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邏輯顛倒--續
原論述:假如價格是合理的,那就沒有免費的午餐。
顛倒論述:假如價格是不合理的,那就有免費的午餐。
原論述是效率市場引申的核心要點之一。金融市場沒有免費的午餐。惟有承擔更大的風險,才有機會獲取更高的報酬。但是,這句話絕不等同於,假如價格不合理,就會有免費的午餐。
有時候,就算投資人做出正確的判斷,知道股價過高,泡沫正在形成,然後去放空。就算過了幾年後回頭看,發現他的判斷是正確的,他也未必可以從中獲利。
為什麼?
因為別人的不理性,市場的整體行為,可以”玩死你”。
Jeremy Siegel在The Future for Investors 一書中,對於泡沫有段詳細的分析,其中關於對應策略的討論中提到,就算你看到了泡沫,也不要去放空它。因為你不知道市場會繼續不理性多久,你不知道自己的資金能否撐到那時候。太常的結果,這也是一個要付出代價,才能等到市場”還你公道”的投資。
來個實際例子。有華爾街魔術師之稱的Julian Robertson,他專長於買進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同時放空價格被高估的股票,創造高報酬。
但在90年代後半,當美國大型成長股,特別是科技類股引領風騷之際,當他發現這些股票價格都被高估,進行放空後,他看到市場價格繼續攀升,讓他產生巨大虧損。
最後他終於受不了了,選擇退休。臨走前說他說,或許我的投資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於目前的市場環境。事後看,他是對的,但他撐不下去。巴菲特當時也在撐,撐得很辛苦。大家看到撐過來的巴菲特,卻沒看到看法正確,但撐不下去的Robertson先生。
號稱魔術師的人都撐不下去了,一般投資人呢?找出市場的不理性價格,絕不等於就可以從中輕鬆獲利。
原論述:假如經理人有能力,那麼他有高超的績效。
顛倒論述:假如有高超的績效,那麼這個人就有能力。
這大概是投資界最猖狂最嚴重的顛倒論述。正確論點是,有能力的人,將會有好成績。但這絕不表示,有好成績就代表這個人有能力。在金融市場,只要運氣好也可以有好成績。
許多整天唱和”績效至上”、”一切以績效為依歸”的人,其實都分不清能力與運氣的差別。要”績效至上”,那他們最好將歷屆買500中5億的樂透頭彩得主安祠立奉,看看他們會不會透露如何簽中下一期樂透的秘訣。什麼績效至上?績效從來不是主要問題。什麼因素,什麼理由帶來績效才是核心重點。
相信好績效就帶表能力的人,活在一個比較簡單的運作邏輯中。首先,他直接將好成績歸因於能力。他對別人如此看待,也希望日後那天,自己獲致好成績時,可以被自己也被他人視為有能力的高手。
將運氣排除在外,更可加強自己”努力”的動機。希望自己的主動研究,終究可帶來較好的成果。Well,每一個Active winner,背後都有不止一位Active losers。主動的比較可能結果是,輸。
若能認清這點,對於金融界與媒體,直接將績效包裹在名為能力的包裝紙內的騙局,將有深刻的洞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常見的邏輯顛倒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The Big Investment Lie)讀後感
你的基金、國王的新衣(Your Funds,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常見的投資謬思---分不清的故事與通則(Tales and Principles)
Labels: 投資概念
5 comments:
謝謝綠角的精采分享
其實就像集合論裡的
p->q (p ,then q)
<=> ~q-> ~p (非q ,then 非p)
p->q 等同於 ~q-> ~p
但是很多人會誤以為 p->q
就可以是 ~p-> ~q
邏輯學~
沒錯
正是如此
過去要放空, 融卷或期貨是唯一管道, 這類信用交易短期容易被不理性投資者嘎空, 我們能不能說, 放空型ETF提供給看空長期景氣的投資者一個安全的投資管道?
不能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解
放空型ETF
提供過度自信到以為自己可以掌握每天漲跌的人
投機的管道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