大時尚的金融產品。

有交易香蕉、烏魚子的交易高手嗎?

好像沒聽過。

但假如你能掌握一項商品的價格走勢,不都一樣能賺錢嗎?

不行啊。當一個"虱目魚交易員",這怎麼拿得出去,說得出口啊?

當然是要當”大盤期貨交易員”。

這種”只要會交易、就可以賺”的心態,也造成許多投資人不問工具好壞的心理。因為不管一個東西本質如何,不是只要你會低買高賣,不都是可以賺錢的嗎?

投資人的這種想法,造成金融業者可以擺脫設計與推出無良低劣產品的責任。因為,無法賺錢,那就是你們投資人無法適時交易的問題。不是投資工具的問題啊。

經濟的確靠專業分工,靠許多人之間的互相交換,互通有無,創造了龐大的價值。但請注意,這裡交換的是貨真價實的產品與服務。

在金融市場中過度與頻繁的交易,你只會替從你每次買賣中收費的證券與期貨業者創造價值,難以替自己的人生創造價值。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Other People’s Money讀後感2---良心銀行與黑心銀行

Other People’s Money讀後感3---是保險還是賭博?

Other People’s Money讀後感4---是你在利用金融中介,還是金融中介在利用你?

Other People’s Money讀後感5---交易者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的迷思

交易讓你賠多少?Just How Much Do Individual Investors Lose by Trading?讀後感

志向遠大(Investing Dreams without Limits)

用功的人(Fruitless Efforts)

1 comments:

匿名 提到...

心有戚戚焉,這篇寫得真是貼切,非常一針見血
感謝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