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馬飛起來”(How to Fly a Horse)讀後感1---創造力迷思


“如何讓馬飛起來”的作者是Kevin Ashton。書中讓人覺得最有收穫的地方,是關於”創造力迷思”的討論。

關於”創新”存在許多”約定俗成”的看法。一般認為創造力是由某些特別具有開創性的人所擁有,譬如賈伯斯、畢卡索,他們的靈感和創見,帶來產業與藝術的進展。

作者說,創造力人人皆有。

在石器時代,由於某個未知的因素,我們的祖先看著粗糙石器,腦中想到”我可以做得更好”。這就是創新的開始,這也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理由。

其它所有物種,皆滿足於牠們目前的生活方式,譬如河狸不會想去改造牠們使用的水壩,牠們會停在那個技術水準。但人不會。

等紅燈的時候,你看一下停在前方的汽車,仔細想想,上面有多少創新?

用橡膠做的輪胎,提升的駕駛的舒適感。車窗上的雨刷,下大雨時必備。方便的加油孔。煞車裝置。安全氣囊。每一個都是創新。是由你根本不知道,也不記得名字的人發明貢獻的。

牛頓說,我們因為站在巨人肩上而看得更遠。

這個巨人不是一個人,是由許許多多的前人堆疊起來的偉大成就。

人有創造力和人會行走一樣,都是人的基本特質,而且是人人都有。不是天才才有。

我們也常認為”創意”需要特別的思考方式,必需經過”啟發”後,我們才能開啟腦中的靈感之門。所以市面上,像”讓創意源源不絕的十個法門”、”創意思考”之類主題的書,多如牛毛。

作者引用心理學研究實證,創新的思考模式和一般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是相同的。人就是藉由一步步的思考過程,包圍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

另外一個關於創造力的迷思則是”Eureka moment”。就是認為,重大發現與進展是靈光一現的重要時刻決定的。事實是,我們常把這些發現用過於故事化與英雄化的方式呈現。重大突破,往往也是好幾個世代的累積。

譬如生物醫學史上公認發現與確認DNA雙股螺旋結構的華生與克里克,他們的研究立足於X光晶體學。利用X光探究晶體結構的研究,則經歷了好幾位科學家的研究,才替找到DNA結構奠定基礎。
(書中還提到這兩位科學家可能是剽竊另一位早逝的女科學家Rosalind Franklin的研究成果。還有科學界的性別偏見。相當有意思的歷史。)

還有發明人類史上第一個動力飛行器的萊特兄弟。他們如何從飛行的目的,推導到平衡的重要,再不斷改良機械構造,達到這個成就。

這兩個迷思,一是創造力是特別的人才有。二是創造力在靈光一閃時才出現,正是阻礙大多人進行創新的原因。因為一般人不會認為自己是天才,或是一直在等待靈感乍現的時刻。

作者的論述讓創新”平常化”,不再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過程。這等於鼓勵了閱讀這本書的每一位讀者,自己就可以去創作與創新。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如何讓馬飛起來” (How to Fly a Horse)讀後感2---如何取得創造力

The Checklist Manifesto讀後感1—執行面的要求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非主流、突破性的人生指引

2 comments:

阿甘 提到...

謝謝綠角的分享,不確定是不是特別的意思,"約定熟成" 是否是 "約定俗成"?

綠角 提到...

謝謝幫忙~
已經修正